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汉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美)石静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无论是在地铁上,超市排队结账时,还是上班的空当,我们都能用手指以惊人的速度在智能手机触摸屏幕上完成滑、点、拖、发送等一系列操作。键盘输入法已经与搜索引擎、手机游戏和购物软件密切捆绑,从北京发出的中文信息也会即刻显示在上海、纽约或伦敦的电子屏幕上。
然而,从设计官话字母方案,在打字机上加装汉字,到图书馆分类、国语罗马字、汉字拉丁化,直至今天的键盘输入法,中国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辗转、奋斗、忍辱负重。一系列大规模技术变革险些让汉字被世界抛弃,是冒着死刑风险重新“发明汉语”的流亡者,倡导普及普通话的大胆革新者,在茶杯盖上设计汉字输入码的工程师……让汉字为全球贸易和数字技术所用,让今天的中国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
如今,中国正在成为人工智能、自动化、量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各领域的标准制定者。与现代化抗衡的古老文明早已从追赶中蜕变,中国人将用汉字设计属于自己的未来。
作者简介
林华
联合国高级翻译,在联合国总部工作30余年。主要译著包括《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断裂的年代:20世纪的文化与社会》《考古的故事》《银、剑、石——拉丁美洲的三重烙印》等,合译有《论中国》等著作。
目录
中译本序
导言 长达一个世纪的汉字革命
第一章 推动官话革命,统一全国语言
第二章 挤进打字机(1912年)
第三章 中文在电报领域的逆袭(1925年)
第四章 林语堂与中文检索的创新
第五章 当“PEKING”变为“BEIJING”——简体字与现代拼音的诞生
第六章 计算机怎么输出中文(1979年)
第七章 数字时代的汉文化圈(2020年)
致谢
注释
序言
您知道如何在《新华字
典》中查找“汉字”的“汉”吗
?您又知道可以用多少种方
式在手机里打出“汉”这个字
吗?打开手机,您可能会选
择拼音26键、五笔、笔画、
注音、手写等不同的输入方
式,但您知道这些输入方式
与在《新华字典》中查找“
汉”字的方式之间的渊源吗
?呈现在您面前的这本《汉
字王国——让中国走向现代
的语言革命》,就将带您去
领略古老的汉字如何突破字
母文字的霸权而融入全球化
信息时代,重显其独特而强
大的生命力。
初看到《汉字王国——让
中国走向现代的语言革命》
这个题目,我的印象是又一
本讨论汉字起源、发展演变
的著作。但稍微读上两页,
就马上明白这本书完全不是
一般意义上讲解汉字学的著
作,它并非仅仅是一本汉字
学的入门书,一门让多数人
觉得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干
的学问,而是一部讲述从
1900年到2020年,中国知
识分子、语言改革者、教师
、工程师、发明家、图书馆
学家和普通公民全体动员,
为寻求汉字出路而发起的一
场千年来非同凡响的革命。
本书不仅对研究汉字的专家
学者具有参考价值,也非常
适合那些对汉字及其文化有
浓厚兴趣的爱好者。
本书的作者石静远,是
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
的博士,现为耶鲁大学东亚
语言与文学系教授。在她的
笔下,她立足宏大的叙事背
景,以中国在20世纪的诸多
重大事件和一个个传奇人物
为视点,对汉字在过去一个
世纪的现代化历程中的惊心
动魄的际遇,进行了淋漓尽
致的分析,深度展示出汉字
如何既是一种有待完善的技
术,又是一种有待使用和拓
展的微妙力量。石静远博士
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将深奥晦
涩的事理写得清楚而精确,
只要你读过就一定会感到作
者所举故事的巧妙非凡,让
看起来完全枯燥的汉字现代
发展史,变得生趣盎然。再
加上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
炽热的爱国热情和幽默感,
就更使得这样一个学术味浓
厚得几乎可以当成教科书用
的著作,可以大受普通读者
的欢迎。
本书的中文译者林华是
联合国高级翻译,在联合国
总部工作三十多年,一直关
注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熟
悉中西文化差异,因此翻译
准确,文笔优美,通俗易懂
,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本书之所以值得推荐,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叙事视角
新颖,将近百年来汉字的蜕
变史置于错综复杂的国际视
野之下,并与之互动。本书
的原名直译过来是“汉字王
国”,在“汉字王国”的叙事
视角下,作者展开了两条主
线:一是由点、横、竖、撇
、捺等笔画组成的汉字集,
这个“王国”阐述的是汉字适
应时代变革,达到了任何一
种活的文字所能希冀达到的
永生;二是由所有汉字使用
者组成的“王国”,这条线重
点讲述了那些为使汉字与现
代生活相适应而付出一切的
汉字拯救者的故事,如:提
倡官话革命的王照,发明汉
语注音符号“波泼摸佛”的章
太炎,作为中国人自己发明
中文打字机的周厚坤、祁暄
、舒振东等,提出中国式的
新莫尔斯电码的张德彝,发
明第一部中国人和西方人都
能通用的中文打字机的著名
作家林语堂,发明四角号码
法的王云五,发明汉字形位
分析法的中国现代图书馆学
的创始人杜定友,创建国语
罗马字系统的著名语言学家
赵元任,以及创制东干语口
语拉丁化方案并对瞿秋白创
制汉语拉丁化新文字产生了
重要影响的东干青年雅斯尔
·十娃子,等等;新中国成
立后,除了吴玉章、周有光
等12位参与汉语拼音方案设
计的专家学者外,还有发明
汉字计算机信息化“见字识
码”编码系统的支秉彝,以
及在1981年成功造出计算
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第一
部国产原型机“华光一号”的
北大方正系统的创立者王选
。此外,本书还讲述了那些
为汉字技术革新做出了巨大
贡献却被遗忘的学者,如提
出汉语照相排版的技术方案
,并直接参与了在美国被称
为第一台中文计算机的
Sinotype项目的李凡和杨联
陞。如果说汉字笔画是组成
汉字系统的基本要素,那么
这些为大众熟知或陌生的汉
字拯救者就是世界上使用汉
字人口最多的国家中的典型
代表和中坚力量。正如英国
《旁观者》杂志评论的:“
这是一个讲得很好的故事,
讲述了那些不是通过枪杆子
,而是通过字典、图书馆和
印刷机创造现代中国的人。

另一个值得推荐的方面
是,本书将汉字的前途与汉
语的大众化和实现中华文化
复兴的理想相结合了。作者
特别强调“提高大众识字率
成为广泛的社会和教育改革
的一项重要纲领”,书中每
一章节都显示出将汉字与国
家发展、技术更新等联系在
一起的中心主题和价值取向
,科技发展时时提醒汉字研
究者紧跟时代,密切关注技
术革新。阅读本书,可以形
成这样的共识:汉字不跟上
现代科技就要吃亏,就要付
出沉重的代价。
本书还有一个重要的观
点就是:中国实现国际化绝
不能脱离它的历史、文化和
语言国情。书中的叙事,处
处将汉字与西方罗马字母进
行对比,每每显示出汉字独
有的特点,这些特点也正是
近百年来汉字适应现代科技
革命的争议焦点。作者指出
:“两条路摆在
导语
西方大炮轰开国门,将中国人猛然惊醒,汉字屡遭打压,险些湮没,但一次次被中外汉语维护者挽救。从技术的追赶者,到人工智能、机器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的领跑者,汉字已经突破了西方字母的无形封锁。一本书打开100年汉字现代化的历史,尽览中国人用汉字为自己设计的未来。
书评(媒体评论)
一部生动的编年史,讲
述了发明家们为使汉字与现
代生活相适应而付出的一切

——《卫报》
这是一部致力于将汉语
庞大而复杂的方块字体系转
化为现代通信技术的沉浸式
历史……石静远揭示了汉语
与政治之间的有趣互动……
语言爱好者将为之着迷。
——《出版人周刊》
石静远的人文主义和大
局观使信息技术史上一条原
本晦涩难懂的线索生动而引
人注目。
——《书单》
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作
品,深入研究语言的过去,
预测了中国未来在世界上的
成功。
——《柯克斯书评》星级
评论
精彩页
20世纪的第一个春天。红松花已经盛开,泰山之巅仍覆盖着皑皑白雪。一天黄昏,一个和尚在无人注意的情况下到达了清王朝的东北海岸。暮色初临,他在烟台港下了船。码头上一片嘈杂,却压不住响亮的笛韵歌声。在这个不久前被英国占领的地方,英国战舰往来巡逻,探照灯有规律地来回扫过突入海中的岬角。和尚沿着海岸线匆匆而行,他那布满灰尘的僧袍中藏着一份将永远改变汉语世界的文件。
后来见过这位行脚僧的人怎么也想不到他能做出如此惊世之举。他相貌普通,鼻子宽宽,两颊凹陷,严厉的目光正好与他紧抿的嘴唇相配。这张严肃的脸不怒自威,长长的胡须如同罗盘的指针一般笔直地指向下方。岁月使这张脸变得圆润,却磨不掉它的冷厉。若说这位和尚有什么值得注意之处,那就是和他谈话时,他可能听起来有点急躁易怒,不像一个立誓修行、无嗔无喜的人,倒像是因壮志未酬而深怀不甘。
其实,这个衣衫破烂、满面风尘的人是个假和尚,他用的名字也是假的,他的真名是王照。若有人问他从何处来,他就说自己刚从远方的台湾岛来。台湾岛地处遥远,许多北方人对其一无所知,也就信了他的话。几个世纪以来,横行中国南海的海盗把台湾岛当作大本营。他们藏身于岛上的崇山峻岭之中,在山里的无人地带与土著部落和政治落难者为伍。后来,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轻而易举地打败中国后,于1895年割走台湾。台湾岛因此不受中国法律管辖,许多人不请自来,到此避难。 王照其实一直在日本藏身。过去两年间,他是朝廷重金悬赏的钦犯。清王朝实际的掌权人慈禧太后亲自下令要以叛国罪将他捉拿。可是,王照归乡的愿望压倒了对被捕的恐惧。他计划先到山东,然后辗转回到家乡——北方港口城市天津。他白天在野地里打盹,夜里借着星光赶路,最多一夜走15英里(1英里约合1.6千米)。他没有行李,也不走大路。为坐实和尚身份掩人耳目,王照带着一个布包袱、两件佛事法器和一根红漆铁禅杖。需要进食饮水时,他总可以到村子里去化缘。有的时候他感到绝望无助。山路崎岖,陡峭难行,走上几步就得停下来喘气。大山绵延,一望无际,如同无尽的坟场。王照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咬牙爬山。在山中行走很久都看不到任何生命迹象,连一片草叶都没有,只有劲吹的山风和暗淡的日光。在任何情况下,这段旅行都算得上漫长而艰难。对一个遭通缉的犯法之人来说,更是堪称步步惊心。
王照有意不带西式皮箱,以防被当地百姓看到后引起他们的仇外情绪。山东是“义和团运动”的震中,这场正逐渐壮大的运动因参与的农民作战时使用的拳术而得名。义和团成员腰系宽带,头裹布巾。他们相信法术,声称对敌作战时刀枪不入,对西方人恨之入骨。近几个月,义和团成员正在破坏铁轨和电缆这些外国入侵的可恶证据,所到之处一片狼藉。
王照从未想过触犯法律。恰恰相反,他是真正的儒生大吏。王照忠于朝廷,在紫禁城上朝从未缺席过一天。在许多同僚或躺在中国往昔的荣耀上睡大觉,或大声疾呼革命的时候,他提倡进行改革。王照是1898年戊戌变法运动的号召者之一。他们之所以发起这场后来被称为“百日维新”的运动,是因为他们日益感到中国到了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为了保护国家免于被外国碾压或被陈规旧习压垮,王照支持宪政维新,改革教育,建立国家工业基础,实现军队与邮政现代化,革新国家科举制度并根除帝国庞大的官僚机构效率低下的弊病。但是,他并未建议颠覆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帝制。
虽然中国的末代王朝——清王朝在戊戌变法后坚持了近15年,但王照这样的人清楚地看到,中国亟须另辟蹊径,以求在20世纪得以生存。在对外政策中,维持现状不再有效,也不再可行。西方既然来到了东方,就不会离开,即便不是真的派兵入城,也会大量输人它的新思想。时钟无法拨回。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它能够适应时代变化,重振自己的地位吗?
汉语似乎是中国适应时代的一大阻碍。在谈判桌上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对于“权利”和“主权”这类含义丰富的概念,中国人找不到现成的汉语对应词,因此被谈判对手视为野蛮、劣等。所有中国人固然都用汉字,但不同地方的中国人说的口语大不相同,粤语等大方言下的小方言多达数百种。语言的作用如此之大,冷眼远观鸦片战争的美国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评论说,这场战争不是关于成箱的鸦片和不公平贸易的,而是围绕着言辞及其含义爆发的。若说中国无法与世界沟通,那是因为中国自己境内的沟通也困难重重。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