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导论卷)(精)
分类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作者 吕变庭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的发展历史过程入手,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并对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的基本内容与总体特征进行了新的学术审视和反思。此外,为了较客观和全面展现中国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面貌,本书还着重考察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的总体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并对其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进行了学术评价,探析其在中华科技文明辉煌中的历史贡献,以期为当代科技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本书可供中国古代史、科技史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和参考。
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学术史综述
第一节 国外学术史综述
一、欧洲学者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概况
二、日本学者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概况
三、国外其他学者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概况
第二节 国内学术史综述
一、大陆学者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概况
二、台湾学者的中国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概况
第二章 相关代表性成果及观点的认识与评价
第一节 国内外代表性成果及观点的认识与评价(上)
一、李约瑟《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的分析与评价
二、董英哲《中国科学思想史》的分析与评价
三、郭金彬《中国科学百年风云——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史论》和《中国传统科学思想史论》的分析与评价
第二节 国内外代表性成果及观点的认识与评价(下)
一、李瑶《中国古代科技思想史稿》的分析与评价
二、袁运开和周瀚光主编的《中国科学思想史》的分析与评价
三、席泽宗主编的《中国科学思想史》的分析与评价
四、李烈炎和王光合著《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要》的分析与评价
第三节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撰写体例和内容特色
一、研究方法
二、撰写体例
三、内容特色
第三章 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史研究概述
第一节 总体问题和研究对象
一、总体问题
二、研究对象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上)
一、先秦诸子科技思想研究
二、秦汉科技思想史研究
三、魏晋南北朝科技思想史研究
四、隋唐五代科技思想史研究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概述(下)
一、两宋科技思想史研究
二、金元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
三、明前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
四、明清之际的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
第四章 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史研究总体框架和相关课题研究
第一节 总体研究框架和相关课题构成
一、总体研究框架
二、相关课题构成
第二节 相关课题研究间内在逻辑关系
第五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的预期目标
第一节 学术思想理论方面
一、对“李约瑟难题”的检讨
二、拟初步建立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理论体系
第二节 学科建设发展方面
一、推动中国科学思想史学科的快速发展
二、直接培养一批研究中国断代科学思想史的专业人才
第三节 资料文献发现和利用方面
一、重视对正史中“方技传”或“方术传”所载科技人物之思想观念的梳理和挖掘
二、充分利用目前新出土和新发现的相关文献资料
三、认真研究相关科技人物的著述
四、科学利用学界已有的学术研究成果
第六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节 总体思路、研究视角和研究路径
一、总体思路
二、研究视角
三、研究路径
第二节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问题拟采用的具体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和技术路线
一、具体研究方法及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研究手段及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技术路线及其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七章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之处
第一节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
一、关键性问题及问题的理由和依据
二、重点难点问题及其提炼这些问题的理由和依据
第二节 问题选择、学术观点、研究方法方面的突破、创新或可推进之处
一、问题选择方面的突破、创新或可推进之处
二、学术观点方面的突破、创新或可推进之处
三、研究方法方面的突破、创新或可推进之处
第三节 分析工具、文献资料、话语体系方面的突破、创新或可推进之处
一、分析工具方面的突破、创新或可推进之处
二、文献资料方面的突破、创新或可推进之处
三、话语体系等方面的突破、创新或可推进之处
第八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第一节 主要问题和重点研究内容
一、主要问题
二、重点研究内容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九章 基本文献资料的总体分析和代表性文献资料的概要
第一节 基本文献资料的总体分析
一、第一类型为“丛书或类书及文库类参考文献”
二、第二类型为“普通古籍类参考文献”
三、第三类型为“今人论著”
第二节 代表性文献资料的概要介绍
一、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二、卢嘉锡总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
三、日本学者山田庆儿和田中淡共同主编的《中国科学史研究(续编)》
四、匡亚明主编的《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五、英国学者乔治巴萨拉等主编的《剑桥科学史丛书》
六、《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
第三节 重要文献资料的选择依据、获取途径和利用方式
一、重要文献资料的选择依据
二、重要文献资料的获取途径和利用方式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类
二、今人论著
三、今人论文
一、葛兰言及其代
序言
光阴荏苒,眼看着就过
了花甲之年,回首自己涉足
科技史虽己20有年,算起来
亦才刚入门,正因如此,我
有时竞然还像懵懂少年那样
做着幻梦,梦想自己能够拥
有“第六感觉”(历史感知力
)该多好。历史感知力是指
“以过去的人类历史活动为
基础,通过记载和分析发现
其规律,来解释和呈现未来
信息的能力”,可惜自己的“
第六感觉”没有开发出来,
所以学问做得不能令人满意
,最后只好怯生生地去面对
中国传统科技思想史这块无
限的广漠荒原了。
先说书写科技思想史之
难,难就难在在此之前,李
约瑟、席泽宗、董英哲、郭
金彬、李瑶等学者都出版了
分量很重的专著,如何再写
《中国传统科学技术思想史
研究》,这本身就具有很大
的挑战性,其中充满风险,
弄不好还会“翻车”。我知道
,一部学术史其实就是一部
批评史,我批评别人,别人
也批评我,这是学术发展的
正常现象,也是科学进步的
主要动力之一。我相信,学
术研究与天赋没有直接关系
,山再高总有可攀之路,问
题是你敢不敢冒险走出一条
属于自己的路?所以研究科
技思想史一定要战胜自己的
心理,我就是在这种意念的
感召下,一直在中国传统科
学技术思想史这块诱人的广
漠荒原上摸爬滚打,乐此不
疲。
有学者曾坦言“一切历史
都是思想史”,而思想史尤
其是科学技术思想史再现的
是人不是物,因此,我们很
难采用一种或几种模式去分
析、刻画历史上每一位科学
家的复杂思想与人生。思想
史研究不是镜像式的反映,
而是要有探索性的发现,并
逐步增加和扩充已有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
挫折和失误总是难以避免的
。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正
是这样一部探索性的专著,
所以我已经做好接受各种批
评的心理准备。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河
北大学和宋史研究中心领导
对本书的大力支持,感谢恩
师李华瑞教授多年的培养和
教诲。此外,从课题的申报
一直到书稿的出版,还有很
多人都伸出了热情的双手,
令我动容。特别是科学出版
社历史分社的编辑,为本书
出版付出了艰巨劳动,他们
对章节的安排、内容的取舍
以及文字的删改等都提出了
许多宝贵意见,我的学生马
晴晴、闫国防、孙慧雨、唐
招根、武晨琳、姚慧琳、曾
鹏、朱琳、张建、曹培源、
王加福、张志林、薛智城等
千方百计帮助查找文献资料
,还有就是书中吸收和采纳
了学界前辈的许多观点和看
法,在此,谨以此书的付梓
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至
于书中的缺点和错误,概由
作者负责,并期望各位专家
不吝赐教,以便补救于万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