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厌倦做人的日子(太宰治)/日本文学名家十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杨照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学者杨照品读日本文豪太宰治的文集,属于“杨照谈日本文学名家十讲”系列图书之一。作者杨照结合太宰治的生平、作品及其所生活的社会与时代背景,引入历史、思想史研究角度,解读太宰治以《人间失格》为首的作品中的生死观,深度挖掘了太宰治的内心世界与行动选择,探究了他的作品与时代的关系,向读者展示出社会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以及作家的个人价值选择。该书观点独到,分析系统深入,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体味文豪的文学世界,了解日本历史与社会。 作者简介 杨照,本名李明骏,1963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东亚史硕士,曾为哈佛大学史学博士候选人,研究专长为中国古代思想史、社会人类学。杨照现任诚品讲堂和敏隆讲堂讲师,他的创作包括文学、历史、经典著作导读等多个领域,代表作有《故事照亮未来》《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迷路的诗》《想乐》《永远的少年》《马尔克斯与他的百年孤独》《寻路青春》《推理之门由此进》《呼吸》等。 目录 总序 看待世界与时间 前言 解读死亡的多样性意义 第一章 太宰治的创作背景 不与时人弹同调 阅读与观影 追随文学的电影 经典作品中的现代性 日本的“脱亚入欧”之梦 “浮士德精神”的危机 从大正到昭和 “国民”的集体一致性 昭和时代的逆流 醒目又碍眼的颓废 非日常的怪异——《皮肤与心》 “人世间除了经济之外,还有怪谈” 第二章 直视生与死——太宰治的自杀之书 名作《人间失格》真能代表太宰治? 这是真的——《人间失格》 是散文还是小说? 普拉斯的《钟形罩》 邱妙津的《蒙马特遗书》 阅读一个人的“自杀之书” 那能称之为“殉情”吗? 日语中的“人间” 所谓的人间“失格”? 生与死 人为什么会自杀? 对“自杀”的看法 近松门左卫门的《曾根崎心中》 “情死”“心中”“相对死” 樱花精神 “共同体”与“义理” “赖活”不如“好死” “水死”与“切腹” 第三章 “人间失格))中大庭叶藏的一生 三张照片 像神一样的孩子 现代主义中的自剖性质 “私小说”与“忏悔录” 一流与二流作品的距离 缺乏生之欲望的大庭叶藏 不具备当人的条件 笑是最残酷的事 “人间”就是谎言 恐惧与战栗 那些“失格”的人 缺乏分量的人 令人恐惧的人间 没有对手 当生存被威胁 阴柔的女性特质 金钱与生死 第一人称主观的矛盾 美好与怪诞 人物画像 真正的无赖 假扮左翼青年 “第二手记”的结束 “世人”是谁? 连愤怒的能力都失去 终局的选择 太宰治年表 序言 我一直记得听到罗宾·威 廉姆斯自杀的消息时心头猛 然纠结的痛。我当然知道电 影里所呈现的角色和演员的 真实人生可以有多大的差距 ,不过另一方面,我也总相 信一个演员能演好什么样的 角色,能让角色活灵活现地 说服、感动观众,应该也和 他的真实个性与真实信念, 有一定的紧密关联吧! 而罗宾·威廉姆斯,他不 只是好莱坞一流的喜剧演员 ,永远恰如其分地守住戏剧 和闹剧之间的微妙界线,即 使为观众带来大笑时,都能 维持自我与角色的理性平衡 ,不会过火成了扭曲的丑角 ;他更是出演《死亡诗社》 《心灵捕手》而留下了近乎 不朽的形象。他最有说服力 的形象就是一位同时具备强 悍和温柔能力的导师,能够 将人从混乱、绝望的状态中 拉回来,看到或重新看到生 命的美好,显露出藏在看似 无意义的偶然下的美好,像 是敲开了灰黑多棱角的石质 外壳,让人突然与底下一道 由钻石反射的光直面相遇, 那前所未见的光射入眼睛、 射入来不及设防的灵魂,瞬 间改变了一个人对生命的印 象、看法,由负面颓丧转为 正面欣悦。 这样的人,自己也失去 了活下去的力量吗?难道他 过去在电影里感动我们的演 出都是假的?我无法如此单 纯理解:那个自杀死去的才 是真正的罗宾·威廉姆斯, 曾经为许多人提供真实生命 慰藉与帮助的大银幕上的罗 宾·威廉姆斯是假的。浮现 在我心中的,是另外一幅生 命图像,应该有同等真实的 两个罗宾·威廉姆斯吧!一 个热切活着,不断在生活中 寻找许多积极意义;另一个 则带着强烈的死亡意志,思 考着要跨越生命的终极边界 ,到似知又似不可知的另一 边去。他的生命一直处于两 股力量、两种人格趋向的拉 锯竞争中。 关键在于:驱动自杀的 究竟是什么?一般的、简单 的看法认为那是一个人失去 了活下去的意志,也许是没 有足够的勇气,也许是感受 不到足够的诱惑动机,也许 是屈服于太强烈的痛苦。也 就是自杀死亡作为一种负面 的存在、一种失去光的黑暗 状态,是生之意志的匮乏。 自杀死亡本身没有内容、没 有分量,只等同于“不能再 活下去”。 然而在曾经认真涉猎、 整理从弗洛伊德、荣格、阿 德勒、弗洛姆、马尔库塞到 拉康的欧洲精神分析思想理 论的过程中,我清楚感受到 生死之间有更为复杂的内涵 ;或更普遍地说,什么是人 的生命,什么是活着的状态 ,远比一般人的印象与想象 复杂多了。弗洛伊德提出了 对于“死亡意志”的观察与理 论,开拓了一个极大的领域 ,逼着人们重新思考像自杀 这样的行为。 我们不该继续维持对于 死亡的单向度图像,只从“ 生之意志”一边来看待、来 估算,认为最重要的现象就 是人对于生命、对于活着有 着多强烈的动机,从最高的 活力充沛,到最低水位时的 干涸枯竭,死亡不过就是失 去了活着的动力。 至少要将这样的图像调 整为双面互动、消长、拮抗 、我们才有机会碰触、描述 人之所以为人更根本的内在 。一面是正常的活着的欲望 ,另一面则是对于死亡的想 象、来自死亡或高或低的诱 惑。这两项因素形成了纠缠 扭结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此 消彼长。有些人的“生之意 志”与“死之动机”同样处于 高亢状态,或有些人长期既 没有要积极活着也不觉得要 走向死亡,这两种情况都很 有可能发生、存在。 当我读到一度轰动、震 撼台湾社会的《房思琪的初 恋乐园》时,心中有另一份 不一样的刺痛。我读到了一 个陷入这种生死拉锯的灵魂 ,她自己不知该如何抵抗来 自死亡彼端的强大拉力,她 明明在作品中发出了近乎嘶 喊的求救之声,然而在她身 边没有人知道该如何帮助她 梳理生死冲激的动态变化, 帮助她在那中间找到一种平 衡。她没有遇到一个像电影 里由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 那种心灵导师,她自己也没 有来得及从类似精神分析的 知识中得到力量,来对应极 端的灵魂骚动。 我书写关于太宰治的解 读内容,和这些事件、这些 思考有着密切关系。有一段 时间台湾书市中突然出现了 许多太宰治的小说译本,阅 读太宰治似乎一时蔚成风气 ,尤其是《人间失格》声名 大噪。 诚实地说,无论在生命 意态或小说美学上,太宰治 其人其作都和我自己有相当 大的距离,但绝对不能因为 个人偏好而否定、抹杀太宰 治其人其作的特殊文学与历 史地位。然而在重读、细读 太宰治的过程中,我同时看 到了当下诸多台湾评论者、 读者的阅读意见,难免反复 干扰,引出我内在、真实的 不安。 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如何 看待太宰治与死亡的关系。 我经常困扰:对于一个和死 亡关系如此密切的作家,要 吸收、了解他笔下的生命情 态,我们可以不先探讨、思 考那构成小说永恒底色的复 杂死亡意义吗?倘若忽略了 死亡是有意义的,太宰治对 待死亡有着和一般人非常不 同的态度,我们如何趋近他 的小说作品?甚至可以更激 烈地问:我们可能真的读懂 太宰治的小说内涵吗? 这样的环境里,这样的 心情驱动下,在这本书中, 我花了大部分篇幅,不是具 体分析太宰治的作品,而是 从更广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