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儿童心理之研究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陈鹤琴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奠基之作”,是教育学名著《家庭教育》的姊妹篇。书中全方位聚焦儿童心理教育问题,分阶段探讨儿童的心理发育特点。
对于婴幼儿,注重动作、语言和感知力的发育,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长子一鸣出生后的808天,是我国首例关于儿童心理的长期个案研究。
对于三岁以上儿童,从游戏、好奇心、美感、思想、道德等方面,结合丰富实例与细致分析,探寻儿童的感性与智性世界。
陈鹤琴特别重视“环境”的因素,提出:“环境愈复杂,学习的机会愈多;学习的机会愈多,天赋的智力发展愈快。”
作者简介
陈鹤琴(1892-1982),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长期从事师范教育与儿童教育工作,在儿童心理的研究与幼儿教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民国四大教育家之一,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他创立了中国化的幼儿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的完整体系。教育机构方面从托儿所、婴儿院,到幼儿园和小学;在师资培养方面创办了中等幼师和高等幼师专校;为配合幼儿教育与儿童教育的需要,创办了儿童玩具、教具厂,根据儿童心理的发展程序,制作了多种型式的玩具与教具;编写幼稚园、小学课本及儿童课外读物数十种。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
目录
自序
第一章 照相中看一个儿童的发展
第二章 幼稚期之意义
第三章 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
第四章 一个儿童发展的程序(续)
第五章 儿童身体之发展
第六章 一个儿童动作的发展
第七章 模仿
第八章 暗示感受性
第九章 游戏
第十章 玩具
第十一章 好奇心
第十二章 惧怕
第十三章 哭与动作的抑制
第十四章 知识
第十五章 学习
第十六章 言语
第十七章 美感
第十八章 儿童的绘画
第十九章 思想
第二十章 道德问题
第二十一章 男女性的分别
第二十二章 特殊儿童:耳聋和口吃
第二十三章 研究儿童的历史
第二十四章 研究两岁以内儿童之方法
序言
《儿童心理之研究》一
书被誉为“中国儿童心理学
研究奠基之作”,对于20世
纪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发展
产生深远影响并具有里程碑
意义。这本著作详尽记录了
中国首例儿童个案追踪观察
、研究过程,并结合具体案
例阐释儿童教育原理。其意
义有三方面:第一,将儿童
作为独立个体进行研究,确
立了儿童自身的价值,从而
改变以成人与社会为主的儿
童教育观;第二,将儿童发
展过程建立在实验、统计与
分析基础上,从而使儿童教
育由主观伦理转变为以科学
数据为根据的学理;第三,
在这本著作中贯穿始终的活
动记录、实验等研究方法,
不仅延续自达尔文(1809-
1882)、普莱尔(1841一
1897)采用的“实证法”,并
且将观察、研究成果应用于
教育学研究,使儿童教育在
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拥有独
立的学科地位。这本著作与
其姊妹著作《家庭教育》,
以及南京鼓楼幼稚园,在中
国现代学前教育史中具有开
创性的特殊地位。
自20世纪初,西方教育
制度、教育思想、心理学陆
续被引入中国,包括福禄培
尔、蒙台梭利在内的西方学
前教育理论在江苏、上海、
浙江、北京等地传播,“科
学态度”即“科学化”被认为
是“新教育”与“旧教育”最大
的区别之一。其中“科学态
度”是指人们受了科学的洗
礼,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
验而养成的研究态度,从而
改变以个人或团体主观意志
作为判断事物性质标准的传
统方式。1917年,北京大
学成立由陈大奇主持的心理
学实验室。翌年,陈大奇编
写的《心理学大纲》出版。
当时,国内学者提出将“儿
童学”作为一种新科学,与
普通生理学、心理学相区分
。所谓“儿童”是指相对于成
人而言“未达成熟时期”,因
而二者之间存在许多差异,
应该分别研究,其目的在于
增进儿童的幸福。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
,将“新教育”运动推向高潮
,以蔡元培、黄炎培、胡适
、张伯苓、郭秉文、陶行知
等为代表的教育家大力倡导
“新教育”,广泛传播民主、
科学思想,推动了“新文化
运动”进程;以陈鹤琴、廖
世承、陆志韦等一批由海外
学成回国的年轻教授们,在
大力介绍、引进西方心理学
理论及实验方法的同时,在
一些大中城市的学校开展“
科学化教育”,形成热潮。
在郭秉文、陶行知与中华教
育改进社(成立于1921年
12月)的支持与推动下,包
括儿童心理与教育心理研究
、各种心理和教育统计与测
量的实验及量表的编制应用
等“科学化教育”成果大量涌
现。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
陈鹤琴在亲自进行中国首例
儿童活动个案研究基础上写
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对
于儿童生长与发展过程及规
律进行系统研究、阐述,并
应用于家庭教育、幼稚园(
现称幼儿园)教育实践,从
而使儿童教育的性质从“社
会”“伦理”“道德”等主观意
志向“儿童”“个性”“环境”等
客观规律转变,从而将儿童
作为独立对象进行研究,形
成“一切教育应以儿童为本
,从儿童出发”这一被人们
普遍认同的教育立场与科学
观念。1925年,这本书与
其姊妹著作《家庭教育》一
经问世,便受到社会普遍欢
迎。
《儿童心理之研究》全
书共24章,内容涉及儿童身
心发展的各方面。书中提出
“儿童期”概念,揭示了感知
、记忆、言语、美感、绘画
、思维、道德的形成过程,
总结儿童学习、发展规律,
由此而成为“科学”。与此同
时,这本著作的价值,还在
于对欧美儿童心理学及其方
法的系统性介绍,为中国“
新教育”观念传播与“中国化
”教育改造提供了科学依据
、工具与推动力量,成为中
国现代儿童教育开端的标志
,具有里程碑意义。后来的
学者对这本著作评价为“我
国儿童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
和奠基性的著作”,“现代中
国学者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中
华民族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
开端”。
《中国教育史》评价:
1919年9月,陈鹤琴始任
教于南京高师,授教育学、
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之后
的八年里,是他奠定事业基
础和形成教育思想的时期。
期间,他投身教育改革,译
介西方新理论、新方法,并
通过对长子陈一鸣的追踪研
究,力行观察、实验方法,
探索中国儿童心理发展及教
育规律;同时创办了中国第
一所实验幼稚园——鼓楼幼
稚园,进行中国化、科学化
的幼儿园实验,总结并形成
了系统的、有民族特色的学
前教育思想。
……
陈鹤琴认为,培养儿童
智力、丰富儿童经验与知识
,应从激发、引起儿童的“
好奇心”与“好问心”开始。
父母成人对儿童正确发问,
一方面可以了解儿童的知识
、经验以及学习兴趣;另一
方面,“好问心乃输入知识
之门”。他写道:“总说起来
,好问心这件事,在儿童方
面是为启迪知识的关键;从
儿童的父母和教师方面,是
为施教的要钥。”
在《儿童心理之研究》
中,陈鹤琴从心理学研究角
度,结合自己的实验记录,
对于儿童“惧怕”“哭与动作
的抑制”“知识”“学习”“言语”
“美感”“儿童的绘画”“思想”“
道德问题”“男女性的分别”“
特殊儿童——耳聋和口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8 18: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