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向社会的勇气(教你如何与世界相处)/阿德勒心理学经典文丛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全书蕴含阿德勒一生思想精髓:“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并强调人的“社会意识”,引导读者修正自己的生活风格,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世界。本书通俗易懂,对于洞悉自己和周围人的言行所对应的内心世界,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是普通读者了解心理学、了解人性、人的内心和行为模式及生命的意义所在的心理学经典读物。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被称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人家庭。1895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受聘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长岛医学院教授。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观点不同与之决裂。阿德勒一生著作颇丰,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儿童的人格教育》等。
目录
第一章 人生观与世界观
第二章 研究生活风格的心理学方法
第三章 人生任务
第四章 关于身体与灵魂的问题
第五章 体型、动作和性格
第六章 自卑情结
第七章 优越情结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问题人生”
第九章 “宠儿”们的幻想世界
第十章 到底何谓“神经症”?
第十一章 性反常
第十二章 童年早期记忆
第十三章 幼儿时期的社会情感发展障碍及其消除
第十四章 白日梦与夜之梦
第十五章 人生意义
第十六章 咨询师与问诊人
第十七章 个体心理学家的调查问卷
序言
我在生活中身兼数职,
既在诊所担任顾问医生,帮
助患者解决心理问题,又在
学校担任教师,还作为心理
学家担任家庭心理咨询师,
所以会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大
量的研究对象。在发表声明
这件事上我会保持很严谨的
态度,不会发表任何未经亲
自证实的声明。在证实的过
程中,我经常会发现自己的
结论与其他研究者的研究结
果相冲突,相较而言,之前
的那些研究往往没有那么深
入。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
心平气和地检验其他研究者
的中心论点,这对我来说不
是难事,因为我不受任何严
规约束,也没有任何先入之
见,“世事无绝对”是我的座
右铭。我们无法通过某个简
短的方程式去理解个体的独
特性,那些普适的规则只不
过是研究个体时的辅助工具
,当然,这些规则也涵盖由
我亲自创建的个体心理学规
则。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规则
去理解个体,但这些规则并
不适用于所有个体。谈及规
则时,我们要将重心放在规
则的灵活性上,要感受个体
间的微妙差异。我深信每个
个体在童年最早期都具有无
限的创造力,随着年龄的增
长,在个体形成固定的行为
动向(law of movement)后
,其创造力也随之受限。基
于这个观点,儿童有机会自
由地施展拳脚,为实现完美
、自我实现、自我超越或者
进化的目标而全力拼搏。基
于环境及教养的影响,儿童
会构建自己独特的生活风格
(style of life)。
此外,儿童应以“永恒的
视角”(sub specie
aeternitatis)间构建自己的
生活风格,以抵御生活的考
验,避免遭受挫折。在成长
过程中,儿童会不断遇到同
样的问题,那些问题的表现
形式千变万化,如果要解决
那些问题,不能仅仅靠儿童
的条件反射或者其先天的精
神力量。这样太冒险了,毕
竟世界总会不断提出新考验
,新的问题也会继续涌现。
儿童的生活风格引领其创新
精神的发展,而只有持续创
新的精神才能解决世界上最
难的问题。在各心理学流派
中,很多专有名词都遵循同
样的重要性排序,依次包括
直觉(instincts)、冲动
(impulses)、情感(feeling
)、思维(thinking)、行
为(action)、对愉悦与痛苦
的态度、自爱(self-love)
及社会情感(social feeling
)。生活风格掌管着所有上
述表现形式,即整体掌控部
分。如果要寻找错误的源头
,就得探究个体的行为动向
,探索个体生活风格的最终
目标,而非聚焦于上述这些
表现形式。
我还关注到一件事情,
很多心理学家倾向于为自己
的教条覆上一层伪装,他们
常借助机械论或物理学的明
喻掩饰自己的武断,让精神
领域也蒙上了“因果律”的面
纱。他们进行比喻时,时而
提及上下活动的手摇泵,时
而提及具有南北两极的磁铁
,时而又提及疲惫不堪地挣
扎着满足基本需要的可怜动
物,而持有这种立场的心理
学家很难观察到人类精神生
活的根本变化。在精神科学
领域中,众多心理学家以因
果律和统计概率的视角思考
问题,声称个体心理学否认
了精神活动中的因果关系的
存在,这种说法实属无稽之
谈。个体出现错误的行为时
,尽管那些错误的行为有千
百万种变化形式,但我们不
能以因果关系的视角去审视
那些行为,这是外行人都明
白的道理。
虽然很多心理学家依然
在绝对确定性中游走,但我
们必须脱离绝对确定性的樊
篱,在面对人性中无法避免
的问题时,我们只能依据个
体的“动作”(movement)
展开判断。每一个个体都不
可避免地要面对三大问题,
即对同胞(fellow men)、
职业(vocation)和爱(love
)的态度,这三方面紧密联
系,个体与宏观因素的关系
、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与异性
的关系是这三大问题产生的
根源,且问题的解决方法关
系到人类的命运与福祉。个
体是人类整体的一部分,个
体解决这三大问题的方法会
影响其自身的价值,这三大
问题可以被视为必须完成的
数学任务。在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对于那些构建了错误
的生活风格的个体而言,当
他们遭受越惨重的失败时,
发生在其身上的并发症越会
随之增加。只要对这些个体
的社会情感(social feeling)
的可信度进行验证,就会发
现并发症的存在。当他们面
对那些需要合作和友谊才能
完成的任务时,各种症状会
因此显现,包括不听管教、
神经症(neurosis)及精神神
经症(psychoneurosis)、
自杀、犯罪、药物成瘾以及
性反常(sexualperversion)
,而这些症状恰恰证明他们
的生活风格是错误的。
在揭露了个体对社会生
活的适应不良后,我们会好
奇这样一个问题:个体的社
会情感是如何停止增长以及
何时不再增长的?这不单单
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找到
其治愈方法的至关重要的一
个问题。为了寻求充分的解
释,我们会探索个体在其童
年最早期的经历,关注对个
体的完善发展造成阻碍的情
境。当儿童面对那些阻碍时
,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回应。
通过仔细分析儿童遇到阻碍
时的事情原委,我们发现他
们有时会对合理的干扰做出
错误的回应,有时会对错误
的干扰做出错误的回应,有
时又会对错误的干扰做出正
确的回应——其中,第三种
情况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2: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