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于秋月是一个行走的作家,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记录下她十几年来国内外的所见所闻和远足生涯。 走进非洲,看惊天动地的动物大迁徙,赏东非大裂谷色彩绚丽的火烈鸟,乘热气球沐浴马赛马拉大草原的朝霞,寻觅原始部落的踪迹与马赛人歌舞…… 漫步英国,徘徊在莎士比亚故居,徜徉在牛津校园,在康桥与诗人徐志摩“不期而遇”,走入快乐的“逃婚小镇”,踏足历史文化厚重、风光旖旎的丘吉尔庄园…… 作者纵游美国、俄罗斯、希腊、迪拜、马尔代夫、尼泊尔、泰国、柬埔寨、菲律宾等国,描绘当地独特的人文景致,抒写真挚的内心感受和人生感悟,引领着读者做一次难忘的纸上旅行。 作者简介 于秋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协会员,哈尔滨市作家协会散文专业委员会主任,黑龙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东北小小说创作基地副秘书长。 曾在《中国作家》《长城》《天津文学》《北方文学》《小说林》《青岛文学》《红豆》《百花园》《小小说选刊》《人民日报海外版》《作家文摘》《航空画报》《海外文摘》《生态文化》《北极光》《东北之窗》《散文选刊·下半月》等国内外多个报刊发表散文、小说等百余篇。作品入选2021年《中国文学佳作选·散文卷》《尘世疆界-2022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我爱哈尔滨》《哈尔滨故事》等书籍。著有散文集《城里的人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目录 神游的乐趣——《远行物语》序 国外篇 非洲 孤独了,我们就去非洲 Safari(游猎) 赴一场万年约会 “洞穴”简史 走访非洲原始部落——马赛村 东非大裂谷下的两滴“眼泪” 永失我爱 天国之渡 俄罗斯 情牵贝加尔湖 格里米亚钦斯克小镇的美好时光 小小的乌兰乌德大大的阿尔巴特 街头风琴手·蒙古导游·小天使 英国 早安,曼彻斯特 沉淀在历史的校园 康桥是首永远的恋歌 莎士比亚故居 奢华的丘吉尔庄园 快乐的“逃婚”小镇 美国 茂宜岛风光 卡哈纳小镇的日落 拉海纳观鲸鱼 小镇风情 永恒的哈雷卡拉 美丽的哈纳公路 行走瓦胡岛 维基基海滩 火奴鲁鲁的夜晚 走进珍珠港 形色美国人 103岁的莱素 越南女子Ham 西班牙男孩Renzo 曾经的女市长 参加旧金山市长的葬礼 希腊 情系“爱琴海” 米岛的小巷、风车和天堂海滩 圣岛,最美的落日 爱琴海的传说 尼泊尔 神佛的后花园 寻找活女神 初识“鱼尾峰” 体验空中“滑翔伞” 再见,喜马拉雅山脉 神灵与国王 帕坦杜巴广场 巴德岗杜巴广场 遗落世外的秀美小镇——班迪布尔 烧尸庙 苦行僧 阿联酋 有钱就是任性 风俗与福利 沙漠探险 帆船酒店的早餐 热闹的棕榈岛 阿布扎比清真寺 购物天堂 哈利法塔 马尔代夫 撒落在印度洋上的珍珠 苏哈姬莉岛印象 塞姆、调酒员、导游和老旅友 海边幻想 日本 相逢在樱花烂漫时 安静的大阪城公园 充满佛性的平和公园 欢乐的上野公园 思念日本恩师 柬埔寨 灵秀的女孩Sokly 赶牛娃 行色市民 新农民“鸡蛋花” 被打出来的导游李有财 菲律宾 相遇在长滩岛 帆船冒险 享受美食 星期五沙滩 泰国 她是佛前一枝莲——怀念邓丽君 国内篇 西藏 西藏 不负如来不负卿 邂逅世上最美的山峰和峡谷 天上仙境人间圣湖 拜访班禅十一世父母家 拜会琼布活佛 心中的珠峰 登过珠峰的男人 一路寻北 松嫩平原上的人家 俄罗斯族第一村 这里才是最北的地方 横道河子,有故事的小镇 后记 序言 神游的乐趣——《远行物 语》 这几天秋雨连绵,正是 读书的好日子。古人说,“ 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 。所谓善读书者,不单纯是 喜欢读书,更重要的是喜欢 读什么样的书。人间的书多 若天上繁星,数星星那是稚 儿们的游戏,万不可当真的 。所以“善读书”才是读书人 必须掌握的要领,如此才能 享受到读书之乐,读书之益 。不仅如此,此“善”字不仅 可似双解,更有它启发的作 用。喜欢读书的人是不可以 等闲视之的。 伴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声 ,捧读秋月的散文集《远行 物语》,第一个跳出来的关 键词是“神游”。所谓“秀才 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也不 是妄语。总之读书也可以游 天下。在作者这部散文集当 中作者就像是一个导游,一 个充满激情的导游,而且是 一个充满着好奇又善于思索 的导游,语言朴素而不乏天 然的优美之质,叙述单纯又 不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所谓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与此书初次“谋面”,叙人 推心置腹的姿度,虽然彼此 还不十分了解,但是已然有 了前置的好感。 “乡村的景色让人忘却了 扑面而来的黄色尘土,硕高 、肥厚的仙人球像篱笆一样 ,把家家户户隔断,一种像 雨伞一样的树不时闪过,友 人说这叫合欢树,为长颈羚 的最爱。” “路旁好多的黄土包,中 间几乎都有尖尖的塔样造型 指向天空,我断定这一定是 墓地。一问朋友,竟让我大 跌眼镜,它叫‘蚁冢’。原来 ,非洲不论是白蚁、黑蚁和 红蚁,都喜欢选择枯死的树 或者灌木筑巢,它们的唾液 同沙粒混合后就能变成最坚 硬的‘混凝土’,一粒沙子就 是一块砖,成千上万的蚂蚁 大军川流不息地爬上树架, 垒成墙、垒成房间。它们的 建筑速度惊人,一立方米的 蚁冢,十几天就能建成。这 些房间狂风吹不倒,大雨浇 不垮,据说里面等级严格… …”(《孤独了,我们去非 洲》) “一位英国陆军元帅曾经 这样评价:‘如果一个人说 不怕死,他要么是在说谎, 要么就是廓尔喀人。’阿龙 也说,若是一个家庭有一个 男人被英国人招募去做‘廓 尔喀战士’,那么整个家庭 的生活水平一下子能提高最 少十倍。也许,就在这个地 方,有无数廓尔喀人曾经操 练武功,从这里走向世界, 走向战场。”(《遗落世外 的秀美小镇》) 本书的作者虽然是一位 女士,但巾帼不让须眉。她 说,“我两次入藏,曾在海 拔6000米左右珠峰大本营 经历过考验;我在泰国普吉 岛只身玩过快艇拖曳伞,知 道瞬间飞上天,生死无奈, 只能置之度外的感觉;我胆 子大(用东北话说比较‘虎’ ),和老虎、狮子、小豹子 、藏獒、蟒蛇、大象什么的 都亲密地照过相……最重要 的是,我今年57岁了,我不 能把遗憾交给未来。”“其实 ,只要身体好,心理强大, 什么都不是事。” 这样看来,作者不仅是 一个优秀的散文作者,而且 还是一个资深的旅行家了。 自古而来,中国文人对旅行 的爱好与向往的热情仅次于 爱情,但是,比之爱情持续 的时间似乎更久远,更富有 魅力,冬去春来,岁月更迭 ,念念不忘,始终将长足的 旅行挂在心上。君不见,那 些工作了一辈子的寻常百姓 ,到了花甲年龄退休之后, 第一件要做的事,大抵就是 出门旅行了。这不仅仅是对 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更是他们永恒的梦想。这 样内容的书岂能不吸引读者 ?我曾经记得这样一个小故 事,说是在欧洲,每一个职 工都有度假的福利,或者去 非洲,或者去亚洲,或者去 其他的国度旅游,至少也要 去那些远离城市喧嚣的高山 大海之地去看一看。而那些 生活拮据的人,他们不大可 能出门远行。怎么办呢?就 打赤膊坐在自家的阳台上把 自己晒黑,以此谎称自己也 曾是旅游回来。所以,旅游 不仅仅是一种享受,甚至升 级为人的自尊了。 当然,人们的旅游目的 地是不同的,旅游的方式也 千差万别。那么,作者又是 采用了怎样的方式旅行的呢 ?“到了非洲,最绕不开的 一个英语单词是safari(游 猎,重音在第二个元音上) 。 一部越野车,一部电台 ,一支步枪,一位当地导游 ,一名有经验的司机,再加 上一车叽叽喳喳,拿着长枪 短炮照相机,不时缩脖伸头 东张西望的游客,就是很标 准的一个safari小组。“我们 十几个人分为两个小组,车 是一般的越野车,上面的盖 子可以顶上去,留个探出头 的空间。我乘坐的那辆车导 游兼司机叫Ben(汉语音译‘ 本’),他是土生土长的马 赛人,有着多年的狩猎经验 ……”(《Safari游猎》) 我不想过多地引用作者 的原文,因为读书每个人有 每个人的经验,每个人有每 个人的个性,每个人有每个 人判断,妨碍他人读书的事 ,不仅仅说明你是一个外行 ,更是对读书人不礼貌的行 为。 读秋月的这本散文集跳 出来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思 索”。这里我倒是想多说几 句。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也会 读一些书上的,或者是微信 朋友们写的那些大大小小的 旅游散文,某些文章,我是 指某些文章,就是通篇没有 作者的思索,像一个个小学 生、中学生那样单纯的描景 状物。这太 导语 一场横跨五大洲的漫游之旅! 一段至情至美的文字抚慰漂泊的灵魂! 闲闲慢慢,换个地方看不一样的人间烟火! 走走停停,游名山品美食探索神秘异域文化! 读过三毛、读过尤今,不妨读一下《远行物语》! 按图索骥,来一次说走就走旅行! 后记 有时候我也想,一个做 医生的人,不好好去看病, 却总是惦记着旅游,写作, 读书,做旅游笔记,这条路 是不是走偏了。说起来,一 个人的行为,凡事都有他的 源头。学医其实并非我的本 意,而是父母的期望。家庭 出身地主的父亲是我们家的 统帅。当然他在单位里就是 一个很小很小的角色。但是 在家里他就是恺撒大帝,在 我考大学填志愿的时候说了 一句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 话:你还是学医,报考医学 院。将来就是进监狱也是狱 医。若干年后我忽然醒悟过 来,为什么我要进监狱啊? 现在看这显然是老爹极度悲 观主义的一个观点。但是正 是这个观点捆绑了我的一生 ,压抑了我心中的文学梦, 作家梦、外交家梦……各种 梦。 说到梦。小时我的梦想 还挺多,经常在家里没人的 时候我望着天花板,想我什 么时候能长成像邻居大姐那 样,梳着又粗又黑的大辫子 ,提着装着饭盒的兜子去上 班,这样,就可以逃脱父母 的管教了。我父亲对我们姐 仁看管得紧,四十年后,我 的同学中还有人记得,我们 去野游,父亲不愿意让我去 那副表情。可是我当时就是 一个乖乖女。父亲说什么就 听什么。我本应该具备的逆 反心理是一点点形成的,就 像我的心智一样发育缓慢。 等我真的长大了,工作了, 由于业务好,工作认真,还 当了副院长。从此以后,在 工作岗位我的目标和追求, 是如何做一个好医生,好领 导。我尽力做,并且做到了 。终于有一天,我成为了一 个自由人。我的事可以自己 做主了,在我的内心深处, 骨子里要先圆我的作家梦, 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那几 年精力充沛的我开始全国各 地,包括国外的自助游,边 走边写。路上的感觉和收获 让我幸福满满,无比快乐。 有朋友劝我开一个私人诊所 。我具备这样的条件,我是 副主任医师和执业药师,完 全能够做到,还可以挣到相 当不非的收入,但是我拒绝 了。我一直以鲁迅、孙中山 、契河夫、毛姆、柯南道尔 ……做自己的榜样,弃医从 文,坚定不移。 如此20年来,是我人生 轻松、快乐、自信、幸福的 20年。这期间我加入了中国 散文学会、黑龙江省作家协 会、哈尔滨作家协会、黑龙 江省哈尔滨历史文化研究会 ,等等,我结识了许多良师 益友,与他们交往开阔了我 的视野,我心中的文学之梦 越来越强烈。我开始在全国 的报纸、杂志,甚至在《人 民日报(海外版)》发表散 文、游记和随笔,并且成为 哈尔滨作家协会散文专业委 员会主任。在盘点这些作品 的时候,出版个人著作的想 法日趋成熟。是啊,我应当 给自己的创作做出一个阶段 性的总结。这是我的兴趣, 我的心血,我的热情,更是 我的追求和梦想。这些年我 写了近百万字散文和游记, 除此之外,还有报告文学、 纪实文学、小说等,还先后 获得了一些文学奖。这既是 成绩,也是鞭策。于是,我 出了自己的首部作品《城里 的人们》,在那本书里,我 写了城里人的感受、经历、 见闻和故事。 这次我非常感谢作家出 版社对我的厚爱,出版我的 个人专辑,我深感荣幸。 人间小,梦想大。我十 分期待着和我怀有同样梦想 的广大读者,和我一起神游 这美好的世界,一块儿去领 略这天南地北的迷人风情, 当你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 们就是同行人,就是朋友, 就是知音 感谢著名画家王焕堤老 师,本书封面选自他在悉尼 创作的一幅作品。还要感谢 为本书提供图片的好友们。 最后我要感谢家人对我 的理解、支持和鼓励,没有 他们,我的梦想只能止于梦 想。 2023年4月 书评(媒体评论) 伴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声 ,捧读秋月的散文集《远行 物语》。作者就像是一个充 满激情的导游,一个充满好 奇又善于思索的导游,语言 朴素而不乏天然的优美之质 ,叙述单纯又不乏深厚的文 化底蕴。 ——阿成 著名作家 精彩页 孤独了,我们就去非洲 “孤独了,我们就去非洲。”这句话是我去非洲之前在一篇文章里看到的, 看的时候我就有些疑问,为什么孤独了去非洲?而不是欧洲、南美洲……哪片土地无芳草?直到我走进非洲,在马赛马拉大草原safari(游猎),在观看了惊心动魄的动物大迁徙,在万年地下溶洞烛光下静默,在海伦故居品味《走出非洲》背后的故事,在原始部落与马赛人共舞……渐渐地,我在心中才有了自己的答案。 非洲,被称为人类的摇篮,野生动物的天堂,世界的十字架。当你行走在非洲大地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小,直至成了广袤大地的一粒尘埃。你回到了最原始的地方,你的灵魂似乎找到了归处,这,让你心静;而当你在非洲与原始的土著人相处时,你好像见到了寻找已久的亲戚,他们简单、质朴,他们用纯洁无邪的眼睛容纳你走进他们的世界,你和他们在一起,放松、放怀,和他们一起放声歌唱、纵情舞蹈的时候,你会真正感到我们是地球上的一家人,这,让你心安;而当你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走近那些原始的、野生的动物时,相信你会和我一样,忘记了恐惧,忘记了危险,和它们默默相视,心灵沟通。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大自然的氛围中,你和它们像是久未谋面的老朋友,这,让你心动。 朋友,当你觉得孤独时,当你想逃离尘世的喧嚣时,去非洲吧,总有一个地方,让你心静、心安、心动。 2018年9月底,我和我的同学,一行12人组成了一个自助游的旅行团,兴冲冲坐上南航的飞机,11个小时后,清晨5点(当地时间)抵达肯尼亚首都内罗毕。 来自家乡的当地朋友用火红的玫瑰迎接我们,这几天她将做我们的领队兼导游。 没想到内罗毕的天气和哈尔滨差不多,阳光明媚,凉爽宜人。车子很快驶入朋友家,一进屋,她家的非佣Joey正忙着下面条。Joey是土生土长的肯尼亚人,朋友说Joey很好学,能做52种东北菜,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他做了一大盆酱牛肉以及用海鲜、鸡蛋、肉混合的面条卤。这样混合在一起的面条卤有种奇怪的味道,大概是非洲特色吧。但他做的牛肉很地道,很东北(重口味),众人抢着吃他做的酱牛肉;至于面条嘛,每个人一海碗,汤都没剩。Joey看到我们这么喜欢他做的美食,脸上有点儿小得意,我们也很配合地向他竖起来大拇指,表示“赞”。 Joey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当地肯尼亚人,Joey的肤色很黑,笑容很阳光。今年38岁的他有个80岁的老母亲,还有四个孩子,妻子是全职太太,家里靠他打工维持生计。 吃完饭,大约8点钟,整装出发,第一站是离这里近五个小时的纳库鲁,在那儿住下后去博戈里亚湖看火烈鸟。 此时正值上班时间,车缓慢地行进,我好奇地望着窗外。所谓的马路,就是水泥和砂石混杂的道路,飞扬的尘土在空气中肆意地飘散,我下意识用衣服领子把嘴堵上。路上有极少的摩托车,大多是步行的人们,人行道就是在马路边上一米左右的砂石路。 上班的人们在人行道上飞速地行走,用“飞速”这两个字一点儿也不夸张,拎着包的男男女女目不斜视,大步流星,隔着窗户,我仿佛听到沙沙的脚步声。 非洲人个个体形健美,特别是年轻女人,丰乳细腰、肥臀长腿,黑色的皮肤看起来光泽润滑,美丽的大眼睛炯炯有神。正当我看得有些发呆时,一个广告牌一闪而过,“欢迎您来到冠军的故乡”,我哑然失笑,这个广告还真是名副其实。就在前几天哈尔滨举行的国际马拉松大赛中,前三名都是肯尼亚选手。据说,肯尼亚人之所以能屡次在大赛中拿到各种“跑”的冠军,不仅仅是因为身体素质好,更是由于高原生活和训练对提高肺活量大有好处,所以,人家到平原参加比赛太小儿科了。 路旁比比皆是低矮陈旧的铁皮房子,这让我想起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的景象,洗好的衣服就搭在门前,里里外外跑动的孩子们,大大的脑壳,似乎有点儿缺钙,很多孩子都是赤足,看起来好久没洗澡。至于卖蔬菜水果的,就用几块木板搭上几层简陋的架子,用网兜装上,挂在上面。 渐渐地,车子远离了市区,路越来越颠簸,尘土越来越大,显然是过了雨季。炎热、干燥,树叶被风吹得像灰头土脸的孩子,路两侧大多是黄土坡地,间或有绿草地,牛羊耷拉着头在里面寻觅,大片的玉米都晒得蔫蔫的。树荫下有年轻的女人头上盖着草帽,懒懒地躺着,偶尔路旁站着几伙狒狒,瞪着大眼睛盯着车,似乎随时准备冲上去抢东西,吓得我们老远就把窗户关上。 懒洋洋的还有狗、鸡、鸭、鹅,慢慢地在路上“散步”,车子只好躲避着它们,或者干脆停下来让它们过去。 好不容易看到了高架桥或者柏油路,“中国武夷”四个大字出现在眼前。非洲虽然落后,但他们对中国人非常友好,他们说中国人拿他们当“兄弟”,帮助他们改善居住生存环境,所见路上所有的公路和桥都是“中国武夷”援建。 就在我一抹脸擦出脏兮兮的汗水时,车停了。这是“东非大裂谷”观测点,足下著名的“东非大裂谷”犹如一条硕大的裂沟,在地壳表面划过,谷底松柏翠绿,深渊莫测,两侧悬崖陡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