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社交媒体到来以后,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界线消失了。我们在线上发现的是一个后真相的世界,在那里,刻意编造或扭曲的新闻被用来影响个人的决定。 虚假信息和假新闻有何不同?假新闻的降生和扩散是如何促成的?其技术机制和社会心理机制是什么?假新闻的源头在哪里?我们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假新闻的影响?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本书研究“网络科学”和“赛博心理学”,选取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哲学、人类学、语言学和传播学等领域的近期新成果,论述假新闻的语境、成因、效应和对策,解释管制假新闻的机制和举措,论证严密、例证丰富。 作者简介 朱塞佩·里瓦(Giuseppe Riva),意大利圣心天主教大学心理学教授、神经心理学应用技术实验室主任,著作丰富,要者有《新媒介心理学》《社交网络》《自拍照:自恋与身份》《交互现实》《网络流》《社交网络心理学》《物理世界和计算机中介环境里的存在感》《数字原住民》《虚拟现实:模拟技术与心理影响》等。 目录 总 序 序一 朱塞佩·里瓦 序二 德里克·德克霍夫 序三 何道宽 前言 第一章 假新闻是新现象吗 第一节 什么是假新闻 第二节 现代假新闻的历史 第三节 假新闻与社交媒体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什么是事实:事实、社会事实和情景化社会事实 第一节 社会事实与事实 第二节 社会事实的力量 第三节 赛博恶棍:假社交资料 第四节 制度性社会事实和情景化社会事实 第五节 实践性社群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共享经济、网红和假新闻 第一节 聪明的暴民:数字实践性社群 第二节 共享经济 第三节 社会身份和地位的变化 第四节 从去中介化到后真相 第五节 网红的诞生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假新闻的诞生和传播 第一节 用社交网络去了解用户的人格 第二节 社交网络上新闻的呈现方式:基于人气和社交筒仓的挑选 第三节 社交网络的使用方式:肤浅和短期注意 第四节 对社交媒体的行为依赖 第五节 这个帖子真实吗:数字内容的客观真相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假新闻世界里生存 第一节 如何在假新闻世界里生存:制度的作用 第二节 如何在假新闻世界里生存:网络的作用 第三节 如何在假新闻世界里生存:个人的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英汉术语对照表 译后记 译者介绍 序言 序一 什么是假新闻?维基百 科上的解释是,假新闻是包 装为新闻的错误信息或误导 人的信息。这一定义固然很 清楚,但它并没有让读者明 白为什么我们需要一个新词 去描绘假新闻。再者,如果 用这个定义去区分真正的假 新闻、有点像假新闻的新闻 ,或可以说有合理理由(如 讽刺)的假新闻,那就未必 清楚了。最后,用维基百科 这个定义不可能理解,围绕 假新闻的论辩现在为什么如 此流行,又为什么对理解我 们社会的变革如此富有洞见 。 本书尝试为假新闻的讨 论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观点。 其他指导手册提供提示和技 巧,让人识别社交媒体里流 动的假新闻。与之不同的是 ,我们分析的焦点是假新闻 的认知和社会背景。 正如本书所示,假新闻 是刻意设计、生成和流通旨 在打扮成“社会事实”的虚假 信息:对特定的社会群体而 言,那是不言自明的信息。 换句话说,界定假新闻的不 是其虚假性,而是其呈现社 会事实的能力,这个事实的 证据和其所在的社交媒体的 特征有关系。就这些特征而 言,那些假新闻对特定的社 会群体只可能是真的…… 在指引主体人的决定中 ,事实或社会事实哪一种更 重要?社会心理学家早就知 道这个答案:社会事实。实 际上,这些事实被赋予强制 力,绝非偶然,强制力源于 每个人的群体归属感的重要 性。正如本书广泛讨论的那 样,这种强制力和四种因素 相联系:群体与主体社会身 份的相关性,新闻话题对主 体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大量 支持其真相的群体,群体内 冲突缺失。 社交媒体出现之前,虚 假信息转化为社会事实也是 可能的,但那种情况只发生 在专制国家或威权主义国家 。一个例子是纳粹将其强加 于人并使之成为社会事实的 雅利安种族的优越性。不过 ,这样的转变非常复杂,既 需要政府明显的支持——在 德国,这个任务由戈培尔领 头的宣传部承担——又需要 它控制媒体、消除任何异见 之源的能力。 社交媒体的出现急剧地 简化了社会事实的生成。但 仍然有一些不同的约束: (1)假新闻的建构必须 反映社群成员的目标、兴趣 和人格; (2)必须有足够多的社 群成员看到了假新闻; (3)社群成员必须不知 道新闻是假的; (4)社群里的其他新闻 和假新闻的内容没有明显冲 突。 纸面上,这些条件似乎 难以实现。实际上,正如我 们将在本书看到的,情况并 不是这样。相反,社交媒体 的特征使这些条件比较容易 达成。比如,社交媒体的建 构正是为了易于分析用户的 兴趣和行为。通过他们的兴 趣和行为,重建他们的人格 就成为可能了。 但假新闻的出现仅仅是 硬币的一面。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出 现容许社会事实的生成去中 心化(decen-tralization) 。历史上,社会事实的控制 是社会制度的主要目标。率 先实现社会事实生成潜力的 是“共享经济”的玩家,比如 优步(Uber)和爱彼迎 (Airbnb)。它们自称是大 型社交网络,利用社会事实 使自己的成员获得职业头衔 ——优步的“司机”相当于出 租车司机,爱彼迎的业主相 当于房东。他们不必经过制 度的认证,也不受制度强力 约束。 另一方面,一种新职业 人物——“网红”——的出现 成为可能了。他们的人气归 因于围绕自己建构社交网络 活动并得到认可的能力。从 存在论的观点看,这是一种 相关的变化。社交媒体出现 之前,社会参照的模型是拥 有这些品质或技能的人物: 我是著名的足球手,因为我 擅长踢球;我是著名的演员 ,因为我擅长表演;我是著 名的模特,因为我既漂亮又 优雅。相反,在社交媒体世 界里,社会参照的模型可以 是吸引追随者的能力。即使 没有特殊技能,也可以成为 著名人物,只要能吸引一帮 粉丝,他们就可以成为网红 ,成为名人。 总之,假新闻的出现仅 仅是重大社会变革的征兆之 一。在我们的社会里,社交 媒体越来越重要了。本书的 目的是阐明这些过程,勾勒 一套策略,保护我们自己免 于假新闻的重大影响。 朱塞佩·里瓦 2022年3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