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地球的一生广博而深邃,其时间长度超出人类的想象。地球上生命历史的巨大规模,从在深海热液喷口中发育的第①批生物到今天多样化的生命,地球生命的进化之路堪称一篇史诗般的故事。 这是一部信息丰富、精彩纷呈的地球生命传记。作者埃尔莎·潘西罗里带我们跨越了地球上15个重要的地质时期,精彩呈现了保存在化石中的多种生命形式,介绍了47种缤纷的生物,讲述了生命起源与进化的故事。从早期生物加尼亚虫、牙形虫、笔石,到三叶虫、始祖鸟等“明星”古生物,再到新生代人类的进化,这本书用地球生命如何进化和适应的独特视角,带领读者从新的角度看待地球生命的形成过程,感受进化的节奏与生命的模式,对生命心怀敬畏与谦卑。 目录 引言 深时 01 前寒武纪 冥古宙 太古宙 元古宙 真核生物 埃迪卡拉纪 加尼亚虫 金伯拉虫 02 古生代 寒武纪 三叶虫 昆明鱼 奥陶纪 珊瑚 笔石 牙形虫 志留纪 原杉藻 顶囊蕨 广翅鲎属动物 泥盆纪 邓氏鱼 呼气虫 菊石 棘螈 石炭纪 鳞木 巨脉蜻蜓 波尔蛸属动物 林蜥 二叠纪 舌羊齿 异齿龙 笠头螈 针叶树 03 中生代 三叠纪 叉鳞鱼 歌津鱼龙 波斯特鳄 蚯蚓 侏罗纪 古鳞蛾 翼手龙 甲虫 始祖鸟 白垩纪 古果 古蜂 爬兽 阿根廷龙 04 新生代 古近纪 笨脚兽 威马奴企鹅 有孔虫 蚂蚁 新近纪 禾草 草原古马 喙头蜥 海藻森林 第四纪 猛犸象 渡渡鸟 果蝇 人属 致谢 序言 深 时 地球的一生广博而深邃,其时间尺度大到 超出人类的想象。几个世纪以来,通过研究岩石 和化石,我们得以拼凑出地球数百万年的历史和 发展进程。长期以来,人类一直试图通过观察地 貌来了解世界,直到最近几百年,我们才了解地 球表面被多次塑造和重新排列的神奇方式,以及 这种方式是如何塑造芸芸众生的。 从熔融的内部到坚硬的外壳,整个地球都 是由岩石构成的。通过研究岩石和化石(地质学 和古生物学),人类对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有了深 入的了解。尽管我们已经掌握了这些信息,但要 理解地史,即深时(deep time),依旧很难, 因为它远远超出了人类的经验范畴。 地质学家研究地层组成、年龄和分布,从 而阐明诸如板块构造、气候变化、生命起源及进 化的过程。地质学的原理看似简单,实则繁复, 因为在深时里,坚硬的岩石可以像水一样流动, 也可以像纸一样皱缩。新岩石的形成伴随着旧岩 石被吞噬的过程。与此同时,化石的分布是不均 匀的,这不仅体现在化石所处的空间位置上,还 体现在化石所代表的特定时间段上。此外,有骨 骼的动物比没有骨骼的动物更容易形成化石。大 约300 年前,人类开始认真思考这些谜题。在 更早的时候,人类就尝试着解读世界,比如将山 顶上的贝壳解释为古代洪水留下的证据,以及用 神话来解释在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沙漠中发现的恐 龙骨骼。 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是用于描述地球 46 亿年生命中 事件发生的时间,它被分割成极为精细的尺度, 从宙、代到纪,再到期。其中大部分是由欧洲地 质学家命名的,并根据他们在地层中观察到的明 显变化来定义,比如从石灰岩到砂岩的突然转变 ,或者化石新种的出现。随着我们对地质过程的 深入了解,有关这些时间尺度的细节不断完善, 年代也越来越精确。 科学家使用的现代时标被称为年代地层表 (chronostratigraphic chart),它综合了 多种来源的信息,包括岩石和化石中放射性元素 的年代测定。尽管科技日新月异,地质年代背后 的一个关键原则仍是对生物的化石研究,以及它 们是如何在深时出现、发生变化和消失的。 地层里的故事 关于岩石的最早记录来自古希腊和古罗马 ,那时的人研究了石头、金属和矿物,并认识到 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巨大变化。大约在公 元 1000 年,波斯和中国的学者通过地层的成 分来推测地貌的形成过程。11 世纪的自然科学 家伊本·西拿(Ibn Sīnā)是伊斯兰世界最伟 大的学者之一,他认识到岩石的沉积和山谷的形 成需要无比漫长的时间。在中国,沈括也注意到 了沉积和侵蚀的过程,贝类化石更是表明中国内 陆的部分地区曾经是海洋。 詹姆斯·赫顿(James Hutton)是西方地 质科学领域的主要人物,被称为“现代地质学之 父”。与先前的伟大学者一样,赫顿也观察到了 侵蚀和沉积现象,并意识到岩石当时的状态揭示 了其形成过程。他还提出了关于深时的新观点, 并认识到地层可以抬升、倾斜和折叠,从而形成 山脉、山谷以及复杂的地貌。人们对地质过程的 认识也由此进入了新阶段。 层层叠叠的岩石 地球上的岩石类型主要有火成岩(岩浆岩 )、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火成岩来自地表以下 ,要么由喷出地表的岩浆冷凝而成,要么由侵入 地壳的岩浆凝固而成。沉积岩则积聚在地球表面 ,由被侵蚀的岩石和矿物的碎片、生物化石或化 学沉淀物(如碳酸盐)组成。变质岩一开始是火 成岩或沉积岩,在压缩或加热等作用下发生了变 化。当岩石直接接触到炽热的岩浆或者像油灰那 样被折叠、压制和挤压时,它就会变质。变质通 常意味着岩石化学成分的改变,矿物在重新排列 时会形成新的纹理和图案。 地质学中最重要的原理与了解地层所处的 地质年代密切相关。沉积岩一层一层地叠在一起 ,就像一层又一层的蛋糕。最古老的地层在底部 ,越往上,地层越年轻。地层中的化石展示了生 物的演变历程,而只存在于特定时期的指准化石 (index fossils)可以用来确定地层的年代。 然而,在漫长的岁月里,地层可能会倾斜或折叠 ,并将较老的地层推到较新的地层上面,沿着苏 格兰西北海岸分布的莫因冲断带就是一个典型例 子。地层也会被雨雪冲走,在岩石记录中留下缺 口。火山活动会将岩浆闪电般注入已经存在的地 层。地表的裂缝、断层线和板块构造会使地层相 互移动,形成复杂且混乱的模式。解释这些模式 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只有将它们置于地球 漫长的一生中,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它们。 躁动的板块 大陆漂移是板块构造机制的一部分,而板 块运动是塑造地球的基本过程之一。地球表面虽 然看起来是一个固体涂层,但实际上是由岩石板 块组成的。地球上大约有 8 个主要板块和几十 个较小板块,它们会随着地球熔融内核的沸腾和 搅动而不停地移动。地球内核的热量产生了对流 ,使这些板块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分分合合。由 于厚度不同,板块之间会相互滑动或者向上折叠 和挤压,从而形成山脉。在板块交汇和分离的地 方,如 导语 一本讲述生命如何走到今天的生命简史。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进化长河中的47种生物如何用“光芒”照亮进化之路,写就生命史诗。会讲故事的古生物学家埃尔莎·潘西罗里用丰富的科学事实和迷人的故事讲述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15个时期内的47种代表性的生物,带领读者了解地球生命的发展过程,窥探地球生命进化的全景。 一本可以让你与生命节奏同频律动的图书。在这本书中,你可以感受到:生命的产生既可以是缓慢而渐进的,也可以是快速且激烈的。与埃尔莎一起感受进化的节奏,对生命怀有一颗敬畏与谦卑之心。 一本能够给你带来审美力的精美图册。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古代版画与现代艺术的精彩融合,感受到生命的缤纷、多样以及力量之美。既能帮助读者认识各种古生物的形态样貌,也能培养审美,激发想象力。 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邢立达,英国古生物学家、伯明翰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研究员托马斯·哈利迪,电视主持人、地球科学家安贾纳·卡多亚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书评(媒体评论) 阅读这本书,就像经历一次奇妙的生命旅程。作者埃 尔莎带我们跨越了地球上15个重要的地质时期,介绍了47 种缤纷的生物,讲述了生命起源与进化的故事。生命的产 生既可以是缓慢而渐进的,也可以是快速且激烈的。与埃 尔莎一起感受进化的节奏,永远对生命怀有一颗敬畏与谦 卑之心。 邢立达 古生物学者,科普作家 这是一本通俗易懂、信息丰富的地球生命传记,精彩 呈现了保存在化石中的多种生命形式。从像始祖鸟这类“ 明星物种”的故事,到古蜂化石的多样文化故事,每个人 都能从这本书里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托马斯·哈利迪 英国古生物学家,伯明翰大学自然史博物馆研究员 这本书讲述了47种重要的生物,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 命是如何进化的。这本书以巧妙且轻松的文笔将读者带入 具有惊人启示的非凡世界,受众主要是刚刚开始接触地球 科学的人。我特别喜欢书中展现的这些凝练、简短的知识 信息,就像早餐麦片一样容易消化。埃尔莎取得了非凡的 成就,这是一本见解深刻且机智幽默的书,古生物学领域 的新老读者都将会喜欢。 安贾纳·卡多亚 电视主持人、地球科学家 除了有趣的事实和不同寻常的动物,将这本书的内容 整合在一起并提升它的阅读体验展现了作者的写作功底, 即作者的阐述和优美的措辞……埃尔莎为这本书注入了一 定程度的诗意,让你从新的角度看待灭绝的生物。本书结 合了有趣的科学事件、鼓舞人心的写作风格以及纠正常见 误解的使命,是一份值得推荐的阅读礼物。 《好奇的生物学家》 (The inquisitive biologist) 精彩页 人属——人类的进化 是什么让人类变得独一无二?人类居住在不停旋转的地球上,并从根本上改变了它。人类是第四纪的生物,经历了冰期和气候变化的考验。人类能利用大自然中的丰富资源来解决温饱问题,建造庇护所,创造艺术和神话。从最早的石器工艺到现今的轨道卫星,人类的科技旅程是非凡的,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也将“玷污”未来几千年的地层记录。 智人倾向于将自己与其他动物区分开来,但实际上,智人只是灵长类动物中的一种,与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共享约 99% 的基因。现代人已经存在了大约 15 万年。人类是相对来说毛发较少的生物,拥有巨大的、扩展的大脑。人类的大脑中存在的大量灰质使人类发展出了复杂的技术、语言、思想、艺术和音乐。 尽管如此,人类依旧经常成为与他们一起生活的动物的猎物,早期智人中就有被鳄鱼和豹子吃掉的。人类被大型野生食肉动物咬死的事件时有发生,被狗、蛇和蚊子咬死的人则数以万计,远远超过了前者。尽管生来弱小,发育缓慢,没有锋利的牙齿和爪子,通常不具备快速奔跑的能力,但复杂的认知系统让人类拥有生存能力,进而成为一个强大的物种,甚至引发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灵长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更猴等体型细长的小型生物,它们出现在白垩纪末期那场生物大灭绝之后。在 1 500 万~2 000 万年前,所有现存猿类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出现了,而在 800 万年前,人类与大猩猩的祖先出现了。在 700 万~400 万年前,人类和黑猩猩的祖先才分化开来。 人们曾经认为人类的进化过程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过去的几百万年里,地球上存在着超过 15 种早期人类,或者说古人类。他们经常共存,甚至杂交。在过去的 50 年里,新发现的化石为人类的进化史增添了许多新面孔,他们在人类谱系图中的位置引起了激烈争论。可以肯定的是,“人类”这个词所包含的差异性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要大。从利用火和制造工具的零散人群到现在的 80 亿人,人类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大部分生活在城市。工业革命加速了人类对地球的影响。我们因拥有智慧而显得如此独特,又因这智慧而威胁着地球。 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直立行走、使用语言和制造工具的能力,尽管其他动物群体中的部分成员也拥有这些能力。与我们的身体质量相比,我们的大脑很大,几乎是黑猩猩或大猩猩的 3 倍。一些研究人员认为,随着非洲的气候和栖息地的变化,人类进化出了双足行走的方式以节省体能,从而走得更远。这顺便解放了人类的双手,我们可以用手去觅食和搬运物品。直立行走对人类的骨骼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重新调整并改变了骨盆、脊柱和腿部关节的结构。这些改变虽然在某些方面对人类是有利的,但也有许多缺点,比如人类会因为直立姿势而遭受背部和关节疾病,而且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更难生育。大脑尺寸与产道大小及方向之间的平衡可能导致婴儿出生时很弱小且发育不良。大多数灵长类动物几乎一出生就可以走路,还能依附和模仿成年个体,人类的童年则很漫长,性成熟也相对较晚。 我们可以通过化石记录来追踪不同的人类物种的大脑形态变化。此外,大脑的结构可能和尺寸一样重要。我们依靠考古学来探究复杂文化是何时出现的。以石器的形式反映的技术水平提供了证据,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这些工具产生的方式来分析不同人类物种的进化。第一种可识别的石器工具可以追溯到大约 330 万年前,可能来自南方古猿。在第四纪初期,人属中最古老的成员能人开发了新的石器工具,并将后者用于屠宰动物,以及加工兽皮、植物和木材。 早期古人类处理死者的方式体现了人类的心理和社会的发展。最古老的人类丧葬习俗来自以色列,10 具智人的尸体被小心翼翼地放置在一个名为 Mugharet-es-Skūl 的山洞里。这个丧葬发生在大约 10 万年前,这表明至少在那个时候,古人类围绕死亡已经有了复杂的社会行为。其他物质文化包括合作狩猎和兽皮加工,这些技能是至少 20 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和早期智人所共有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品等具象艺术直到 5 万年前才出现,是现代人类认知能力完全形成的重要标志。 智人最早出现在非洲境内。部分智人很早就踏上了欧亚大陆,但古老的 DNA 告诉我们,目前地球上所有人类都来自大约 10 万年前的一个小种群。扩散可能发生了多次,因此,现代人类的起源很难解释清楚。这些智人遇到了其他古人类物种,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他们之间的交配似乎很普遍,现代人类多达 6% 的 DNA 来源可以追溯到这种混合。人类在至少 7 万年前到达东亚,几千年后穿过印度尼西亚到达澳大利亚。直到 4.2 万年前,人类才在中欧或西欧被发现。部分人类可能在这个时候到达了美洲,并且在最后一个冰期即将结束时重复了这一旅程。 在过去的 10 万年里,人类活动对动物多样性产生了巨大影响。人类在世界各大洲的出现往往与多种动物的消失同时发生,尤其是那些被猎杀的大型哺乳动物。人类不仅影响了动物,还塑造了栖息地。自上一个冰期结束以来,作为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