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毒堇之杯(苏格拉底希腊黄金时代与正当的生活)(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英)贝塔妮·休斯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公元前399年5月的一天,日头轻快地升上彭特利山,500名雅典公民匆匆穿过泥砖房、公共澡堂和雅典娜胜利神庙,直奔宗教法庭。他们将要审判一位特立独行的老人——苏格拉底。他被控“不敬神”和“腐化青年”,很可能被判处死刑。因此,他必须站在陪审团面前,为自己的生命辩护。
苏格拉底的一生动荡不安。他从卑微的石匠之子成长为一名战士和一位哲学家。他没有在恢弘壮丽的学园、宫廷里思考,却在鞋匠店里演讲。他喜欢在雅典街头赤脚漫步,随机向人提问,质疑习以为常的观念。他担心追求富足会招致盲目的享乐主义,而“民主”则会沦为争斗的托辞。他关心生命和真理,关心美德是什么。
然而,这个西方伟大的思想家却没有留下任何书面文字,他本人始终是一个谜团。为了还原他的一生,贝塔妮·休斯走遍希腊的考古现场,带我们来到古代雅典人的家庭、街道、会场、酒宴,结识政客、将军、商人、工匠,参观热闹非凡的市政广场,走进举办大赛的竞技场,参与雅典神圣的宗教节日,重构苏格拉底生活过的世界。
最后,苏格拉底迎来的是一杯毒酒,等待雅典引以为傲之文明的却是战争、内讧和衰败,是古典精神的堕落。苏格拉底问道:我去死,你们去生,哪个更好?何为正当的生活?如果我们不幸福,城墙、战舰和恢弘的雕像意义何在?这是人类文明的大哉问。
目录

引 言
苏格拉底的戏剧故事——来源与方法
苏格拉底的记录者
地 图
第一幕 雅典城
1 水钟:受审时刻
2 雅典娜之城
3 雅典市政广场的苏格拉底
4 国王柱廊
5 开场血祭
6 制约、平衡和魔法师
7 劝说或听从
8 珀伊托,劝说的力量
第二幕 青年苏格拉底
9 阿洛佩克:一位哲学家的诞生
10 凯拉米克斯——陶工和美少年
11 伯里克利:高尚社会,与作为高尚剧场的民主
12 提洛岛和一个帝国的诞生
13 帝国野望
14 漫步河边,在体育场里挥汗:苏格拉底的青年时代
15 体育场中锤炼出的战士
16 “黄金时代”的雅典
17 阿斯帕西娅:智慧与权谋
第三幕 士兵苏格拉底
18 萨摩斯
19 大展拳脚
20 士兵苏格拉底
21 魔鬼与德性
22 瘟疫
第四幕 新的众神,新的可能性:中年苏格拉底
23 猫头鹰银币和一只聪明的猫头鹰
24 雅典市政广场里的夸夸其谈
25 民主、自由权和言论自由
26 美好生活——入夜之后
27 德尔斐,神谕
28 认识你自己
29 贵族派、民主派与战争实况
第五幕 战斗继续
30 伯罗奔尼撒战争第二阶段——一场混乱的围攻
31 贬与褒
32 安菲波利斯
第六幕 苏格拉底与爱
33 《会饮篇》中的苏格拉底
34 爱的烦恼
35 噢,告诉我爱的真相吧
36 蒂奥提玛——一位入世极深的女祭司
37 小熊
38 赞西佩
39 亚西比得:头戴紫冠、目眩神迷
第七幕 砍倒最高的黍穗
40 米洛斯
41 受虐的断臂维纳斯
42 无意义的祭司:玩火
43 西西里
44 血染长河
45 狄凯里亚——封矿
46 恐怖时刻
47 阿吉纽西——卓尔不群
48 高大的罂粟,砍断黍穗
49 三十僭主
第八幕 苏格拉底的审判与死亡
50 替罪羊
51 一场申辩
52 暮光与曙光中的提洛岛
53 披枷戴锁的苏格拉底
54 遁离尘世
终 曲
苏格拉底之墓——风之塔
后 记
附录1 敬奉阿佛洛狄忒
附录2 厄琉息斯秘仪
大事年表
致 谢
文献致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索 引
导语
打破单维度、抽象化的刻板印象,寻找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苏格拉底
关于苏格拉底的记载只鳞片爪,他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只是一个偶像、一些耳熟能详的只言片语,或者是勇敢地反对不公正社会的象征符号。然而,真实的苏格拉底是石匠与接产妇的儿子,出生于雅典城外的边缘地区,面貌丑陋、大腹便便,一年四季只穿一件破旧长袍。他曾披甲执盾,作为一名战士奔赴战场,也曾与漂亮的男孩亚西比得成为情人。他明白自身的脆弱和愚蠢,智慧、正义却也不乏自我陶醉、滑稽和喜剧性。他像许许多多普通人一样生活并热爱着世界,只是他从不放弃思考与追问,永远寻求着真理、美德与良好的生活。
一部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开始到结束、雅典民主从建立到衰败的恢弘史诗
书评(媒体评论)
这部杰作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生动的政治和社
会史。贝塔妮·休斯唤醒了一座沉浸在变革中的城
市,回顾民主、新财富和权力的黄金时代,进入一
个饱受战争和内斗折磨的世纪……(她)描绘了苏
格拉底作为一个了不起的怪人的画面,赤脚在街上
漫步,与陌生人交谈,拒绝顺从……(这本书)是
当今的一座有关古典哲学与艺术的充满趣味性的灯
塔。
——英国《泰晤士报》
休斯提供的是更为重要的东西:苏格拉底的一
生和他的时代,质感丰富、氛围感十足,令人回味
无穷,使这个人成为所有哲学家中最神秘的一个。
在本书的结尾,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和闻到这个男人
,发现他所有的怪癖和弱点,以及受到质疑的才华

——美国《纽约时报》
休斯散文式的写法有如富有文学色彩的电脑成
像,为读者再现了古典城市的喧嚣和炫目多彩……
有时我们会在她的带领下穿过现代雅典的街道,有
时穿过考古遗址,有时进入博物馆的地下室,那里
隐藏着稀有的宝藏。她不遗余力地展示栩栩如生的
苏格拉底的世界,她的作品真正地体现了生动的古
希腊风貌。
——英国《观察家报》
精彩页
引言
对一个人来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柏拉图《申辩篇》(Apolog,38a)中的苏格拉底
我们的思考方式皆出自苏格拉底。苏格拉底认为,作为个体,我们需要去质疑自己周遭的世界,而这正是生活在“现代”(modern times)的核心意义。在源起于24个世纪前的苏格拉底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目睹“ethos”(道德)—“ethics”(伦理)的诞生,以及对“psyche”(灵魂)的确认。这位“第一殉道者(Martyr)”—希腊语中的“Martyr”是指“见证人”—见证了“真理、德性、正义”和“言论自由”,因而也被尊奉为西方文明的基石。
苏格拉底立身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开端——民主和自由就是在那时首次被人们当成了社会的基本价值观。我们需要去理解他,因为他不仅在追问生命的意义,更是在追问我们自己的人生意义。
苏格拉底预见了我们这个时代。他担心追求富足会招致盲目的物质主义,而“民主”则会沦为争斗的托词。他说,若我们不幸福,若我们遗忘了什么是善,那战船、城墙和光彩夺目的雕像还有何意义?他的这一问题在如今看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适切。他问道:“怎样的生活才是正当的?”
“我是一只会蜇人的飞虫,被派来撩拨这座城市,而它仿佛就是一匹巨型的纯种马,因为体型庞大,所以行动迟缓,需要一点刺激。”
* * *
苏格拉底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他并不是个说教者:他会漫步于雅典街头,与人辩论何为人的本质。对于这座城市的年轻男女来说,他是不可抗拒的:他无休无止地提问,似乎是想挖掘人们认识自我的潜力。他的“伦理”方案的核心就是追寻“善的生活”。他的话语是无与伦比的睿智(sophia)之声,饱含知识、技艺、智慧和真理,在当时以及此后的2400年里都是人们的谈资。苏格拉底的大半生都是在雅典的公共场合度过的,他在那些地方能不受限制地与人进行哲学讨论。但当这位哲学家年近古稀之时,雅典却和他翻脸了。公元前399年3月,这个年迈的公民在宗教法庭上接受了审判,并被判有罪,主次罪名分别是:“没有恰当地承认城邦诸神,且捏造新神”和“腐化青年”。法庭最终做出了死刑判决:大约4周后,苏格拉底在雅典的牢房里喝下了狱卒留给他的毒堇(hemlock)汁,随即身死。
* * *
苏格拉底的论点或许太具煽动性,弥漫着一股格外危险的魅力。他相信人有享受完美幸福的潜力。对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在当时的影响力,他的弟子柏拉图给我们留下了一条线索。在其洞穴寓言中,柏拉图以绝妙的细节呈现了苏格拉底所描述的一个人类种族,他们生来就戴着锁链,永远盯着一面墙壁,只能看到上面的人影,同时坚信这些影子就是现实。当这些囚徒转瞬间被带入现实世界的光明中时,柏拉图便展现了他们所感受的惊愕和喜悦。这些被锁住的人代表的就是尚未听闻或理解苏格拉底之论说的人。
然而,人类向来不善于全心全意地接受新生事物。在一个迷信成风的城邦里,苏格拉底的精神和道德气质都有些标新立异,容易招惹是非。他似乎患有某种癫痫症或“失神发作”(所以当他长时间凝视远方时,那就是一种古怪的全身僵硬症状),在那个虔诚的时代,这会被人解读为一种有害的“内在之声”。与他同时代的剧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就曾说到一些被“苏格拉底化”了的人,那些人热情地去听他布道、一门心思地关注一些根本问题而不是轻松的乐事。在他的喜剧《云》(Clouds)中,阿里斯托芬嘲笑了苏格拉底高尚的怪癖,让他爬进了一个升到高空的浴盆里,在云层中爬来爬去,只为了“端详月亮的屁股”。民主制需要务实主义者,但苏格拉底拒绝克制自己,不愿收敛真理的力量。于是菲墨(谣言、流言)便开始在这座雅典娜之城疯传。这位坚定的哲学家非常清楚,造谣中伤正是最有害也最阴险的敌人。
“这些人捏造我的丑闻,实在是险恶。他们的武器是嫉妒和诽谤,这很难对付。我不可能把他们都带到法庭上来质问他们或驳斥其指控。我只能保护自己,就像跟影子搏斗一样。”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活生生的苏格拉底
在所有城邦里,害一个人都比帮他容易。
—柏拉图,《美诺篇》(Meno,94e)
在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中,有一幅画描绘了苏格拉底死前的那一刻,作者是新古典主义大师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画中的苏格拉底被焦躁的门徒环绕,这位德性与崇高原则的殉道者缓慢而坚定地说着话,毒堇汁正在他的血管中流淌。蹲伏在他床边的人都将如柏拉图一样把他的话载入文典,进而注入世界文明的基因之中。
“今已至离别之时,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处境更好,唯有神知。”
* * *
这不是一本探究哲理的书。我是个史学家,不是哲学家,不可能比往圣先贤更胜一筹,他们已经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中挤压出了各种不断演变的解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犬儒学派的第欧根尼(Diogenes the Cynic)、阿尔—肯迪(AlKindi)、耶胡达·哈列维(Yehud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