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乐土》收录了作者所撰写的消息、通讯、访谈、特写等多种新闻文体,以小见大,记录了所在的石河子大学自2005年至2017年,十二年间的变化和发展。客观、系统地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其中,包括各级领导对学校的关心关怀和殷切期盼;包括石河子大学师生关注时事,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一心一意跟党走;包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教育部高校团队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凝结的友谊,以及所涌现的一批批优选典型人物(援疆、挂职干部)报道(孟二冬等);包括石河子大学的优秀教师在各自专业领域内所做出的前沿研究,以及他们的感人事迹;包括石河子大学莘莘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包括“一带一路”视野下,石河子大学在跨国人才培养、国际科研合作与交流等领域取得的成绩;包括石河子大学师生在拥**作中的军民鱼水情,以及学子携笔从戎的气魄;包括中外各领域专家学者来访,在师生中碰撞出的智慧的火花;包括校园中的一抹军绿,国防生的风采;包括学校的优秀校友在各行各业中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等。
牛文娟,女,汉族,本科,编辑职称。1981年9月出生。2000年9月至2004年7月就读于石河子大学,美术学专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8月至2017年12月,就职于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担任《石河子大学报》编辑和美术编辑。2012年至2015年,在石河子大学研修教育学专业。2018年1月,被国家汉办派往哈萨克斯坦卡拉干达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老师。2018年9月至今,被国家汉办派往亚美尼亚埃里温“布留索夫”国立语言与社会科学孔子学院,担任汉语教师。累计在《光明日报》《新疆日报》《兵团日报》《新疆教育报》《石河子大学报》,以及新华网、中新网、人民网等媒体发表新闻作品20余万字。新闻作品多次参加中国高校校报学会“好新闻”评选,并获各类奖项。其中,2009年,《温情退红包凸显一附院党风廉政教育成效》荣获消息类1等奖;2011年,《撑起生命的希望,架起沟通的桥梁》荣获通讯类2等奖;《嗨,你“微”了吗?》荣获2014年消息类2等奖;2014年,论文《论网络时代高校校报的发展策略》获中国高校校报好论文奖;2015年,《爱心育桃李,大地写人生》荣获通讯类2等奖;2016年,《穿越生死的爱》荣获消息类2等奖;2016年,设计的报纸版面荣获3等奖;
树的乐土(自序)
第一章 消息
文学艺术学院数码音乐教室正式启用
兵团发改委副主任朱新祥来我校做兵团“十一五”发展规划报告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内涵建设道路实现学校新的跨越式发展
我校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鼓舞人心
文学艺术学院举办“向孟二冬老师学习”书画作品展
我校与新疆西部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我校师生沉痛悼念孟二冬同志
新疆大学一行来我校参观考察
周生贵在我校党建暨思想政治理论研究会年会上强调:建立长效机制
推动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上新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年会两个分会在我校召开
我校召开“实施教学质量工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研讨会
我校举行庆祝第22个教师节暨合校10周年大会
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吴强来我校做报告
校办产业管理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吉林大学考察团访问我校
我校聘任长江学者梁永超为特聘教授
以科学质量观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我校启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
改革工程实施方案”暨开展“学院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来我校讲学
我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学院活动丰富多彩
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全体教职工
共商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大计
中央十七大精神宣讲团与我校师生座谈
兵团人事局局长为我校毕业生答疑解惑
我校举行欢庆古尔邦节座谈会
石河子大学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与奥运同行展巾帼风采我校举办庆“三八”妇女健身大赛
我校第二届社团文化节拉开帷幕
周至禹来校讲学
首本国防生理论书籍发行国防生积极开展学习
周生贵在《区域空间信息综合应用关键技术在新疆兵团的示范》项目
启动会上强调:确定一流目标为兵团信息化建设服务
电影《孟二冬》开机仪式在我校举行
何慧星在2009年学生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大力促进学生工作科学发展
周生贵在2009年校党委工作会议上强调: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全面推进我校党建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浓浓书香溢满校园——我校“读书周”活动受青睐
两岸三校外国语言文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外国语学院7位教师做发言
我校召开庆“五一”表彰大会
……
第二章 通讯
第三章 访谈
第四章 言论杂文
在天山脚下,有一所生机勃勃的大学,石河子大学。
树,是石大人请来的客人。我不知道,第一个客人到来是什么时候,但我知道,她们从来到这里,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如果你和石大的一棵树交上了朋友,她一定会在原地等你。
石大有很多树,最使我动容的,是杏林区北门旁人行道上的一棵老树。
那是一棵很粗的老榆树,需要三个人拉手,才能围起来。那是我见过的唯一一棵长在路中间的树,所有的行人和车辆都绕着她走。为了提醒大家的注意,她的身上缠着一圈红白相间的标志带,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系着时髦的腰带。我甚至在揣想,当年在规划校区的时候,学校那些穿着军装的老领导们肯定为这棵树激烈地讨论过。最终,他们决定留下她。因为她同他们一起经历了石大最艰苦的岁月。他们希望,即使将来当他们都离开的时候,她依然能留下来。每次路过那里,看见她斑驳厚重的树皮,都会有一种温暖的感动。
这棵老树,不仅是那段光荣岁月的亲历者,也是石河子大学辉煌的见证者。1949年,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前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卫生学校在进疆途中诞生。1996年,包括医学院在内的四所高等专科院校合并组建成石河子大学;2004年,石河子大学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成为省部共建高校;2008年,成为“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2年,成为教育部“一省一校”重点支持的高校;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再次明确重点支持“一省一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被列入国家“部省”共建高校行列;2019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2020年,获评“全国文明校园”……与共和国同龄,与人民军队同源,与兵团精神同根。校园里的老树,见证了石大史诗般的传奇。
这棵老树,还见证了一茬茬的小树在石大扎根、生长、繁茂。中区有杨树、榆树和白桦;南区有桂花树、松树、白蜡和苹果树;北区有白杨、山楂和槐树;东区有白蜡、槐树和榆树。石大的校园,是树的乐土。而这些树,也是石大最美的衣裳。春天开启时,她们羞怯地换上新衣,毛茸茸的嫩芽像小娃娃刚长出的头发;盛夏来临时,她们伸出臂膀,为过往的师生遮挡酷暑;秋天到来时,明亮的黄调子像梵高笔下的向日葵,那是生命的极致吧;落雪的时候,最适合画速写,似乎唯有冬日的晴空,才配得上她的枝桠。石大的树,迎来了一届届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年轻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
作为美术学2000级的首届本科生,我有幸领略了石大并校以来的风华。2004年毕业前夕,学校迎来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我当时还在校报编辑部实习,很幸运地被分到学校迎评新闻宣传组,随行当年的评估专家组副组长黄进教授做新闻报道。现在还记得,金校师生胸前必须佩戴校徽,学生的是白色,老师的是红色。当确定留校的时候,一枚鲜红的校徽发到我的手中。攥着红校徽,说不出的激动。
就这样,我留了下来。编辑部的老师,手把手教会我画版,教会我写各种稿件,教会我按相机的快门……那一年,学校顺利通过评估。我们在第一时间知道了好消息,并为之雀跃,及时进行报道。校报编辑部,就像一只报喜鸟,总会在第一时间报出学校的各种喜讯。
时间过得飞快。2008年,石大进入“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全校为之沸腾。次年,我顺利评上了编辑职称。2012年,我从一个4版的副刊编辑成长为2版的新闻编辑;2016年,在《光明日报》发表了画论文章和作品;2017年,通过了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公派出国选拔考试;2018年,作为公派汉语教师在海外孔子学院执教,并举办了首次个人中国画作品展;2019年,被哈萨克斯坦《今日丝路报》聘为专栏特约撰稿人;2020年,圆满完成了海外孔子学院的外派工作。我这棵石大的小树,和母校一同生长、繁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漫步校园,石大的树在不经意间惊人地舒展和高大起来。风吹过,树像美丽而深情的绿海,这也是每个石大人永不凋谢的记忆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