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中国古代花鸟画二十讲》系《中国古代山水画二十讲》姊妹篇,传承山水画作风格,以中国古代花鸟画名作欣赏为主线,主要讲述花鸟画史演变的规律、脉络和主要历程,兼及画家所处历史、环境以及画家生平、创作、传闻等。 全书20章,分上下两编,上编侧重画史演变和画家专题,下编侧重绘画题材与风格专题,每章7000-8000千字,全书15万字,插图200幅左右。 全书覆盖画史上重要画家、画派,重大变化、转折,以点带面演绎古代花鸟画的艺术魅力所在,文字优美、描述风趣、图文并茂、诗意盎然。 目录 序 前言 一 中国画溯源 二 花鸟画杂谈 三 韩滉和边鸾 四 徐熙和黄荃 五 千古一帝王 六 百代数和尚 七 吕纪和林良 八 青藤和白阳 九 没骨恽南田 十 俗世任伯年 十一 巨幛的力量 十二 小品的悠长 十三 骏马的灵感 十四 好鸟的呢喃 十五 寒梅的烂漫 十六 修竹的淡然 十七 漫议犬羊猿 十八 闲话荷菊兰 十九 鱼戏莲叶间 二十 鸡鸣桑树颠 附录 画家简介 后记 序言 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叫秘书为他找一些书籍, 声明不要研究太深的大部头著作,只要中型的、介绍性 的,但有一定深度的就可以了。当然,研究很深的大部 头著作,也很有用处,供专门家阅读和研究用。大部分 人不太需要这种大部头的研究性著作,但又想对某一学 问作大概了解,所以,经常见到《西方哲学十五 讲》《中国文学十五讲》《欧洲文学十五讲》等等 。 这类书大多是对某一问题研究较深的学者,对这方 面的问题梳理出十讲、十五讲或二十讲,虽然不是面面 俱到,但已把这方面的学问基本上包含在内。笔者也喜 欢读这类书,读了十五讲或二十讲,基本上把欧洲哲学 或文学等了解了。现在中国有文化的人越来越多,而且 对艺术感兴趣的更多一些。大部头的美术史,大家没有 时间看,而且也不大需要知道那么多,于是“十五讲” “二十讲”之类的著作就特别有市场。 潘杨华的《千里江山:山水画里的中国》和《瑞鹤 繁花:花鸟画中的世界》便应运而生了,而且十分受读 者欢迎。这两本书从山水画、花鸟画中各选了二十个专 题,每一个专题选一至数名画家,对他们的经典作品加 以介绍,读者看完,也就基本上了解中国山水画和花鸟 画的历史了,同时也学会了欣赏。 文章的优劣关键在作者怎么写,“作诗必此诗,定 知非诗人”。像一棵树一样,枝蔓太多,当然不好,但 如果只有一个主干,没有枝、叶、蔓,也太干瘪,而且 这棵树也不好看,可能不会长久。大树的干必须有枝叶 辅助。比如潘杨华在他的书中谈范宽,如果只介绍范宽 ,不作比较,不加入当时的绘画历史和社会思潮,内涵 就太少。他把范宽和李成作比较,李成“文”,范宽“ 武”。当时记载驸马都尉王诜家中东挂李成,西挂范宽 ,李成的画近看“如面对千里,秀气可掬”,范宽的画 远看“如面前真列峰峦,浑厚气壮雄逸,笔力老健”。 范宽和李成的画之特点,通过比较就很 鲜明了。作者又引用了当时人评价“齐鲁之士,惟 摹营丘;关陕 之士,惟摹范宽”,这就把当时绘画的历史交代得 很清楚了。文 章既不枝蔓,又不干瘪,恰到好处。 《文心雕龙》设有《熔裁篇》,谓之“蹊要所司, 职在熔裁…… 规范本体谓之熔,剪裁浮辞谓之裁”。写文章要“ 熔裁”,即主要 内容要突出,浮辞要裁除。又云:“裁则芜秽不生 ,熔则纲领昭畅, 譬绳墨之审分,斧斤之斫削矣。”潘杨华的《千里 江山:山水画里 的中国》《瑞鹤繁花:花鸟画中的世界》都是通过 充分“熔裁”才 确立的。画史上问题很多,如果一一介绍,“万卷 未已”。哪些应 该介绍,哪些是重要问题,必须深入地思考和研究 ;和主题无关 的,则属繁杂芜秽,应加以剪除,免于累赘:这样 文章就精练了, 主题突出了。 读者之所以喜爱潘杨华的这两本书,原因就在这里 ,花很少 的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愿潘杨华继续努力,写 出更多更好的 文章来。 2019 年5 月15 日写于中国人民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