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翁文灏日记(上下)/中国近代人物日记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华书局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翁文灏日记》为1936年1月1日至1942年12月31日期间翁文灏每日亲笔日记。在1936年至1942年期间,翁文灏先任行政院秘书长兼资源委员会秘书长,后任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工矿调整处处长,是抗战期间西南、西北大后方经济行政及工矿生产的最高主管,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决策者、参与者。同时,他还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及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秘书、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等重要职务。他的日记中,对其每日工作、参加会议及见客等活动均有具体记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教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的人物既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也有胡适、竺可桢、李四光等教育科技界名人学者,还有许多工商界企业家及专业技术人员,如卢作孚、吴蕴初、孙越崎等等。有些内容还是其他已知史料中披露极少或未曾为史学界注意的,如1937年随孔祥熙赴欧时与德国的秘密外交情况等等。该日记不论对中华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及科教文化史的研究,还是对抗日战争史研究均是极有价值的史料。 目录 上册 民国二十五年 1936年 民国二十六年 1937年 民国二十七年 1938年 民国二十八年 1939年 下册 民国二十九年 1940年 民国三十年 1941年 民国三十一年 1942年 序言 翁文灏(1889-1971), 浙江鄞县(今宁波市)人, 我国近代著名地质学家、地 理学家,也是中国近代地质 学、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出身于绅商之家,少年时 考取过秀才,后留学欧洲, 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 回国之初,翁文灏致力于培 养人才,开创中国地质科学 事业,曾长期担任中国地质 调查所所长,主持创办清华 大学地学系,并一度代理清 华大学校长。在他的领导下 ,地质调查所取得了一系列 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绩,蔡 元培先生赞其为中国第一个 名副其实的科学机构。他本 人也以“燕山运动”理论等学 术成就,成为近代中国最具 国际声誉的自然科学家。正 因如此,翁文灏受到蒋介石 的重视,1932年末应邀担 任参谋本部国防设计委员会 (1934年后改为资源委员 会)秘书长,1935年末出 任行政院秘书长,成为蒋的 重要幕僚和“学者从政”的代 表人物。自1938年起至抗 战胜利,翁文灏一直担任经 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主任 委员、工矿调整处处长,抗 战后期又出任战时生产局局 长、行政院副院长,1948 年出任“行宪内阁”首任行政 院院长,1949年初又一度 担任总统府秘书长。新中国 成立之初,翁文灏避居法国 ,1951年初回国,后任全 国政协委员及民革中央常委 ,被毛泽东称为“有爱国心 的原国民党军政人员”。 现整理公布的《翁文灏 日记》,为1936年1月1日 至1942年12月31日期间翁 文灏每日亲笔日记。在此期 间,翁文灏先任行政院秘书 长兼资源委员会秘书长,后 任经济部部长兼资源委员会 主任委员、工矿调整处处长 ,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大后 方经济行政及工矿生产的最 高主管,是许多重大历史事 件的决策者、参与者。与此 同时,他还先后兼任着中央 地质调查所所长、中国地质 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 理事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 董事会董事、非常委员会主 席及中央研究院评议会秘书 、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 新经济》杂志主办人等科学 文化界诸多重要职务,是当 时中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 日记中,翁文灏对其每 日工作、参加会议及接见中 外访客等活动均有具体记载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 教文化诸多领域,涉及的人 物既有蒋介石、孔祥熙、张 群、戴笠等党政要员,胡适 、竺可桢、李四光等教育科 技界名人学者,也有许多工 商界企业家及专业技术人员 ,如卢作孚、吴蕴初、孙越 崎、黄汲清等等。有些内容 还是其他已知史料中披露极 少或未曾为史学界注意的, 如1937年随孔祥熙赴欧时 与德国的秘密外交情况、在 苏联访问参观情形,1942 年奉命赴新疆与盛世才交涉 情况等等。该日记不论对中 华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及科 教文化史的研究,还是对抗 日战争史研究均是极有价值 的史料。上述七年翁文灏日 记,原件共八册,系由其在 台湾的家属早年捐赠于台北 “国史馆”,作为重要文献, 保存于该馆特藏室,现经家 属授权,整理公布,以为历 史研究者参考。 翁文灏有记日记的习惯 ,其所记日记当不止于上述 七年,但目前所知1949年 以前存世日记仅有这些,其 余部分不知所终。尽管如此 ,像翁文灏这样一位民国史 上重要人物的日记能够整理 公布,实属珍贵。在此我要 特别感谢那些对本日记整理 公布工作作出贡献的人们: 翁文灏先生的家属翁心鹤、 翁心钧先生、翁婵娟、翁幼 娟、翁维玲、翁维珑女士、 杨永庆先生、张英先生等都 热情支持,慨允公布,且不 求任何报酬;日记收藏单位 台湾“国史馆”不仅同意公布 ,且给本人在台北的查阅核 校提供很多方便;中华书局 惠允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也给予充分的 支持。 整理工作原则上按原文 照录,其中极少部分涉及家 庭收支,应家属要求略有删 减;部分表格内的汉字数字 ,改为阿拉伯数字表示;对 于原文中明显错漏、笔误之 处稍有订正,其中文字不清 者以口表示;误字拟改者, 均标以[];脱字拟补者,标 以【】;有疑问而未定者, 标以(?);部分人名、地 名,因使用同音字、近音字 书写而致前后互歧者,如吴 稚晖、吴稚辉,颜骏人、颜 俊人,蒋梦麟、蒋孟邻、蒋 梦邻,贝淞生、贝淞荪、贝 淞孙等,原则上保留原貌; 同一外文人名、地名因发音 拼写而致前后互歧者,亦原 文照录,望读者使用中注意 。 整理工作具体分工为: 1936年翁心钧整理;1941 年、1942年刘萍整理;李 学通整理1937-1940年部分 ,并负责全稿最后的校订。 由于日记部分原件曾遭 水浸,钢笔字迹洇渍,漫漶 不清,辨识困难,加之整理 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难免 ,敬请读者批评指教。 李学通 2007年11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