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文观止(精)/大美国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中文经典《古文观止》名句100则,就该名句的相关语文知识,提供一篇完整而实用的介绍。文字活泼,糅合现代风格,趣味性高。包括以下板块:【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目录 天地一方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 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老当益壮,宁移自首之心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士之有道,固不役志于贵贱 当思帝德如天 经正则庶民兴 人生志气 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 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 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详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业精于勤,荒于嬉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忿必争,争必败 方一食,三吐其哺 以圣人观之,犹泰山之于冈陵 圣人之所以能大过人者 古之君子,未尝不以身化 忠臣名谏 亲贤臣,远小人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 物有同类而殊能者 祸固多藏于隐微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民贫,则奸邪生 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强毋攘弱,毋暴寡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真情流露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 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士穷乃见节义 妖韶女,老自有余态 故其为诗,如嗔如笑 放其言之文,君子以兴焉 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不忮不求,与物浮沉 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山光水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超鸿蒙,混希夷 清泠之状与目谋,潜潜之声与耳谋 金玉丰鲜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 屠牛坦一朝解十二牛,而芒刃不顿者 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384,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不肯拔我一毛而利天下 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 为善必慎其习,故所居必择其地 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 教化之行,道德之归,非远人也 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导语 《古文观止》既是现代中国人探索传统文化宝藏的一把钥匙,也是孩子们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积累写作素材、精进写作手法的古文启蒙读物。 在正文与注释的编排上,本版《古文观止》采用传统的“字注合体”方式,即把注释性的文字排成小号字体,紧随大字正文之后。如果在文字理解上有困难,一览便知注释,而不必到文末处寻找;如果想要诵读原文,只需跳过小字,直接按大字诵读即可,两全其美,实现全方位无障碍阅读。 精彩页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名句的诞生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 完全读懂名句 1.茂:茂密。2.修:修长、高。3.湍:指水势很急。4.映带:辉映环绕。5.觞:古代喝酒用的器具。6.列坐:排列就坐。7.其次:在(曲水的)旁边。8.咏:吟诗作赋。 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脉和丘陵,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子的四周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清幽的情怀。 文章背景小常识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写得一手好字,可说是中国最伟大的书法家,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他的父亲、伯父、堂兄弟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而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则首推《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的写成缘起于东晋社会承自古代的一种风俗。东晋时,每逢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便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生活在东晋的王羲之自然也遵从了这个风俗,在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王、谢子弟等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饮酒赋诗,各抒胸怀。事后这些即兴诗作编为《兰亭集》,王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写下了这篇传诵古今的《兰亭集序》。 这篇序中不仅记录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更抒发了王羲之自己对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全文虽有骈句,但却一点也不显拘谨及呆板。 《兰亭集序》顾名思义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的,只是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者则叫“跋”。序的主要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但就《兰亭集序》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可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名句的故事 传说当年王羲之与朋友在兰亭聚会时,四十二位名士排排坐在溪边,由书僮将盛满酒的酒杯放在溪水中,让杯子随水而动,酒杯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杯。 正当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情境中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作的37首诗汇编成集。此言一出,所有的人都开始起哄,推举王羲之来写一篇《兰亭集序》。而酒意正浓的王羲之,二话不说地提笔在蚕纸上畅意挥毫,一气呵成,宾主尽欢。 但第二天,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便伏案挥毫又在纸上将序文重写了一遍,但却怎么看都觉得不如第一篇好,他又不甘心,因此一连重写了几遍,可是都再也比不上第一篇所写的舒展、飘逸。 这时他才明白,他在醉后写的那篇序文已经是他一生的顶峰之作了,他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他再怎幺写,都永远比不上第一篇了。 此后,王羲之将《兰亭集序》视为传家宝,并且代代相传。但到了王家的七世孙智永之时,由于智永出家为僧,为僧之人自然没有子嗣,于是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集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曾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来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察出《兰亭集序》的真迹是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但辨才却不肯说出真迹何在,唐太宗只得派出足智多谋的监察御史萧翼。萧翼扮成书生模样接近辨才,两人谈得投机,言谈间,萧翼趁机拿出几幅王羲之的真迹,辨才看了摇头:“这真迹是好,但我这儿有一幅更棒的。”萧翼一听,便怂恿辨才将该幅真迹拿出,辨才也不疑有他,由屋梁上取下《兰亭集序》真迹,展示在萧翼眼前。萧翼一见,随即将《兰亭集序》放入自己的宽袖中,并出示唐太宗的诏书,辨才方知上当了。 其后辨才懊悔不已,一年之后便抑郁以终。而唐太宗由于太喜欢《兰亭集序》了,指定死后要将此真迹陪葬于昭陵。 历久弥新说名句 自古中国人崇尚山水、自然,更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骚人墨客、文人学者总喜欢徜徉在自然之中,然后在山水之中,细细体会那种“天人合一”的微妙感觉,并创造出那令人惊艳的书法、文学、绘画、哲学作品。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其中有山、有水、有林、有竹,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意蕴,后人读来,在隐隐约约之中,也能有身历其境般的闲适。 描写山水景色,中国文人绝对是有独到之处的,并且各有各的风采,就算眼中望着的是同一座山、同一潭水,在文字上也绝少有雷同之处。所以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