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寻城记杭州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田飞//李果 |
出版社 | 商务印书馆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寻城记·杭州》就是一座闪光的路标。它是时间上的路标,从东汉华信筑塘,隋炀帝开凿运河,到吴越钱镠和宋王朝对杭城的营建;它也是空间上的路标,从南朝四百八十寺,九厢八十坊,到石库门里弄和湖畔公馆别墅群;通过这座路标,我们走进了杭城的街巷,寻访这些失落的记忆碎片,同时惊喜地发现:在失去时间感的现代的都市下,还深藏着浓厚的历史。 作者简介 田飞,七十年代生人,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无功利之欲,无前程之忧,随性而活,倒也落得个时时开心顺畅。既喜街头乱步,窥看忙人匆匆,闲人悠悠。也喜入得山水间,想那山雨迷雾。他本不是写字人,然世间哪有那么多本来,只求此刻此时此地血脉贲张,激情注流,随笔扬洒。字,终被码成了“城”。 目录 缘起 陌生的城市 卷首语 三面云山,一面城 沧海桑田见杭城 古钱唐县——杭州建置之始 隋杭州城——杭州得名建城之始 相国井——引水入城,蓄水养民 登云台——吴越王祭天郊坛 大井——千年不竭的钱塘第一井 梦寻临安城 凤凰山——南宋御苑寻踪 凤山门——赵宋北宫门,明清南大门 六部桥——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紫阳泉井——古井、泥马与康王 太庙巷——宋室祭祖之遗构 察院前巷——署衙丛集地 五柳巷——帝王宫苑,皇家御园 旧藩署——赵宋京师府,五朝衙署地 九厢八十坊 厢坊制——中国城市发展史上里程碑 保民坊——城隍山下的石坊古道 长庆坊——忠勇尚武的十五奎巷 清河坊——江南第一名坊,天下第一名宴 贤福坊——笙歌灯火连夜明 积善坊——百戏伎艺聚集之所 秀义坊——祭祀忠烈的东平巷 里仁坊——蟋蟀声声闹里坊 四百八十寺 龙兴寺——大唐经幢,杭城之最 香积寺——西湖香市第一香 弥陀寺——匿于闹市中的摩崖石经 宝石山造像——北山胜迹,摩崖二十龛 大佛禅寺——始皇缆船石,北宋大佛头 智果禅寺——苏学士梦游智果寺 招贤寺——大师修行寓居地 天竺灵隐——佛国天堂,春香一市 烟霞三洞——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像 南屏山石刻——寻佛问迹佛国山 慈云岭造像——吴越瑰宝,石窟精粹 圣果寺——千年大佛,深藏凤凰 梵天寺——五代瑰宝,吴越双经幢 宝成寺造像——如来降魔身,狰狞大黑天 通玄观造像——南宋真君神仙像 其他佛寺 江浙人文薮 大麦岭摩崖——杭城硕果仅存的苏轼原刻 梅鹤堂——梅妻鹤子,与湖山为伴的逍遥名士 孩儿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祠堂巷——于谦旧迹寻踪 三元坊巷——三元及第,官至首辅 勾山樵舍——江南才女陈端生之故居 孔庙——历经兴废的府学旧地 文澜阁——珍藏《四库全书》的七阁之一 大学路——浙江近代教育之始 杭城人文旧迹拾遗 悠悠运河路 隋炀帝——大运河的缔造者 拱宸桥——运河之尽头,杭城之门户 小河直街——最后的运河人家 国家厂丝储备仓库——今日丝储库,旧时漕运仓 富义仓——粮国之命脉,天下粮仓 金江干——十里通津,千年市廛 西兴古镇——要津古渡,运河重镇 开肆三万家 五杭四昌 张小泉剪号——“五杭四昌”之“杭剪” 张允昇线帽百货庄——“五杭四昌”之“杭线” 孔凤春香粉店——“五杭四昌”之“杭粉” 宓大昌旱烟店——“五杭四昌”之“杭烟” 方裕和南北货店——南北货出第一家 其他百货老号 药号医馆 胡庆余堂——江南药王胡庆余 方回春堂——小儿丹丸方回春 张同泰堂——道地药材张同泰 朱养心药室——精制膏丹四百年 其他药店诊所 绸庄鞋店 观成堂——杭城丝绸同业公会 绸庄丝号——杭城绸庄一览 边福茂鞋店——头顶天,脚踏边 太昶皮鞋店——杭城首家皮鞋商号 茶庄食栈 金钗袋巷——茶行货号密集的南宋茶街 翁隆盛茶号——天字第一茶号 万隆火腿庄——腌腊上品推万隆 九芝斋——苏式糕点,茶食老号 建国南路——因木器业而兴的板儿巷 十三湾巷——金衢严处,四府会馆 中山中路——杭城金融街 其它老号 墙门深深 吴宅——明清五主,户户门第书香 明宅——桑麻机坊地上的明代老宅 梁宅——重重天井,尚书府邸 王宅——官至极品的大学士府 朱宅——清末兵部侍郎府 听王府——天国听王府,伟人视察地 长河来氏——两浙巨宗,一门二十四进士 礼拜·圣堂 凤凰寺——蕃商古教,东南古寺 圣母堂——千年老巷,三百年圣堂 天水堂——耶稣,耶稣堂,耶稣堂弄 仁爱医院——七十年前的法国教会医院 之江大学——峰峦叠翠间的百年学府 基督教青年会——非以役人,乃役于人 弄里乾坤 湖边邨——昔日旗下营,今日弄堂里 思鑫坊——与尘嚣为伍的市井老弄 泗水坊——世间魔窟,人间地狱 韶华巷——坐拥西湖的幽静里巷 四维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源茂里——浓浓亲情的老弄堂 其他里弄 公馆楼·别墅群 北山路——庐舍鳞栉,栋宇毗连 南山路——梧桐满街藤满楼 艺术家别墅群——遥山落翠,大师聚落 竹竿巷——千年老巷,望族名门 旧仁和村——昔日府署衙,今日公馆地 坚匏别墅——江南首富之湖畔山庄 度心香馆——吴兴陈氏公馆 燕南寄庐——江南第一武生之隐庐 其他公馆——民国老公馆拾遗 后记 藏着的城市 序言 陌生的城市 城市是记忆,是生活, 也可能是回忆,是向往,是 一些断断续续的碎片。但她 终究是令人熟悉的。城市的 地图,城市的标志性符号会 深入人心。城市甚至会融入 血液,但戏剧性的是有一天 你发现这座城市对于你简直 太陌生了,带着好奇竟上了 瘾似的去找寻这种陌生带来 的快感,找寻她你无从知晓 的存在。如一次又一次地旅 行,不需从长计议,带上自 己就出发。就如发现之旅, 也有点像考古,总能带给我 们一阵阵的狂喜与惊异。空 间乱了,时间乱了,线索乱 了,我们跌跌撞撞地在陌生 的城市中穿行。在收获中锻 炼着自己的嗅觉,它似乎已 超越常人,异常灵敏,忠实 地把我们引向一个又一个新 鲜而陌生的地方。 渐渐,漫无目的的行走 已无法满足我们更加深入好 奇的怪癖。游戏一旦开始, 就无法戛然而止,我们不得 不寻根究底。对于我们是陌 生,而那些知情的老人们则 在我们好奇的追问下打开了 记忆的闸门。儿时的记忆、 长辈的述说、耳熟能详的故 事,从他们顿时发光的眼睛 ,沉湎于回忆的幸福表情, 你能感知。时光竟这样轻易 地回到了从前。但对于面前 这座城市又是否能留住曾经 呢?我们的发现少有是完整 的,似人总是充满了伤痛。 她们的年岁都挺老的,或被 遗弃,或消失,甚至在很短 的时间,城市被定格在现在 进行时。现在的规划、现在 的建设、现在的人,谁会在 乎她的曾经呢?她已被书写 进了历史,但终究不会存活 ,如同恐龙化石和标本。这 样比喻也许还不准确,化石 和标本是带着血脉被固定的 。城市在我们的游戏中更加 快了变化的步伐,似与我们 捉迷藏,我们追赶着却找不 着方向。 二○○六年八月于成都 导语 田飞、李果编写的这本《寻城记·杭州》带领读者重温发现一座城市的内涵,提出问题,居住于此,你是否真的了解这座城?匆匆游客,要看怎样的风景呢?作者带你一一解答,在城市中考古,在行走中惊喜,重新认识一座熟悉的陌生城市。作者从几个角度入手,将杭州的历史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 后记 初涉一地,我们往往有 一种新鲜的感受。其风土人 情,经过一番独特的内心体 味,便有了初悟,活泼泼的 ,只是还不太具体。倘能小 住几日,行游一番,感觉自 然会细腻些:民风怎样、建 筑特色如何、历史文脉是否 传承有序……其中大体,或 不难领会的。此刻,如初试 佳茗,尚未品味入微,虽得 唇齿留香,到底浅淡了些。 一座优美的、深具文化 积淀的城市,是岁月的佳构 ,值得细细品读,且须颇费 些时日才能读懂。 人说,居住越久越能懂 这城市,此话有理。但细究 ,不尽然的。常见有人卜居 一地数十载,阅尽沧桑却“ 熟视无睹”,成了久住的过 客,到底没有却主人的心情 。他们于这城市,很难说真 懂得。那么,怎样才能悟得 三昧呢?国画大师陈子庄先 生曾言:观山须“静”,游山 须“情”,方能得山之“神”。 体悟山水的神气与品味 城市的内韵,颇有相合之处 ,就在于“情”、“静”二字。 本书的作者,对这点深 有领悟。他们和许多人一样 ,在一座城市生活了数十年 ,所不同的,正是他们兼有 静心与真情。心静才能洞察 幽微,有情才能物我两忘, 与这城市神会。他们常感叹 ,这城市变化太快,快的那 样匆忙,以至于岁月所精心 雕琢的细节正迅速地消失, 零落成泥碾作尘,不多时, 便泯灭无痕了。好在城市的 文脉是极富生机的,尤其是 这样历经岁月陶,铸的古都 !她将自己的“神”蕴藏在钢 筋水泥的丛林之中。为此, 他们寻踪匿迹,开始了历时 多年充满叹息与惊喜的寻城 之旅。一口枯井、一块老匾 、一道残垣、一所教堂、一 座古庙……他们在每一个细 节恭听岁月的消息,他们的 心绪,随那些故物的境遇或 喜或忧。 精彩页 “三面云山一面城”,古人寥寥数笔就将杭州这座“世界最美丽华贵之城”勾勒得如此形象而风情万种。天地氤氲,群峰逶迤,既得湖光之旖旎,又得山林之野趣。然而,在远古先民们的眼里,却没有这番景致,他们所能看见的仅仅只是“三面云山一面海”。 远古时期,今天的杭州城区还是一片恶浪滔天的茫茫海湾,在其西北二十多公里外的广袤平原上,才是原始先民们繁衍栖息之地。五千年后,人们在这片叫“良渚”的土地上发掘出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存,专家们称其为“良渚文化”。春秋时,西湖以东地区仍没于海潮之下,先属吴地,再属越国,最后又成了楚国的属地,不过谁也不在乎这片浅海沙洲,隔江相望的水陆要津“固陵”(今西兴)才是兵家们必争之地。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天下大统,始皇帝设会稽郡于吴越旧地,设县治于灵隐山麓,杭州城这才有了历史上最早的建置——钱唐县。而此时的西湖尚与江海相通,《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记录下始皇帝南巡会稽渡江时的情景。“过丹阳,至钱唐,临浙江(钱塘江),水波恶。”始皇帝见此情形也只好再溯江西行120里,从江面狭窄处渡江。在今宝石山下,还留有一巨石,相传就是当年始皇帝泊舟缆船处。 西湖本是与海相通的浅海湾,随着常年受海水冲刷侵蚀,四周山岭岩石逐渐沙化沉积,滚滚而来的钱江大潮所夹带的大量泥沙也堆积在海湾南北两个岬角(即今吴山和宝石山之间)。数千年的沉淀发育,终使南北岬角相互连接,古老的海湾逐渐完成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然而成陆未久的沙洲浅滩却时常面临海潮的冲击,随潮水起伏出没。东汉年间,钱唐县吏华信为阻挡海潮内灌,于“县东一里许,修筑防海大塘以防海水”。大塘筑成之后,西湖以及东面沙洲彻底与江海隔绝,今日杭州城区的陆地也逐渐向东淤积拓展。《钱塘记》中对华信筑海塘一事记载得颇为有趣,其大意是:华信为筑防海大塘广募民夫,并许诺道,凡抬土一担至海边者,赏钱一升,结果来者云集。而华信却并没兑现他的承诺,担土而至的百姓盛怒之下纷纷“弃置而去”,华信正好利用这些泥石堆叠成长达数里的捍海塘,蒙一境之利。看来华信为筑海塘已是不择手段,但正是这善意的谎言构筑了海塘,造就了杭州这座美丽富庶之城。 据专家分析,华信筑塘时,钱唐县治已从灵隐山下迁移至宝石山东麓一带,而华信所筑大塘估计就在今中河路一线。两晋南北朝期间,钱唐县因具山川湖泽之利,不少北人南迁在此定居,并建有城郭,约在今中山北路与环城西路之间,虽面积狭小,但初具规模。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钱唐县升级为郡一级的治所“临江郡”。陈祯明元年(587年),更名为钱唐郡。 隋杭州城·杭州得名建城之始 东汉之后的三百年间,中原大地常年处于征伐不断、王朝更迭的混乱局面,昔日雄秦盛汉所建立起来的中原文明也被北方蛮夷所征服。公元581年,隋国公杨坚“三让而受天命”,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让,建立大隋王朝,同时也结束了长达三个半世纪的分裂割据状态。 P2-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