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题是考察以德性为核心的儒家人学体系,作者是山东大学教授沈顺福,该书已收入尼山文库。 全书立论深刻,以儒学为主,但学问不避中西,对西方思想时有论及,意图从比较根本的层次上解决关乎人性的基本问题,为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找到世界范围和哲学领域上的新定位。全书语言通顺,说理清晰,材料丰富,读来可令人精神一振。 目录 导论 存在即生存:比较视野下的儒家世界观 第一章 德性与本体 第一节 性与本:本源论与传统儒家思维方式 第二节 性与体:体用论与传统儒家形而上学 第三节 物与气:儒家生命哲学 第四节 性与气:儒家性命观 第二章 德性与心思 第一节 性与心:儒家心灵哲学 第二节 性与思:儒家思维观 第三节 性与我:儒家主体观 第四节 性与顺:儒家道德产生的机制 第三章 德性与成仁 第一节 性与信:儒家信仰观—兼与基督教信仰观之比较 第二节 性与情:儒家情感论批判 第三节 性与善:儒家道德论 第四节 性与美:儒家审美论及中国传统审美精神 第四章 德性与道理 第一节 性与德:先天与后天 第二节 性与道:儒家行为规范论 第三节 性与理:从实物之性到超越之理 第四节 性与文:教育便是教化 结论 德性论是一种方法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试论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 附录二:自然与中国古代道德纲领 后记 序言 山东大学素以文史见长 。20世纪30年代与50—80 年代,闻一多、梁实秋、杨 振声、老舍、沈从文、冯沅 君、陆侃如、高亨、萧涤非 、殷孟伦、殷焕先、丁山、 郑鹤生、黄云眉、张维华、 杨向奎、童书业、王仲荦、 赵俪生等先贤学人,铸就了 山东大学文史研究的两次辉 煌。2002年,山东大学组 建文史哲研究院。2012年 ,为进一步发挥山东作为孔 孟故里、儒学发祥地的地域 优势和山东大学“文史见长” 的学科特色,文史哲研究院 、儒学高等研究院、儒学研 究中心和《文史哲》编辑部 ,整合组建为新的儒学高等 研究院(“文史哲研究院”名 称保留)。重组后的儒学高 等研究院,以儒学研究为特 色,以古文、古史、古哲、 古籍研究为重心,倡导多学 科协同发展,推出了一批具 有时代高度与全球影响力的 重大研究成果。为深入阐发 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持续推 进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 性发展,积极参与并推动世 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中国 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 、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 们特别策划推出了以象征孔 子诞生地、儒家思想与中华 人文精神的尼山为名的“尼 山文库”。该套丛书侧重理 论研究,以儒学与中华文化 的义理凝练与阐释为特色, 第一辑自推出后受到学术界 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在此基 础上,现全力推出“尼山文 库”第二辑,欢迎海内外朋 友提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