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学句典+国学常识(全2册)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曹伯韩,葛晨蕾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亮点展示

《国学句典+国学常识(全2册)》--详情.jpg

内容简介

《国学句典:四书五经中的智慧名言》从四书五经里精心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再配以经典故事和深入浅出的解读,总结出适合现今的文化智慧,其内容包括《论语》之修养法则、《孟子》之处世法则、《大学》之修身法则、《中庸》之天人法则、《诗经》之性情法则、《尚书》之政治法则、《礼记》之教养法则、《易经》之人生法则、《春秋》之历史法则。作者在追求易懂性和趣味性的同时,力求原汁原味地再现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生活和人物风貌,全面客观地诠释圣贤的言论与思想,给今人以启迪。

《国学常识》是一代国学大师曹伯韩专为普通读者写的国学入门书。在本书中,作者基于文化理念的关怀,以浅显流畅的笔触,对中国的语言文字、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及其代表性的学人、源流、派别及学术观点,一一作了评述。本书以极具现代性的学术眼光,为读者搭建了一个国学知识体系的大框架,内容之全面、要点之完备、条理之清晰,及至今日,依然是读者学习国学的必备书。

目录

《国学常识》

第一章 概说

一 所谓国学 / 3

二 国学在清代 / 4

三 国学的分科 / 6

四 国学的派别 / 7

五 进步的方法与贫乏的内容 / 9

六 欧美学术的影响 / 10

七 “五四”以后的国故整理 / 11

八 国学与世界学术 / 12

九 专门研究与基本知识 / 13

一〇 研究的态度及准备工作 / 14

第二章 语文

一一 研读古籍的阶梯 / 19

一二 所谓小学 / 20

一三 六书 / 20

一四 字形的演变 / 23

一五 字义的演变 / 24

一六 训诂学 / 25

一七 文法学的先驱及其发展 / 26

一八 方言学 / 27

一九 字音的变迁 / 28

二〇 语言和文字的分离 / 29

二一 双声叠韵 / 30

二二 反切 / 31

二三 四声 / 32

二四 音韵学 / 32

二五 字母 / 34

二六 韵部 / 35

二七 古音之推定 / 37

第三章 古物

二八 金石之学 / 41

二九 殷墟发掘 / 42

三〇 甲骨之学 / 43

三一 古物与社会学 / 44

三二 无文字的古物 / 45

三三 古物与考证学 / 47

三四 古物与古书 / 48

第四章 书籍

三五 传写本与刻本 / 53

三六 版本之学 / 55

三七 校雠之学 / 55

三八 章句之学 / 56

三九 目录之学 / 57

四〇 图书分类法 / 58

四一 辑佚及辨伪 / 61

四二 类书及丛书 / 62

四三 考证学与读书法 / 64

第五章 经学

四四 五经、十三经、四书 / 67

四五 《易经》 / 68

四六 《书经》 / 69

四七 《诗经》 / 70

四八 三礼 / 72

四九 《春秋》 / 73

五〇 《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 74

五一 经之传授 / 75

五二 今文经学与谶纬 / 77

五三 古今文学派的斗争 / 78

五四 汉以后的经学 / 79

五五 清代的经学 / 80

五六 经学的扬弃 / 82

第六章 史地

五七 所谓正史 / 85

五八 正史的内容 / 87

五九 编年史 / 88

六〇 纪事本末 / 88

六一 别史 / 89

六二 政书 / 90

六三 杂史传记及其他 / 91

六四 学术史 / 92

六五 史评 / 92

六六 地理 / 94

六七 历史哲学 / 95

六八 新史学的产生 / 96

六九 新史学的业绩 / 97

第七章 诸子

七〇 诸子的学术派别 / 103

七一 儒家 / 105

七二 道家 / 107

七三 墨家 / 108

七四 别墨及名家 / 109

七五 法家 / 110

七六 兵家及其他 / 112

七七 王充之学 / 113

七八 魏晋时代的玄学 / 114

七九 子学之兴起与消沉 / 115

第八章 佛学

八〇 初期的佛教 / 121

八一 佛教的中国化 / 122

八二 流传中国诸宗派 / 124

八三 小乘诸宗 / 126

八四 传自印度的大乘诸宗 / 127

八五 中国独创的大乘诸宗 / 128

八六 佛学与儒学 / 129

八七 因明学 / 131

八八 唯识论中的心理学 / 133

八九 现时佛学的趋势 / 134

第九章 理学

九〇 宋明理学的产生 / 139

九一 周敦颐与邵雍 / 140

九二 张载及二程 / 142

九三 集宋学大成的朱熹 / 144

九四 陆象山与杨慈湖 / 146

九五 浙东学派 / 147

九六 宋末至明初之理学 / 148

九七 王阳明之学 / 148

九八 清初各大师对于理学的批判 / 150

九九 理学批判的最高发展 / 152

一〇〇 宋明理学的没落与新理学的产生 / 154

第十章 诗赋词曲

一〇一 文学的范围与类别 / 159

一〇二 最早的诗总集 / 160

一〇三 楚辞 / 161

一〇四 赋 / 163

一〇五 乐府 / 164

一〇六 五言诗 / 165

一〇七 陶渊明与南北朝诗 / 166

一〇八 唐诗 / 168

一〇九 李白、杜甫 / 169

一一〇 唐以后的重要诗人 / 170

一一一 词 / 171

一一二 重要词人 / 172

一一三 散曲 / 173

第十一章 散文和骈文

一一四 散文和骈文的分别 / 177

一一五 散文与骈文的分合 / 178

一一六 周秦汉的散文 / 179

一一七 六朝文 / 181

一一八 唐宋八大古文家 / 182

一一九 明清两代的古文家 / 183

一二〇 所谓古文义法 / 185

一二一 骈文的标准化及其支流 / 186

一二二 八股文及对联 / 187

一二三 文艺论评 / 189

一二四 文体解放和文学观念的变动 / 190

第十二章 新被重视的文学

一二五 戏曲的摇篮期 / 195

一二六 戏曲的成长期 / 196

一二七 唐以前的小说 / 198

一二八 宋元明的小说 / 199

一二九 清代的小说 / 201

一三〇 宝卷、弹词、鼓词 / 202

一三一 中国文学与东方诸民族的相互影响 / 203

一三二 中国文学与西洋文学的关系 / 204

第十三章 科学及艺术

一三三 自然科学在国学中的地位 / 209

一三四 天文学和历法 / 210

一三五 数学 / 211

一三六 物理学及化学 / 213

一三七 医学 / 214

一三八 应用技术 / 215

一三九 科学与迷信 / 216

一四〇 艺术 / 216

一四一 绘画及书法篆刻 / 217

一四二 音乐 / 220

《国学句典》

第一章

《论语》之修养法则: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1.谈休养: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002

2.何谓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 004

3. 关于学习:好古,敏而求之 / 006

4. 谈过错: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008

5. 谈安贫乐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010

6.所谓忠恕:吾道一以贯之 / 012

7.关于交友: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014

8.谈礼:不学礼,无以立 / 016

9.谈真理:朝闻道,夕死可矣 / 018

10.何谓善恶: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 021

11.谈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023

12.谈国让:伯夷顺乎亲,叔齐恭乎兄 / 025

13.何谓仁:爱人,知人 / 027

第二章

《孟子》之处世法则: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1.谈仁义:亦有仁义而已 / 031

2.谈精英: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 033

3.关于进退:其进锐者,其退速 / 035

4.何谓孝:莫大乎尊亲 / 038

5.关于恭俭:恭者不悔人,俭者不夺人 / 040

6.何为爱:爱人者,人恒爱之 / 042

7.关于规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 044

8.谈时机: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 046

9.关于典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048

10.谈思虑: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之 / 050

11.何谓取舍:鱼与熊掌不可得兼 / 053

12.谈处世:不怨天,不尤人 / 054

13.谈仁义:仁则荣,不仁则辱 / 057

第三章

《大学》之修身法则: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谈完善人格: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 061

2.何谓诚: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 063

3.何谓仁德:富润屋,德润身 / 065

4.谈格物致知:在其物而穷其理 / 067

5.关于自律: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 069

6.谈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071

7.关于人性:如恶恶臭,如好 / 073

8.谈慎独:君子比慎其独 / 075

9.关于齐家: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 076

10.谈创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078

第四章

《中庸》之天人法则: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性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 082

2.谈中庸: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 084

3.关于道:道不远人 / 086

4.谈平衡: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 / 088

5.诚:诚之者,人之道也 / 090

6.关于当下:登高必自卑 / 092

7.谈和谐:万物并育而不害 / 094

8.谈笃实:言顾行,行顾言 / 096

9.中与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098

10.民本思想: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 100

11.德不配过: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 102

第五章

《诗经》之性情法则: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谈淑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105

2.谈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107

3.关于密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 109

4.谈爱恨: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 111

5.谈表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 114

6.何谓心动:既见君子,我心则休 / 116

7.关于离别: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 118

8.谈情理:娶妻如何,匪媒不得 / 121

9.谈保家卫国: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 123

10.所谓生活: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 126

11.何谓承诺: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 128

12.关于背叛: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 130

13.关于婚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 134

14. 谈婚恋:士与女,方秉蕑兮 / 136

15.谈生死: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 140

第六章

《尚书》之政治法则:百姓昭明,协和万帮,黎民与变时雍

1.谈“圣王政治”:将逊于位,让于虞舜 / 143

2.谈薪火相传:舜让于德,弗嗣 / 146

3.何谓诗歌教化:直而温,宽而栗 / 148

4.告诫从政者:慎厥身,修思永 / 150

5.谈从政品德:亦行都有九德 / 152

6.何谓尊卑:天命有德,五服五章 / 154

7.谈团结:永敬大恤,无骨 远 / 156

8.谈国之根本:式敷民德,永屑一心 / 158

9.关于秩序:五行、五事、八政、五纪 / 160

10.谈法则:皇极,是建其有极 / 162

11.何谓刚柔:沈潜刚克,高明柔克 / 164

12.谈自然时序:五者来备,各以其叙 / 166

13.谈幸与不幸:五福与六极 / 168

14.关于人心:民情大可见 / 170

15.谈刑罚:敬明乃罚 / 172

第七章

《礼记》之教养法则: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1.谈教养: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 / 176

2.关于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 / 177

3.所谓善行:修身,践行 / 178

4.谈求学: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 180

5.何谓圣人: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 / 182

6.谈礼: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 184

7.何谓孝道: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 186

8.谈进食礼节: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 / 188

9.谈吊唁:知生者吊,知生者伤 / 190

10.关于仪态:君子戒慎,不失色于人 / 192

11.关于祭祀:外事以刚日,内事以柔日 / 194

第八章

《易经》之人生法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谈大道至德:元亨利贞 / 196

2.谈物极必反:亢龙有悔 / 199

3.何谓德行:君子以厚德载物 / 201

4.谈付出:小贞吉,大贞凶 / 203

5.谈深谋远虑:君子以作事谋始 / 205

6.关于法则:师出以律,否臧凶 / 207

7.谈交友:比之匪人 / 209

8.谈谨慎:履虎尾,愬愬,终吉 / 211

9.关于吉凶:无平不陂,无往不复 / 213

10.何谓坚持:先否后喜 / 215

11.谈感情投资:同人于郊,无悔 / 217

12.何谓目光长远:匪其彭,无咎 / 219

13.谈谦逊:劳谦君子,有终 / 221

14.谈变通:官有渝,出门交 / 223

15.谈忧患意识:夕惕若厉,无咎 / 225

第九章

《春秋》之历史法则: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1.谈国势衰微: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228

2.何谓“善政”: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 230

3.何谓贪念:侵欲无厌,规求无度 / 231

4.关于明智:不以寡犯众 / 233

5.利害关系: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 234

6.谈俭侈: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 236

7.关于士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38

8.关于公心: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 239

9.谈仇怨:私仇不及公 / 241

10.何谓弱国:松柏之下,其草不殖 / 24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1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