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史学的考析与评判(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
作者 乔治忠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为作者多年发表学术论文的选集,以史学史及史学理论专业为核心,涉及本专业方方面面的学术内容,概括为六个类别,即“史学考析特见”“近代史学评判”“中国史学史论断”“历史观念研讨”“中外史学比较”“理论问题新探”。全书所收文章有深入考证,有理论分析,体现了史学考据与理论思维相结合的治学理路。
作者简介
乔治忠,天津市人,1949年生。历史学博士,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教学,致力于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工作。退休后,受聘为廊坊师范学院特聘教授。曾三次到日本早稻田大学、立教大学做交换研究员,进行专题研究。撰有《清朝官方史学研究》、《中国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中国史学史》、《增订中国史学史资料编年》(合作)、《清代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相互关系研究》等著述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在本学科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
目录
自序
史学考析特见
《史籍考》编纂问题的几点考析
《世本》成书年代问题考论
中国史学起源问题新论
《越绝书》成书年代与作者问题的重新考辨
《左传》《国语》被刘歆窜乱的一项铁证
近代史学评判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蕴义与影响的再审视
张荫麟诘难顾颉刚默证问题之研判
建立鉴定与整理新发现历史文献的学术规范
雷海宗学术评价问题新议
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史论战问题探实
中国史学史论断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史学史研究
中国古代起居注记史体制的形成
李东阳《历代通鉴纂要》及其在清朝的境遇
试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学术穿透力
历史观念研讨
对史料学、历史文献学与史学史关系的探析
中国传统史学对民族融合的作用
论历史知识普及工作的基本原则
论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观
康熙帝与孝庄太皇太后政治关系的解构
中外史学比较
中国与西方古代史学的异同及其理论启示
中日两国官方史学及其近代转型的比较
中日两国历史学疑古思潮的比较
关于中外史学比较研究问题的解说
中国史学史学科发展与中外史学比较
中国传统史学对日本的宏观影响
中日两国在古史研讨上的政治扰动
理论问题新探
中国史学史学科体系的思考
传统历史观念与当代中国
论中国史学史研究的东亚视域
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再思考
试论史学理论学术体系的建设
构筑中国史学史的学术高地
序言
已经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后来将之结集出版,再度
面世,有必要性吗?答曰:
此须析而论之。专业学者,
治学积年,颇有业绩,借编
汇文集做总结盘点,冷暖自
知,以奋勉图新、再接再厉
,从而提高学术水准,而该
文集又具备相当的学术参考
价值,自是利己利人,有益
无害。又有学术名家,身故
之后,或门生后学,或原属
单位,为之搜集遗作,编辑
出版,保存文献且集中展示
,便于查阅和参考,更是嘉
惠学界之举。倘若学术见识
平庸,所发议论不具创新价
值,甚或颇多舛误,已被学
术界驳议否定,而无法辩解
,此等文稿无论作者自订还
是他人编辑,都大可不必。
否则,即便勉强出版问世,
令人一番浏览,即发觉其平
淡无味,甚至满纸讹误,岂
不大失颜面?
本人习史、治史,约计
40年,撰述多部,论文160
余篇,自忖在同辈学者中不
至孱弱。算不上“名家”“大
家”,从未得官方任何封号
,也未身居学官之位,岂敢
僭越称“家”?只专力于史学
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的教学与
研究,坚持践行,兢兢业业
,求真求是,大略不差。因
此,今编订自选文集,当属
于对一定年限内的作品予以
总结盘点,以奋勉图新。此
外,更有苦衷在焉,即所议
之题不为不要,所发之论不
为不新,所考之事不为不确
,所言之理不为不深,却反
响寥寥,甚至批驳某些学人
某些主张相当犀利,也鲜见
回应,而与此同时旧说依旧
。是吾之人微言轻如许,无
足关注,还是学界时贤大多
忙于己务,因而对“额外”议
论基本麻木?吾甚惑焉!又
惑而无其解!不得已,权将
鉴定拙文的得失正误,寄望
于年轻一代,寄望于后世学
人。此编辑文集其意旨之一
耳。
十余年前,曾出版一部
自选文集《中国官方史学与
私家史学》。此次为免重复
,收录之文基本为其后所撰
,定名为《中国史学的考析
与评判》。此中学术观点,
自然对前所论述多有承袭及
发展,而开拓新境、抒发新
见处也十分明显。研治历史
学,需要史料的逐渐积累,
见识的持续进展,因而于正
常的历史学者而言,大多是
学识的进步伴随年岁的增长
,这是史学区别于文学、艺
术、自然科学等学科的特点
。检点己作,大抵如此,虽
不至于愧悔少作,但治史心
得总体上还处于日积月累、
持续进步的状态,乃真实感
受。
本文集选文32篇,约40
万字,分类编辑,拟定六个
类目,每个类目中按发表时
间顺序排列文章。分类仅是
大体划分,实际内容多所交
叉,谨请读者鉴之。
研治史学,不能不具备
考据功力,高层次考据非仅
以排列史料为能事,尚需深
入的辨正解析,方可解决考
证难题和复杂问题,此可以
称为“考析”。如考析清代谢
启昆夺取章学诚手中《史籍
考》成稿等前后因由;考论
《世本》非先秦之书,乃西
汉刘向所编辑;考析史学原
发性产生的三个条件,以及
中国史学产生的时间和进程
;考证《越绝书》的性质、
撰写缘由及成书时间,准确
到具体年份是公元122年;
考论《左传》《国语》被刘
歆窜乱,有如山铁证,指出
某工程误用刘歆窜乱之文;
等等。凡此考析,在学界可
谓独步独得,发表后未见商
榷和异议,故列“史学考析
特见”为首编。
多年致力于中国古代史
学史探讨,后触及近代史学
史问题,经细读精思,方发
觉误解、讹说,不一而足,
惊愕之余,走笔论析。如批
评王国维之“二重证据法”逻
辑错谬,影响负面;揭示张
荫麟以默证法问题诘难顾颉
刚之论,为无理诡辩,充满
谬说;提出要建立整理新发
现史料的规范,指摘多种违
规和误导的问题,特别是对
银雀山出土兵书汉简的整理
,严重违背考古学规范,以
致形成现行的欺骗性结论;
论雷海宗学术上乏善可陈,
其撰述乃满纸的错谬荒唐;
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
社会史论战,不像时人鼓吹
的那样重要,《读书杂志》
引领的社会史论战高潮时期
,中共干部派有组织性地未
曾参与,无论参与者还是其
后的总结评议者,做出的评
价都很低微。凡此诸论,核
心观点皆为首发独创,其中
不免有惊世骇俗之见,列入
“近代史学评判”类目。
本人主业为研究中国史
学史,有对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史学史研究状况的总结,
批评学科建设上的某些误区
;有对古代“起居注”体制之
起始和发展的考察,厘清其
中“名”“实”之间的纠葛;考
察明代李东阳《历代通鉴纂
要》的编纂宗旨,以及清乾
隆朝四库全书馆将之隐没的
阴暗动机与拙劣手段;主张
发挥史学史研究具有的学术
穿透力,即跨出本专业范围
,干预一般的历史研究,从
史学史角度点名批判某些历
史研究的荒诞和错谬。凡此
题材和论说,颇属开拓立新
,列入“中国史学史论断”类
目。
既言史学史研究具备学
术穿透力,则从史学史角度
审议其他历史学专业,考察
一般历史问题,不可不付诸
实践。如指出所谓“史料学”
根本不能称为“学”,从史料
应用出发的许多名家论述,
偏仄讹误,亟须拨正;历来
论述中国南北朝时期民族大
融合,对其原因却无解释,
本人从史学史专业眼光考察
,才发现少数民族政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5: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