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艺术史学要略(2022)(精)/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作者 王一川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对于艺术史学原理、艺术史学方法与进路等艺术史学基本问题作了开拓性探讨。全书分三编,首先论述艺术史学的合法性原理、间性原理、通变性原理、科学性原理、思想性原理,进而从两个层面概述艺术史学的实证型方法(艺术史学的史料学方法、文献学方法、考古学方法、数据学方法等)和艺术史学的范式型方法(风格及形式分析范式、时代精神史分析范式、社会语境分析范式和深层结构分析范式等),还特别将艺术史学原理探讨与改革开放时代初期现实主义及艺术形式思潮的分析实践结合起来,使全书形成艺术史学原理探索与艺术史学实践之间的汇通格局。最后提出从中国文心传统出发,把艺术史学规定为文心在世之象的传世之学的新主张。
作者简介
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暨文学院教授。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入选“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现为教育部高校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理论、艺术理论、美学、影视批评。著有《修辞论美学》《艺术公赏力》等。主讲课程有“文学概论”“美学原理”“艺术学原理”等。主编教材有《文学理论》《艺术学原理》《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等。
目录
引言
上编 艺术史学原理
第一章 认识艺术史学
一、艺术史与艺术史学
二、艺术史学的含义
三、艺术史学的属性
四、艺术史学的对象
五、艺术史学的层面
第二章 艺术史学在西方
一、瓦萨里的美术史著作雏形
二、温克尔曼的美术史开创
三、施莱格尔兄弟的艺术史科学构想
四、黑格尔的艺术史学模型
五、法国学者的文学史书写
六、艺术史学科的动力
七、艺术史学科与意识形态领导权战略
第三章 艺术史学在中国
一、古代中国学术传统与历史书写传统
二、艺术史学在古代中国
三、“美的艺术”观念传入后的艺术史书写转型
四、现代中国的艺术史学
五、现代中国艺术史学的特点
六、中国现代艺术门类史书写的动力
第四章 艺术史学理论
一、艺术史学合法性原理
二、艺术史学间性原理
三、艺术史学通变性原理
四、艺术史学科学性原理
五、艺术史学思想性原理
六、艺术史学理论维度之间
中编 艺术史学方法与进路
第五章 艺术史学方法(上):实证型方法
一、艺术史史料学方法
二、艺术史文献学方法
三、艺术史考古学方法
四、艺术史数据学方法
第六章 艺术史学方法(下):范式型方法
一、艺术史风格及形式分析范式
二、艺术史时代精神分析范式
三、艺术史社会语境分析范式
四、艺术史深层结构分析范式
第七章 艺术史学进路
一、观念式艺术史
二、专题式艺术史
三、文化式艺术史
四、朝代式艺术史
五、年代式艺术史
六、运动式艺术史
七、风格式艺术史
八、流派式艺术史
下编 艺术史学实践:改革开放初期中国艺术史论略
第八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现实主义
一、美术:复苏与分化
二、文学:面对现代主义思潮
三、戏剧:在实验戏剧潮的冲击中
四、电影:吸纳“意识流”等现代思潮
五、通向现实主义的中国品格
第九章 改革开放初期的艺术形式思潮
一、美术创作与理论中的形式潮
二、电影创作与理论中的语言现代化声浪
三、由创作牵引的文学语言变革
四、通向“戏剧现代化”
五、“新潮音乐”中的形式热
六、在“舞蹈观念更新”中发现形式
七、艺术形式思潮、可分离错觉和跨门共振
八、反思艺术形式思潮
九、通向艺术形式的合理道路
结语 艺术史学:文心在世之象的传世之学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序言
读者从一开始想必就会
问:有为数众多的艺术史论
著就行了,方便我们概览人
类艺术发展史上的各种故事
,还需要搞什么艺术史学吗
?本来已经有了艺术史,还
需要对艺术史本身的编撰来
历及其背后的究竟进行总结
和反思吗?就好比说,本来
已有“艺术的故事”了,还需
要问它们是谁编撰或讲述出
来的吗?难怪贡布里希在其
享誉世界的“艺术发展史”著
作——《艺术发展史——“艺
术的故事”》中提出“用朴素
的语言重新讲述美术发展史
”,明确说“本书意在让人当
作一个故事来欣赏,而非用
作教材,更不打算成为一部
参考著作”。但是可能连他
自己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
这种只供一般读者“欣赏”而
非“用作教材”或“成为一部
参考著作”的“故事”叙述新
尝试,居然导致了一种新的
艺术史学模式的诞生,在西
方艺术史学书写上留下了重
要的一页。这实际上等于提
出了艺术史究竟应当怎样讲
述或书写的问题。每当尝试
回答艺术史是由谁编撰或讲
述的之类问题时,对“艺术
史”何以成立的追问也即艺
术史学,实际上就已经出现
了。
确实,人类的各种艺术
门类史进程各异,文学、音
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艺
术门类都有自己的独特历史
画卷。而有关这些艺术门类
史的中外著述更是林林总总
,既有文学史、音乐史、舞
蹈史、美术史等艺术门类史
著述,又有诗歌史、小说史
、佛教绘画史、基督教绘画
史等艺术门类中的专题史著
述,还有诸如魏晋南北朝文
学史、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美术史等断代史著述,可谓
令人目不暇接。
历来史家在著史时,总
是强调要秉持实证或科学的
原则。司马迁倡导“网罗天
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
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
理”,并立下宏伟抱负:“究
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
一家之言。”这种著史方式
被总结为“实录”原则。不过
,历史上那些所谓依据实录
、客观、可信、科学等原则
著成的艺术史,其实都是有
主体性的,也就是由艺术史
家人为编撰而成的。既然并
非出于纯客观或纯科学而是
人为地编撰而成,那就有着
一定的研究前提设定、研究
方法和研究手段等,以及其
研究结果是否客观、可信或
科学等问题。而对这些艺术
史著述加以深入的反思或研
究,恰是艺术史学需要承担
的任务。
艺术史学,同艺术史一
样,都是目前缺少研究却急
需加强的一个学科领域。而
要了解这个背景,需要适当
联系艺术学学科门类的发展
历程。艺术学自从2011年2
月起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
准成为与哲学、经济学、法
学、教育学、文学等学科门
类相并列的独立学科门类以
来,其涵盖所有艺术门类的
宏阔视野和汇通平台终于实
现了学科制度上的合理化。
这种涵盖所有艺术门类的宏
阔视野和汇通平台中,必然
包含艺术史学科的位置,因
为艺术史学科的内涵应当是
与艺术学学科的内涵相一致
的,甚至就是比照着它才建
立起来的。
不过,尽管拥有如此的
重要性,艺术学和艺术史的
学科内涵至今仍然是不确定
的和容易引起混淆的。德国
学者在近期集体合撰的《艺
术史导论》一书中已经认识
到,艺术学一词在德语领域
长期以来有着“双重指涉”:
一重指向19世纪早期,当时
的美学家追随弗里德里希·
谢林的理论而使用了艺术学
概念;另一重指的是更为宽
泛的概念,是由哲学家、心
理学家马克斯·德索提倡的“
一般艺术学”概念,它“不仅
归纳造型艺术,也解释音乐
、文学和表演艺术”。同理
,艺术学在我国也历来有着
双重语义:一重是指狭义的
美术学,也就是相当于有关
造型艺术的学问;另一重是
指广义的有关所有艺术门类
的学问。鉴于艺术史的含义
应当是与艺术学的含义大体
一致的,我国2011年以来
通行的艺术学学科基本沿用
了上述马克斯·德索的“一般
艺术学”概念,也就是属于
一种涵盖几乎所有艺术门类
的艺术学(但文学和建筑除
外),同理,我国现行的艺
术史学科也相应地就是一门
指向几乎所有艺术门类史的
学科。
考虑到迄今为止,这种
涵盖所有艺术门类史的艺术
史学科缺乏深入而合理的界
定和了解,不仅如此,而且
还常常充溢着混淆和误解,
特别是有时被完全等同于美
术史学科,因而更有必要予
以专门的探讨和阐述。
艺术学既然以研究所有
艺术门类的普遍规律为己任
,那么就需要建立起面向所
有艺术门类历史发展的学科
即艺术史。这就是说,艺术
学这门学科下面需要建立起
包括文学史、音乐史、舞蹈
史、戏剧史、电影史、电视
艺术史、美术史、设计史等
在内的一般艺术史学科,着
重处理各个艺术门类史之间
的带有共通性或普遍性特点
的问题。
而这种面向各个艺术门
类史之间共通性或普遍性问
题的艺术史著述,在目前还
处在相当缺乏的状态。这是
因为,此前的绝大多数艺术
史著述(只有极少数除外)
都是艺术门类史著述。如今
要发展这种艺术史学科,就
需要同时开展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是梳理、总结此前
各种艺术门类史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其艺术史研究方法
或路径,从中吸取从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