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两晋南北朝是秦汉帝国崩溃后的大乱世,其间充斥着无尽的杀戮与流离,这是任何个体都不愿亲历的悲剧时代。但这个时代英雄与豪杰层出不穷,刘渊、石勒、苻坚、王导、谢安等人搅动着历史的风云;嵇康、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陆机等人则为这个乱世增添了精神的灵动。 提及魏晋,希望你想起的不只是江山易主、中原逐鹿、衣冠南渡、五胡乱华的惊心动魄,更要知道在这乱世中,有一股潜流在涌向历史的出口——文化在迭代,民族在融合,社会在重组,制度在新创,秩序在重建,一切都在从分裂走向一统、从异常走向常态。在民族与文化大融合的加持下,历史以它独特的方式蜿蜒前行,黑暗而华丽! 目录 自序 乱世潜流 第一章 后三国时代:名士风流与朝臣野心 司马懿:三国时期最恐怖的阴谋家 锺会:权谋天才,政治痴儿 “扶不起的阿斗”:被污名化的刘禅 隐入尘烟:竹林七贤消亡史 第二章 从一统走向崩溃:都是人心惹的祸 司马炎时代:一统三国的功绩转瞬成空 司马衷:王朝内斗的工具人 贾南风:谁引发了蝴蝶效应? 祖逖与刘琨:黑暗时代的孤勇者 第三章 十六国风云:乱世强人争天下 刘渊:一个边缘人,开启大乱世 石勒:三十岁奴隶,五十七岁皇帝 苻坚时代:统一大业的推进与中断 姚苌:乱世白眼狼 慕容家族:狂飙与谢幕 混世魔王:真实的赫连勃勃 河西五凉:从张轨到沮渠蒙逊 第四章 偏安的门阀政治:一个士族势力超越皇权的时代 司马睿:史上最窝囊的开国皇帝 英雄与奸雄:琅邪王氏兄弟 郗鉴:军事强人,政治高手 庾亮:心有激进执念的洁癖狂人 桓温:一代枭雄,打破游戏规则 谢安:魏晋时代的最后风度 第五章 北朝的强人:胜者为王败者寇 拓跋珪:北魏王朝创立者 拓跋焘:十六国终结者 拓跋宏:一场影响深远的汉化改革 尔朱荣:军事上的天才,政治上的蠢材 高欢及其家族:勇猛、疯癫又荒唐 斛律光:我本将心向明月 高长恭:北齐最后的战神 宇文泰的四场赌局 宇文邕:多活十年,他就能完成大一统 第六章 阴影下的南朝:士族的衰落和政权的频繁更迭 刘裕:门阀政治掘墓人 檀道济:开国功臣必须死 刘子业:乱伦、杀弟、欺叔、辱祖 萧道成:皇族内讧中的躺赢者 萧赜:一代英主的继承人困境 萧衍:一个不想只当皇帝的佛教徒 陈庆之:白袍军的经典战役 冼夫人传奇:我事三代主,唯用一好心 陈霸先:江左诸帝,号为最贤 第七章 南北合流:大分裂终结 陈叔宝:无耻的失败者 杨坚:乱世终结者 第八章 暗夜的微光:纷乱中寻找心灵的避难所 陆氏兄弟:为什么说二陆“才如海命如烟” 王羲之:生命无常,艺术不死 陶渊明: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 谢道韫:一代才女嫁错郎 谢灵运之死:不疯魔,不成活 萧统:独步千古的“文学皇帝” 庾信:为什么说他是杜甫的历史镜像 参考文献 序言 写作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是一件棘手的事。众所周 知,这是一个大乱世,时间跨度长达三百年(剔除三国 鼎立时期),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政权林立且更迭频繁 。无论是吕思勉先生的《两晋南北朝史》,还是王仲荦 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都是书写此一时期历史的皇 皇巨著,是极好的入门断代史。但它们毕竟卷帙浩大, 每一部都有七八十万字,一般人难以啃下来。所以我们 一直想写一部通俗可读的两晋南北朝史,篇幅不要太大 ,但脉络要清晰,主线要分明。最好是向古老的写史传 统致敬,即以人物为中心,以故事为内核,将这段纷繁 的历史娓娓道来。 两晋南北朝是汉帝国崩溃后的大乱世,其间充斥着 无尽的杀戮与流离,这是任何个体都不愿亲历的悲剧时 代。但在这乱世当中,仿佛有一股潜流始终漫向历史的 出口——文化在迭代,民族在融合,社会在重组,制度 在新创,秩序在重建,一切都在指向一个更好的未来。 在这本书中,我们一方面注重生命个体的时代体验 ,愿用温情的笔触去感受他们的冷暖与悲欢;另一方面 则在生命史之外开启大局观,愿以历史之眼去洞悉这三 百年对于宏观史的价值与意义。是怎样的时代赋予了个 体的悲剧?又是怎样的时代缔造了帝王、枭雄、政客、 武将、英雄、才子等各式人物各自的使命?一代人有一 代人的遭遇,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缘,当我们写完 了从司马懿到杨坚之间跨越十几代人的历史,也就勘探 出了从乱世走向治世、从分裂走向一统、从异常走向常 态的无声潜流。 很多人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是个诸子百家争鸣的时 代,也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但很少人知道,魏晋南 北朝是第二次百家争鸣的历史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进 一步发扬光大的阶段。儒学已经失去了独尊的地位,但 通过儒玄双修、儒佛调和及道教的依附而出现的新儒学 仍然不失为这一时期文化构架的主体,从而形成一种多 层次的文化结构模式。(罗宏曾《魏晋南北朝文化构架 的特征》,《天津社会科学》,1987年第3期) 这一历史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形式上的统一, 其余时间均陷入一种深层次的分裂。这种情况不仅体现 在大范围内的南北对峙,也体现在区域范围内的政权并 存。按照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副会长胡阿祥的说法, 在西晋以后直到隋朝统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始终分 属不同的政权,黄河流域更是始终存在两个以上的政权 ,甚至同时有十多个政权存在。在政局或南北分裂、或 东西对峙、或地区割据的长期影响下,“地域”独立趋 势加强,由此形成强烈的地域意识与地域传统,而地域 意识与地域传统的形成,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分裂” 。(胡阿祥等著《魏晋南北朝史十五讲》,凤凰出版社 ,2010年6月第1版) 至于深层次分裂的主线,当然是南北分立。北京大 学历史学系教授阎步克指出,南北朝的政治史,某种意 义上就是南朝的文化士族与北朝的军功贵族的竞争史。 但即使是如此深刻的分裂,秦汉大一统帝国的历史基因 仍然非常强大地主导着当时人的历史意识。“局外的旁 观者往往忽略了中国史的历史惯性,而在那个时代的当 事人的潜意识中,其所遭逢的那种分裂动荡只是一种‘ 乱世’现象,它理应回归‘常态’,回归于历史的中轴 线。”(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 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而这个历 史的常态,或者说这条历史的中轴线,就是乱世终结后 结出的果子——隋唐大一统帝国。 在具体的制度上,阎步克进一步指出,六朝与隋唐 一个分裂动荡,一个是统一帝国,重大变动发生了,其 本身就是个划时代的事件。进而,精致的宰相三省六部 制发展出来了,奠定了此后千年中央政治行政体制的基 本框架;科举制发展出来了,在中国史后半期构成了政 权的主要制度支柱;唐律诞生了,一整套律令典章确立 了“律令秩序”,唐律还成了“东亚刑律之准则”。毫 不夸张地说,仅此三项进步,就足以在中国制度史上承 前启后、继往开来。 也就是说,魏晋南北朝的制度进步,构成了隋唐制 度进化的基石。 举大家熟悉的科举制来说,隋唐科举制的发明便是 魏晋南北朝“察举+考试”制发展的成果。西晋时,察 举制采用了考试的方式,君主出五道政论题,由秀才作 文回答,成绩好的授官就高。考试这种人事录用制度, 主张选贤任能,跟门第选官讲究出身是对立的。但魏晋 的察举制还是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道“成功的阶梯”。 东晋门阀政治盛行,察举制坠入低谷;进入南朝,皇权 复兴,察举制亦随之复兴。可见,察举制的兴衰与皇权 的强弱呈正相关关系。有意思的是,十六国虽为胡人政 权,但在察举考试、学校教育上,比东晋更胜一筹。清 人李慈铭曾感慨道,十六国“虽旦夕小朝,兵戈云扰, 而文教之盛,转胜江东,岂非盗亦有道者欤”。北齐时 期,地方官会对秀才进行初试,这成为后世乡试制度的 滥觞。上述种种表明,魏晋南北朝的察举制演变成隋唐 的科举制,只需交给时间就能“瓜熟蒂落”了。 就政治体制而言,士族门阀 导语 ◆全网超500万粉丝、阅读量超6亿+的“最爱历史”团队全新力作! ◆两晋南北朝历史的独特解读,以人物为主线,以故事为内核,将这段纷繁的历史娓娓道来。 ◆门阀政治:从琅邪王氏到陈郡谢氏,看遍世家大族的兴衰荣辱;从狂飙纷争到民族大融合,权臣灭国的戏码频繁上演,直至乱世终结。 ◆这才是中国历史权谋天花板:阴谋、篡位、争夺、背叛、弑君、弑父……权力欲望野心不再遮掩,比宫斗剧更好看,比戏剧更荒诞! ◆话题性人物荟萃:司马懿、竹林七贤、刘渊、石勒、苻坚、慕容垂、王导、王敦、桓温、谢安、拓跋焘、拓跋宏、尔朱荣、高欢、宇文泰、侯景、刘裕、陈霸先、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等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开始变得鲜活起来。 ◆一段野蛮荒唐的故事,一部血与泪的战争史。冲突与互斥、征服与反抗,在这里反复上演。 ◆读懂时代之悲,慨叹个体的卑微:一群人中的少数人,是野蛮人中的智者,耗尽心血,促成史书上的几句话。 ◆政治的乱世,文化的盛放:无论是思想、文学、艺术还是宗教,此一时期诞生了一批经典人物和经典著作,影响及于隋唐。 精彩页 苻坚时代:统一大业的推进与中断 大秦天王苻坚(338年—385年)生命中的最后两年,便是历史变数的真实写照。 383年,他以巨大的国力和兵力优势,信心满满地对东晋发起统一战争,志在必得。仅仅两年后,385年,他被曾经的部下姚苌抓获,随后在一座佛寺中自缢而死。 从巅峰到殒命,从成为“秦始皇第二”的神话,到沦为历史和谶纬学者的笑话,中间只隔了一次“淝水之战”。而这次战争的结果,不仅宣告了前秦帝国的崩溃,也宣告了中国大一统的机会之门又关闭了,一关就是整整两个世纪。 1 我们都知道,苻坚生活的年代,历史上称为十六国时期(304年—439年),是著名的大乱世。但苻坚本人给人的感觉并不属于这个乱世,或者说,他就像是乱世中的一股清流。 八岁的时候,苻坚就显得与众不同。他竟然主动要求拜师读书,这对于崇尚征战的氐族人来说,是破天荒的事儿。他的祖父苻洪知道后,高兴地说:“我们这些戎狄部族,世世代代只知道喝酒,你小小年纪却要求读书,真好。” 氐族是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边缘的一个部族,从西汉以来,就成为中国的子民。但他们还保留着自己的部落和部落贵族。在十六国乱世中,苻坚的祖父苻洪也跃跃欲试,想建立氐族政权。不过一开始实力不够,他选择了投靠后赵石虎。后来,苻洪被石虎授予龙骧将军,镇守枋头(今河南浚县),遂带着族人和部队离开故土,到了中原。多年后,后赵盛传“苻氏有王气”的说法,石虎开始谋划杀掉苻洪。苻洪当时已拥兵十万,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自称大将军、大单于、三秦王,并率军西进,想在长安建立自己的政权。途中,苻洪被人毒杀。 苻洪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苻健,即苻坚的伯父。苻健遵从苻洪的遗训,率领人马西渡黄河进入关中,渡河后,把浮桥烧了,以示断绝退路。当时的关中,都是流亡豪强为避乱自建的坞堡,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的军事单元。苻健大军所到之处,这些堡垒纷纷归降,苻健遂直入长安。351年,苻健自称天王,建立前秦。苻健曾大败北伐的东晋将领桓温,也曾挡住前凉的进攻,在关中站稳脚跟。可惜他不到四十岁就病逝,他的太子苻苌此前也战死了,他的第三子苻生,也就是苻坚的堂兄被立为皇帝。 接下来的事情,就有点儿历史“罗生门”的意思了。 按照正史的记载,苻生在位仅两年时间,他把昏庸暴虐的事儿干了个遍。他嗜酒无度,以杀人为乐。他天生独眼,忌讳臣下提及“不足、少、无、缺”等字眼,谁不小心提到了,杀无赦。别人恭维他,他说你取媚于我,杀;别人批评他,他说你诽谤我,也杀。史书说他一年内就诛杀后妃、公卿以下官员五百多人。不过,苻坚的上位史跟后来的李世民太像了,堪称前秦版“玄武门之变”。所以苻生真的是十恶不赦的暴君,抑或只是苻坚为了宣扬自己篡位的正当性而刻意抹黑苻生,真相已经无法还原了。 正史载,357年,年仅二十岁的苻坚不忍前秦毁在暴君苻生手里,于是秘密联合了同父异母兄苻法、御史中丞梁平老等人,包围皇宫,发动政变。苻生帝位被废,不久被处死。 诡异的是,没过多久,苻法也被处死了。苻法是苻坚同父异母的哥哥,两人发动政变并杀了苻生以后,谁来继承帝位呢?按照正史的说法,兄弟二人你推我让,十分客气,最后苻坚的生母苟氏拍板,让自己的亲生儿子上台。再后来,苟氏“以(苻)法长而贤,又得众心,惧终为变,至此,遣杀之”。苟氏为了让苻坚坐稳帝位,竟然派人把苻法解决掉了。而苻坚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得跟傀儡似的,全然听命母后的安排,只是在苻法被处死前跟他诀别,“恸哭呕血”。这样不合常理的记载,只能让人怀疑,苻坚不过是借母亲之手杀掉苻法罢了。由于运作手法高超,后人只会骂苻坚之母恶毒,而不仅不会骂苻坚,还会同情他的无奈与仁慈。 由于历史上皇室内部的夺权血案时有发生,而史书的记载要么讳莫如深,要么遭到篡改,导致真相不明。苻坚的上位,跟后来的隋炀帝、唐太宗等人一样,都属于同一类型。但说白了,这是家族内部的权斗,过程或许不光彩,但只要其上位后做出了历史功绩,就无损于他们的名声。隋炀帝如此,唐太宗如此,苻坚也是如此。之所以说苻坚是十六国大乱世中的一股清流,主要依据正是他上位后二十多年间的所作所为。 2 在十六国政权中,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即皇帝个人权力的扩张与军功贵族集团之间的矛盾。这些政权的建立,都是依靠部族内部军功贵族的武力实现的。起初是军事封建制,由宗室成员集体分享权力,但当皇帝希望打破这种集团权力体系实现独裁的时候,矛盾就产生了。为了压制宗室军功贵族,皇帝一般都会构建自己的官僚系统,另组权力决策层。苻坚整顿前秦朝局,走的也是这条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引入职业经理人,对创业股东进行夺权。 王猛(325年—375年)正是苻坚理想中的那个职业经理人。两人初次见面,就一见如故,苻坚说自己像是刘备遇到了诸葛亮。而王猛此后辅佐苻坚长达十八年,君臣关系如胶似漆,在历史上也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