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祖荫下(传统中国的亲属关系人格和社会流动)(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美)许烺光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家庭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理解中国社会,解决中国问题,离不开对“家”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许烺光基于云南西镇的深入田野调查,在《祖荫下》一书中勾画出一个社区中的中国传统家制与伦理。本书以家族兴衰之现象透视中国历史之规律,挖掘中国社会体系中文化与人格的复杂关系,阐发父子一体与大家族理想的相互构成。其中,整体的社会文化和个体的社会行动均以“祖荫”为核心。祖荫下的观念与生活形塑了诸多人格类型,奠定了社会基本结构,贯彻于整个中国的过去与现在。 作者简介 许烺光(1909-1999),出生在中国,毕业于沪江大学,曾留学英国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从事实地调查和研究,1947年执教于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系,1977年-1978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协会主席。许烺光与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德一样,同属于文化心理学派,独特的经历和东西方文化双重影响下“边缘人”的“身份以及卓越的才识,使他成为有资格写这样一本书的人”。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研究方法 田野 第二章 阳宅与阴宅:在世与彼世的居所 墓地 家庭神龛与宗族祠堂 第三章 祖屋下的生活与劳作 家内关系 生计活动 第四章 延续香火 婚配之优劣 订婚和婚礼 赘婚 再婚和纳妾 第五章 世代繁衍 大家庭理想 同宅分家 宗族及其团结 第六章 祖先如何生活 神灵世界 人与神灵世界的关系 死亡与丧葬 客死异乡 第七章 沟通祖先 上坟 祭祖节 公共祭祀 第八章 祖先之道 分娩和育儿 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方法 学校与学识 第九章 祖荫 安全阀 半影中 第十章 文化与人格 权威与竞争 基本人格结构 身份人格结构 小结 第十一章 更广阔的中国 附录一 三户住宅的分布情况 附录二 纳妾的案例 附录三 家庭人口和分布 附录四 关于显赫家庭的一项研究 出版后记 序言 在本书中,我致力于三 件事。首先,我描绘了中国 西南的一个小型半农社区( a small semi-rural community),分析了它的 文化,尤其是其家庭模式和 宗教生活。其次,我探讨了 这一文化在构成此社区的诸 多个体的人格形成中所起的 作用。最后,在描述完该地 的若干人格结构 (personality configuration )之后,我指出它们适用于 解释过去和现在的整个中国 社会。 关于中国文化的统一性 (unity),仍有待进一步 研究,我相信日后的工作将 做到此点。当下我只能说, 我确信自己所研究的社区的 基本社会结构(essential social structure)也是整个 中国的典型结构。这不完全 是一个假设,因为有证据表 明(在此我暂不赘述以免增 加读者负担):中国文化的 统一性,与中国文化的多样 性这个概念一样,在作为前 提条件时至少具有同等合理 性。 本书所依据的田野材料 收集于1941年7月至1942年 6月,以及1943年7月至9月 。当时我任教于昆明的国立 云南大学。这一时期的田野 工作极其困难。通货膨胀导 致我需要不断想方设法解决 经费问题。我到西镇 (West Town)时,当地物 价约为1937年物价的15倍 。在我的第二次访期将尽之 时,物价已越200倍之巨。 此外,西镇虽从未落入敌手 ,但仍不可避免地受战乱波 及。在我的整个调查期间, 政府一直在强制征兵,多数 家户由于不了解征兵的目的 ,试图逃脱兵役。在此情况 下,任何外来人,尤其是四 处打听的人,便成了他们怀 疑的对象。并且,我第二次 来时,缅甸已经陷落,这让 战火空前迫近西镇,局势愈 发紧张。 在缪云台先生和已故的 袁丕济博士领导的云南省经 济委员会的慷慨援助下,通 货膨胀导致的资金困境得到 了极大改善。由于我在避难 至此地的教会学校里担任临 时教师,这一定程度上改善 了我难以获得信任进而建立 融洽关系的困难处境。大多 西镇人显然认为,我虽然对 当地宗教习俗仍有成见,但 至少不是政府派来打探消息 以抓捕更多壮丁的密探。 就我的研究而言,通货 膨胀其实并不完全是坏事, 因为它把学者的生活水平降 到了与劳动者、小商贩持平 的境地(如果不是更低的话 ),从而消弭了人们对于学 者的敬畏之情以及面对知识 分子的传统自卑感。事实上 ,那时学者们常常是人们的 同情对象,而他们亦当得起 这同情。因此,我在田野调 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机会, 得以与那些此前几乎不会信 任我的人建立紧密关系。 尽管如此,我无意声称 西镇人总把我当作团体中的 一员。我采用的都是常见的 人类学研究方法:观察,倾 听,参加各种我能接触到的 宴会、典礼、仪式和家庭聚 会,并考察人们互相矛盾的 说法。虽然人们以同情之心 待我,但我始终是外来人, 尽管就体质特征而言,我与 社区中的其他人着实无异。 我要感谢许多人,没有 他们的帮助,此书决计无法 完成;我也要对斧正此书的 人致以谢意,没有他们,此 书也无法精益求精。费孝通 博士是我在国立云南大学的 同事,本书标题即得益于他 的指教。同单位的同事史国 衡先生和瞿同祖教授,也曾 就书中材料和我进行了多番 极富成果的讨论。史先生生 长于湖北乡村,对观我的发 现和他家乡社区的风俗,这 种比较本身就极具启发性。 感谢拉尔夫·林顿博士友好 的关切和对于手稿的宝贵批 评,本书的出版离不开他的 推荐。塔尔科特·帕森斯博 士(Dr. Talcott Parsons) 、克莱德·克拉克洪博士 (Dr. Clyde Kluckhohn)和 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博士 (Dr. Robert Redfield)阅 读了本书初稿,他们的建议 和批评令我受益匪浅。我要 感谢维京基金会,其资助使 我得以完成大部分书稿,并 使手稿出版成为可能。感谢 维京基金会的研究部主管保 罗·费约什博士(Dr. Paul Fejos)对我的鼓励,以及 对我初到异国所遇困难的理 解。感谢魏特夫博士(Dr. K. A. Wittfogel),我们就 中国社会的结构和功能进行 了多次讨论。纽约州雪城的 保罗·汉森(Paul T. Henson )少校和我在天津的哥哥许 克光先生在我的田野工作和 写作期间慷慨地给予我经济 支持,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 的沃茨·坎宁安(G. Watts Cunningham)院长提供了 一项资助“地方志”(District History)分析的研究经费。 现正于康奈尔大学攻读研究 生学位的乔伊特·赵(Jowitt Chao)和吴志伟(Chihwei Wu)两位先生,在从“地方 志”摘录必要资料的艰巨任 务中提供了极大帮助。我还 要感谢瞿同祖教授的夫人帮 助书写了许多图表中的汉字 ,劳雷尔·瓦格纳小姐 (Miss Laurel Wagner)对 图表的贡献,艾达·琳恩小 姐(Miss Ida Lyn)和尤金 妮亚·波特小姐(Miss Eugenia Porter)在编辑手 稿和出版此书时的卓越工作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妻子 许董一男(Vera Hsu),感 谢她一直以来对我的莫大帮 助。 许烺光 西北大学 美国伊利诺伊州 埃文斯 顿 1947年11月 导语 书中的民族志材料来源于1941-1943年的云南大理喜洲小镇,从西镇社区的调查开始,结束于“一个更加广阔的中国”,《祖荫下》采用了当时社区研究的经典思路:从一个社区理解整个中国。其时,以燕京学派为主的大量实地调查都是在这个脉络中进行的。《祖荫下》是“魁阁”社会学工作站酝酿下产生的一部力作,使大理喜洲成为此后地域文化研究的热门田野点。它与《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等数部同期作品,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被视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重要研究成果。 一部描写生动、笔触细腻的民族志,可读性高。 通过参与观察等人类学方法,探入传统中国乡村社会的罅隙,勾勒出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图景。全书行文朴实晓畅,包含许多翔实细致的个案分析。除特定领域的研究需要外,亦适合作为人文社科通识读本,感受作者治学之谨严、扎实,了解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真实样貌并与今日社会生活相对照。 书评(媒体评论) 许烺光在《祖荫下》这 本书里,用来自民族志的资 料论说了中国人生活中祭祀 祖先仪式中香火延续的观念 及它代表的亲属制度的历史 性。 ——费孝通,中国社会学 家、人类学家 我在执笔《中国家族法 论》(1950)时,就是从 五里云雾中想出父子一体的 ,知道了正好同时在许氏脑 海里也运思着同样的话语, 禁不住感到有了强大的同盟 军。 ——[日]滋贺秀三,中 国法律史学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