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位居灌河入海口的开山岛,是黄海前哨,祖国东门。 开山岛常年受台风侵袭,岛上没有淡水,也没有电。驻岛部队撤编后,武装部先后派了十多位民兵守岛,但没有一人能坚持长久。 二十六岁的民兵王继才,成了新的守岛哨兵,岛上生活太苦,妻子王仕花只好辞去教师工作,与爱人一起驻守。岛上没有灯塔,他们就一连数个小时敲击铝盆,给渔船发“信号”;狂风暴雨中,他们冒着危险救下落水的船员;蚊蝇的叮咬,使他们的皮肤反复溃烂结痂,他们仍然忍痛坚持;因为台风,没有粮食,他们只能抠礁石上的海蛎子充饥…… 三十二年,王继才、王仕花以岛为家,用生命坚守着前哨,将宝贵的年华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 作者简介 王巨成,江苏扬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创作八百多万字,出版《穿过忧伤的花季》《震动》(系列)等八十多部图书,一百多篇作品被各类书刊以及年度选集选载。获奖四十余次,其中曾获第八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冰心儿童图书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金近儿童文学奖、中华优秀读物提名奖、江苏紫金山文学奖、江苏省“五个—工程奖”、中国作协“跨世纪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奖、首届“大白鲸”幻想儿童文学奖、首届华语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短篇创作邀请赛银奖、《儿童文学》擂台赛银奖等奖项。《看你们往哪里跑》人选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震动》入选年度“大众喜爱的五十种图书”、“三个一百”原创工程;根据同名小说《穿过忧伤的花季》改编的电视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放,并获得电视电影小百合奖一等奖。 目录 写给小读者的话 爸爸去哪儿了 热锅上的蚂蚁 破纪录 变成“野人” 红色基因 铭记一生的时刻 一个人的小岛 强台风来袭 孤独是一把钝刀子 辞职上岛 背包带,系生死 海上五星红旗 亲爱的绿 如果小狗会说话 非做不可的事 孤岛的浪漫 “一点儿也不好玩” 刻骨铭心的饥饿 跌跌撞撞长大 贫困中的坚守 永远的守岛人 序言 写给小读者的话 亲爱的小读者,我们是 通过吃饭长大的,是在阅读 中长大的,也是在歌声里长 大的。从小时候听的儿歌, 到少年先锋队队歌、升旗仪 式上的国歌,再到影视剧主 题歌,那些美妙的歌词和动 听的旋律,拨动着人们的心 弦。当你年岁渐长,歌声会 唤醒你的记忆,让你重返过 去的岁月。 乔羽爷爷写了一辈子歌 词,大多数都短短的,只有 几十字或一百多字,却久唱 不衰。《让我们荡起双桨》 《我的祖国》《难忘今宵》 ……一代代中华儿女都唱过 他填词的歌,他是公认的当 代词坛泰斗。 乔羽本名乔庆宝,一九 二七年生于山东省济宁市。 幼时他的家庭生活拮据,靠 哥哥姐姐做店员维持生活。 十八岁,他参加革命,改名 乔羽,进入晋冀鲁豫边区北 方大学学习。毕业后,他开 始专业创作。他从人民中来 ,心里装着人民,写的歌都 是献给人民的精神食粮。在 他的笔下,歌词如泥土般朴 素,都是家常话,浅显中有 深意,平白里寓哲理。 那些歌词仿佛是生了翅 膀的精灵,能钻进人民大众 的心坎里。“让我们荡起双 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 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 绕着绿树红墙。小船儿轻轻 ,漂荡在水中,迎面吹来了 凉爽的风……”这首《让我 们荡起双桨》创作于一九五 四年。从表面上看,一群孩 子在划船,可是,那些景物 里洋溢着人民当家做主的幸 福,绽放着祖国花朵的笑脸 。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 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 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 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美丽 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 都有明媚的风光……”这首 《我的祖国》创作于一九五 六年。这“一条大河”是家门 前的那条河,也是长江、黄 河,它孕育了华夏文明,哪 个中国人不热爱这条大河呢 ! “难忘今宵,难忘今宵, 无论天涯与海角。神州万里 同怀抱,共祝愿,祖国好, 祖国好。告别今宵,告别今 宵,无论新友与故交。明年 春来再相邀,青山在,人未 老,人未老。”这首《难忘 今宵》创作于一九八四年, 作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 会结束曲,满怀家国深情, 被沿用至今。 乔羽还创作过歌剧《刘 三姐》、话剧《杨开慧》、 电影剧本《红孩子》、儿童 剧《果园姐妹》,他也是音 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 国革命之歌》的主创者。山 西人最爱《人说山西好风光 》,孩子们喜欢《大风车》 ,年轻人爱唱《思念》,老 年人享受着《夕阳红》,海 外游子高歌《爱我中华》… …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乔 羽的歌曲在传唱。 他用作品创造着伟大, 却用心灵固守着平凡。 他是小商贩、农民工的 朋友,他是睿智幽默的长者 ,也是童心未泯的老小孩。 他和自己的作品一样,真是 地生活在人民中间。他用一 生谱写了一曲平凡而壮丽的 天地之间的歌。 导语 本书是“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系列丛书中的一册,记述了时代楷模、爱国拥军模范王继才、王仕花的故事。王继才奉命守卫黄海前哨开山岛,妻子王仕花也登岛驻守。“开山岛就是我们的家”,两位英雄用三十二年的春夏秋冬诠释了这句话的内涵,以海岛为家,与艰苦为伴,无怨无悔,把青春年华全部献给了海防事业。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的先进事迹做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精彩页 爸爸去哪儿了 这几天爸爸王继才有些反常。不过,在三岁的王苏心里,不会去想为什么,不但不会,她恰恰喜欢爸爸这种反常。 这不,王继才刚从外面回到家,就来到王苏的跟前,蹲下身子,看着她圆乎乎的脸,柔声问:“想不想爸爸带你去玩?” 王苏毫不含糊地说:“想!” 于是,王继才伸出他结实有力的胳膊,一把抱起王苏,轻轻松松举起来,让她骑到自己的脖子上。 王苏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大多数时候,王苏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的,他们虽然也带王苏玩,但都没有像爸爸这样。 父女俩朝村口走去。 太阳还高悬在天空,大地热烘烘的。不一会儿,爸爸也好,王苏也好,头和脸上都冒出了豆大的汗珠。 父女俩谁也没有把炎热当回事。一路上,王继才乐呵呵地笑着,把自己当作一匹马,不住地颠簸着,颠得王苏兴奋地挥舞着手,咯咯的笑声像串串珠子落到地上又飞到半空。 骑在爸爸的脖子上,王苏觉得自己很高大,比魁梧的爸爸还要高大。当然,王苏也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只要她愿意,她就可以摘下那些长得很高的树上的树叶;只要她愿意,她就可以去捉树上不停叫着的知了。 村里的一条狗看见这对父女,莫名其妙地叫唤了几声,王苏响亮地对狗说:“我才不怕你哩! 王继才跺了跺脚,狗无趣地闭上了嘴巴。王苏马上说:“爸爸,我不怕狗!” “是呀是呀,我们家王苏是个勇敢的孩子!王继才说,“一个勇敢的孩子还会怕一条狗吗?” 每次带王苏出去玩,王继才总会对王苏说很多话,似乎没有把她当成一个三岁的孩子。王苏虽然不完全理解那些话的意思,但她喜欢爸爸跟她说话的声音,有点轻,有点柔,似乎怕吓着她。 王继才说:“王苏呀,你快快长大,长大了帮妈妈做家务,帮爸爸照顾爷爷奶奶!” “王苏呀,你要听妈妈的话,妈妈要上班,要做饭,要洗衣服,要打扫卫生,要备课批改学生作业——妈妈够辛苦的了,你可别让妈妈操心!” “王苏呀,你可不能玩水、玩火,那都是很危险的东西!” “王苏呀,等上学了,要做好学生,要好好读书,将来要读初中,读高中,还要考大学。教师家的孩子嘛,怎么说也要做得不比别人差!” …… 其实,王继才难得陪王苏出来玩。 王继才是个大忙人,他既是连云港市灌云县鲁河乡的民兵营长,也是鲁河村的生产队队长,每天总有很多的事情等着他去做。平时王继才身体里就像装了发动机,来来去去,风风火火,不要说跟王苏玩了,许多个早晨,王苏还在梦乡里时,他就已经出了家门,而到晚上,王苏已经熟睡了,他才回来。 王苏觉得,家对爸爸来说,就像是旅店。 将以往和今天相比,王苏得出了一个最简单的结论:以前的爸爸不像“爸爸”,现在的爸爸才像“爸爸”。 她自然喜欢现在的爸爸。 可以说,在王继才更像“爸爸”的那几天,是王苏童年里最为幸福的时光。 P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