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宏观的学术视野,把电视剧和电视纪录片视为电影的特殊形态进行考量,建立了大影视的格局,消除了影视艺术认知的混沌状态。补充了影视基础理论中3D影视、VR影视、裸眼3D影视等理论知识,完善了影视艺术基本理论的学术体系。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影视艺术的意识形态属性。 本书从影视的历史、影视的意识形态属性、影视的终极目标、影视语言、影视导演、影视表演、影视批评等方面进行论述,全面构建影视艺术的科学体系。系统解析影视基本原理和创作元素,让大众掌握影视的创作原理和创作方法,尽快适应融媒体的发展环境。不仅对影视专业的学生深入学习影视理论提供帮助,同时能满足普通影视爱好者全面掌握影视基本原理、进行简单视频创作的迫切需求。 作者简介 梁阿龙,200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电影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电影导演创作及理论研究。曾在中央电视台太湖影视城、西安电视台担任电视编导。2021年在陕西日报社挂职锻炼一年,任理论部副主任。曾获西安新闻奖一、二、三等奖,陕西广播电视奖二、三等奖,对影视媒体的发展脉络有清晰的认知。现为西安石油大学新闻系专业教师,长期从事影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篇。作为自媒体《今日头条》“黄v”认证作者,账号“长安遗少白衫新”多篇文章阅读量突破100万+。2020年主持完成陕西省社科联项目“利用《今日头条》微视频普及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制作了宣传陕西非遗的系列短片十多部,总播放量接近30万次。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影视是什么? 第一节 什么是艺术 第二节 影视艺术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影视的影像纪录方式 第四节 影视艺术的概念 第二章 影视艺术简史 第一节 电影简史:从诞生到成型 第二节 电影的主要流派 第三节 电视简史 第三章 影视的意识形态属性 第一节 电影意识形态属性的确立 第二节 中国电影意识形态属性的确立 第三节 好莱坞电影为美国文化霸权服务 第四节 英雄归来:塑造国产电影新英雄形象表达国家意志 第四章 现存观影模式的掘墓人:裸眼3D影视 第一节 从3D影视到MR影视 第二节 梦境和现实的无缝衔接:从虚拟现实到扩展现实 第三节 裸眼3D:人类视觉享受的最终目标 第五章 影视的语言元素 第一节 技术元素和美学元素 第二节 镜头及镜头的连接 第三节 长镜头 第四节 蒙太奇 第五节 影视的声音系统 第六章 影视艺术的根本任务——叙事 第一节 影视叙事 第二节 故事 第三节 主题、形式和结构 第四节 :影视剧本创作 第七章 影视导演理论 第一节 影视导演的职责 第二节 导演的主要工作 第八章 影视表演理论 第一节 影视表演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影视表演的三大体系 第三节 影视表演的特点 第九章 影视批评理论 第一节 影视批评是什么 第二节 现代影视批评的方法:文化研究批评和“银幕理论” 参考文献 外国人名索引 序言 目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 大复兴的关键时刻,西方以 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很 明显不愿意看到中华民族的 伟大复兴,妄图从政治上、 文化上、经济上对中国进行 围剿,打断、延缓中国的复 兴之路。文化围剿就是利用 文化产品(尤其是影视产品 )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和思 想殖民。文化之争,说到底 ,就是意识形态的斗争。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 平总书记把文化兴国提到了 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 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 、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文化 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 深厚的自信……激发全民族 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 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 国力量”。 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 的排头兵,在提高国家凝聚 力和民族认同,传递国家意 志、塑造国家形象上功不可 没。 影视的意识形态属性是 影视产业成熟之后的必然选 择,离开了意识形态属性谈 影视无疑是痴人说梦。中国 影视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的 确立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下建立的。20世纪30年代 ,“新感觉派”文人刘呐鸥等 反动文人竭力鼓吹“软性电 影论”,认为电影是“眼睛冰 激凌”“心灵的沙发椅”,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电影是 “灌输”主义的“浅薄的宣传 品”。夏衍马上旗帜鲜明地 发表《软性的硬论》《告诉 你吧!所谓软性电影的正体 》等署名文章,旗帜鲜明地 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维 护电影的意识形态属性。 20世纪80年代,西方文 艺思潮大量人侵。很多影视 工作者放松了警惕,忘了初 心,以至于影视作品的意识 形态属性有所弱化。有些学 者提出电影应该和政治脱离 关系,应该就电影研究电影 ,推崇“电影语言现代化”和 长镜头理论。这种思潮在当 时轰动一时,实际上是对电 影意识形态属性的忽视,滑 向了历史虚无主义的泥淖。 2015年lO月,钟大丰对这种 思想进行了批判,指出脱离 了意识形态的电影艺术无异 于“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 面”。2018年,陈犀禾撰文 《国家理论:电影理论中的 中国学派和中国话语》旗帜 鲜明地提出构建“国家理论” 的任务,主张把电影作为一 种体现国家意志和维护国家 利益的电影本体论思考。 影视是影像艺术,突破 了地域、文化、教育的樊篱 。生产优秀影视产品对内可 以增加民族文化的认同,强 化民族文化自豪感,巩固民 族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民族 凝聚力。对外则可以“加快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向世界 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共产党 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反映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 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国家 形象! 目前,市面上《影视艺 术概论》著作很多,但是基 本都偏重对影视基础理论的 介绍和研究,忽略了对影视 意识形态属性的肯定。本书 旗帜鲜明地强调了影视艺术 的意识形态属性,指出可以 通过影视作品来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意识领 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是本书 写作目的之一。 自媒体的异军突起让短 视频成为目前最热门的文化 现象。中国进入了全民创作 短视频的时代。很多短视频 创作者理论水平不高,短视 频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极端个人主义和历史虚无主 义等错误思潮不时出现,网 络舆论乱象丛生。为了正本 溯源,系统解析影视基本原 理和创作元素,让大众掌握 影视(包括短视频)的创作 原理和创作方法,尽快适应 融媒体的发展环境,指导大 众创作出更多反映时代新气 象、讴歌人民、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意识领 域主导权和话语权的作品。 是本书写作目的之二。 影视是造梦的艺术,人 们对视觉享受的追求没有尽 头。立体电影和VR电影体 现了观众对梦境和现实的无 缝衔接要求。而人类视觉享 受的终极目标是无障碍体验 虚拟现实,裸眼3D影视是 目前影视产业的发展方向。 遗憾的是,大部分已经出版 的影视艺术概论的著作,对 于3D影视(尤其是新兴的 VR影视、裸眼3D影视)没 有涉及。补充影视理论中 3D影视、VR影视、裸眼3D 影视等理论知识,完善影视 艺术基本理论的学术体系, 是本书写作目的之三。 本书利用宏观的学术视 野,把电视剧和电视纪录片 视为电影的特殊形态进行考 量,建立了大影视的格局。 主要从影视的历史、影视的 意识形态属性、影视的终极 目标、影视语言、影视导演 、影视表演、影视批评等方 面进行论述,全面构建影视 艺术的科学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