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极简匈奴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水木森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从大历史观视角和读史明智角度,钻研和探索匈奴人在长城内外那些惊心动魄历史,从而窥探匈奴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匈奴人和中华儿女颇有渊源。他们是夏朝人后裔,却形成与中原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他们是游牧民族代表,崇尚抢掠杀戮,自由迁徙,归顺强者;中华儿女是农耕民族代表,崇尚礼制和谐,安土重迁,重视道德和秩序。两种文明形态并行于东亚,意味着冲突和战争不可避免。
本书是历史普及读物,以通俗易懂的文笔,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匈奴的历史。冒顿单于、“上帝之鞭”阿提拉等一代代匈奴雄主跃然纸上,带你领略汉匈百年战争,以及匈奴民族的千年兴衰,理清这个民族的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水木森,原名邓学之,新锐畅销书作者,酷爱阅读,热衷写作,曾发表原创作品《狼团突击》《有一种幸福叫耐得住寂寞》《小默当官记》以及《你只是看起来很任性》(即将出版)等。
目录
第一章 铁血生存,草原催生游牧民族融合体
1.农牧之争,炎黄苗裔发展出游牧文明
2.屡遭痛击,匈奴被迫迁漠北生存
3.铁血手段,匈奴成功打造一支铁军
4.一再忍让,冒顿单于旨在给东胡致命一击
5.称雄草原,游牧民族共同体形成了
第二章 突破长城,冒顿单于傲视长城内外
1.突破长城,冒顿单于跨越中原与草原之间的屏障
2.超级对峙,草原单于与中原皇帝一决雌雄
3.白登之围,匈奴军无意间显现不足
4.与汉和亲,匈奴数代单于都未曾认真过
5.以汉制汉,冒顿单于这次彻底失策了
6.高光时刻,普天之下因冒顿单于而战栗
第三章 全面碾压,匈奴尽显超级帝国范儿
1.重用汉奸,老上单于收获意外利益
2.平定西域,匈奴再次证明其强大实力
3.战略疏忽,军臣单于安逸后便惊恐不安
4.马邑之围,老单于差点中小皇帝的计
5.龙城被屠,匈奴圣地首次遭到攻击
第四章 乾坤逆转,匈奴被迫全面战略防御
1.天才马奴,卫青差点要了军臣单于的命
2.武力夺位,伊稚斜照样逃不出魔掌
3.谋略失误,匈奴一战丢失河西走廊
4.漠北之战,伊稚斜单于被迫请求和亲休战
5.西域烽起,匈奴新战场博弈也失利
第五章 艰难博弈,匈奴不敌“最惊恐的克星”
1.戏弄汉皇,乌维单于耍起拖延战术
2.诈降汉朝,儿单于获得久违的胜利
3.侵扰汉朝,啕犁湖单于失去天大机会
4.猛坑舅舅,“干儿子”就这么叛逆任性
5.逼降李陵,且鞮侯单于见到匈奴复兴之光
6.迷信诅咒,狐鹿姑单于葬送了国运
第六章 贵族内讧,匈奴被迫走上臣服路
1.以战兴国,壶衍鞮率匈奴到崩溃边缘
2.单于并立,匈奴陷入长久的“战国时代”
3.为了生存,呼韩邪单于实行曲线救国
4.称霸西域,汉朝都尉葬送匈奴复兴梦
5.南归时代,匈奴享受久违的和平
6.死亡魔咒,汉匈臣属关系走到尽头
第七章 天赐良机,匈奴却无缘实现“强国梦”
1.忍辱负重,匈奴生存压力中有复兴机会
2.新朝改制,臣属国匈奴也跟着遭殃
3.新朝崩溃,匈奴复兴梦想再次被点燃
4.单于之争,匈奴没来得及复兴就分裂了
5.丧失西域,匈奴复兴梦想彻底破灭
6.惨遭群殴,北匈奴作为一个政权消失了
7.单于贬值,匈奴复兴逐步走向绝望
第八章 趁乱自立,匈奴子孙最后一次疯狂
1.高举汉旗,匈奴人趁八王之乱建国
2.丧失人心,匈奴汉的凝聚力迅速消失
3.血腥杀戮,匈奴人复兴梦再次被断送
4.借助外力,匈奴别部在夹缝中壮大
5.死磕鲜卑,匈奴铁弗部逃不出被吞并命运
6.借势崛起,刘勃勃再创匈奴辉煌
7.迷信统万,北魏强势碾碎匈奴梦想
8.河西北凉,最后一个匈奴的辉煌
外篇 匈奴推动了欧洲秩序改变
1.匈奴人后裔一路西迁
2.匈奴在罗马附近复兴
3.西方人眼中的“上帝之鞭”
4.匈奴雪崩后消失在历史中
序言
我是一个历史爱好者,
也是一个历史传承者。在大
历史观指导下我学习和研究
历史,然后以通俗易懂的语
言分享历史,将复杂而枯燥
的历史以通俗读物形式呈现
出来,惠及广大渴望了解历
史的朋友。
我自幼喜欢历史,默默
研究历史,乐此不疲。其中
,匈奴历史最令我痴迷。这
一方面是出于我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是出于我的好奇
心。
中华儿女为何被称为汉
族人?为何要修筑万里长城
?为何要开通丝绸之路?这
一系列疑问,促使我深入研
究历史。在研究汉朝历史时
,我发现,汉朝之所以变成
中国几千年历史代表性最强
大的王朝,在很大程度上要
感谢其强大的对手——匈奴
。就这样,匈奴历史深深吸
引了我。
提到匈奴历史,很多人
第一反应就是冒顿单于、“
上帝之鞭”阿提拉等。作为
资深历史爱好者和历史传承
者,我在研究匈奴历史时,
并不是仅仅关注匈奴历史上
的知名人物,而是从大历史
观视角和读史明智角度,钻
研和探索匈奴人在长城内外
那些惊心动魄的历史,从而
窥探匈奴对中国历史发展的
影响。
匈奴人和中华儿女颇有
渊源。他们是夏朝人后裔,
却形成了与中原人截然不同
的价值观。他们是游牧民族
代表,崇尚抢掠杀戮,自由
迁徙,归顺强者;中华儿女
是农耕民族代表,崇尚礼制
和谐,安土重迁,重视道德
和秩序。两种文明形态并行
于东亚,意味着冲突和战争
不可避免。
秦朝走向灭亡,匈奴迅
速崛起,几乎发生在同一时
期。游牧的匈奴人擅长骑马
射箭,全民皆兵。在冷兵器
时代,骑兵是战略兵种,机
动性和战斗力都远非步兵可
比。冒顿单于拥有高度纪律
性的骑兵,领导匈奴如滚雪
球般崛起。汉朝初期以步兵
为主,骑兵极少。汉朝取代
秦朝后,突然发现匈奴无法
战胜,不得不跟匈奴和亲,
以换取战略空间和时间。
就这样,匈奴在高光中
迅速度过了半个多世纪。汉
朝数代皇帝则在此期间弥补
短板,大量养马和训练骑兵
,大量积蓄粮草,选拔人才
。在经济、文化占优势的汉
朝弥补军事短板后,刘彻便
改变了对匈奴的政策,主动
进攻,以征服匈奴为终身奋
斗目标。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强势
军事打击下,匈奴从高光时
刻跌落下来,不断丢失要地
,实力受损,从强大走向衰
弱,最终走向分裂,不得不
臣服于汉朝。刘彻虽然没能
亲眼看到匈奴人臣服的那一
天,但他半个世纪的努力,
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实现击败匈奴梦想,他
实行全面“走出去”战略。汉
朝领土得到扩大,影响中国
和世界历史的丝绸之路全线
开通,中华文明延伸到前所
未有地区。更直接的是,它
击败强敌匈奴,留下宝贵的
精神财富,奠定了汉朝几百
年兴盛的基础。
匈奴分裂后,南匈奴臣
服汉朝,与汉朝和亲,最终
变为汉朝藩属国;北匈奴则
继续与汉朝为敌,全力争夺
西域控制权,但一直被汉朝
追着打,一路向西撤退,最
终被消灭。
王莽篡汉期间,匈奴获
得复兴机会。但在复兴道路
中,匈奴单于犯下战略性失
误,导致再度内讧和分裂。
推翻王莽而重建的汉朝却复
兴起来。南匈奴归附东汉,
北匈奴被消灭,匈奴相似的
历史重演了。但是,东汉没
有重复西汉对南匈奴的错误
,而是加强对南匈奴的控制
,导致南匈奴人复兴梦想根
本无机会实现。
在复兴匈奴成为绝望时
,西晋爆发八王之乱,实力
在内乱中严重削弱,各少数
民族趁机进入中原腹地。南
匈奴人后裔刘渊趁机高举“
兴汉反晋”旗号复兴匈奴。
不过,刘渊死后,其子孙以
及石勒、石虎等人残暴杀戮
,导致复兴匈奴梦想昙花一
现。
南匈奴另一支后裔匈奴
铁弗部和匈奴别部沮渠氏也
抓住时代机遇崛起。他们依
然残暴杀戮,复兴匈奴依旧
昙花一现,最终被鲜卑人消
灭。在长城内外,匈奴人的
背影永远消失了。
南匈奴后裔多次风起云
涌,北匈奴后裔也毫不逊色
。北匈奴部分残部归附鲜卑
人,形成鲜卑宇文部。宇文
部人坚称自己是鲜卑人,在
北朝后期建立北周,为隋唐
出现盛世奠定了基础。他们
不承认自己是匈奴人,他们
的历史记载在鲜卑史中。
还有一部分匈奴人的历
史,即北匈奴残部后裔西逃
到欧洲的那部分。他们在“
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领下,
暴虐罗马帝国,创造过辉煌
历史,但与本书主体关联不
大,作为附录列于书后,仅
供喜好者参阅。
本书是历史普及读物,
通俗易懂是基本特征。在学
术方面,受限于本人研究历
史水平,难免有疏漏之处,
希望朋友们交流指正。
导语
中华儿女为何被称为汉族人?为何要修筑万里长城?为何要开通丝绸之路?汉朝之所以变成中国几千年历史代表性最强大的王朝,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其强大的对手——匈奴。本书介绍了匈奴的发展史,介绍了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强势军事打击下,匈奴如何从高光时刻跌落下来,不断丢失要地,实力受损,从强大走向衰弱,最终走向分裂,不得不臣服于汉朝。
还有一部分匈奴人的历史,即北匈奴残部后裔西逃到欧洲的那部分。他们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率领下,暴虐罗马帝国,创造过辉煌历史,但与本书主体关联不大,作为附录列于书后。
精彩页
第一章 铁血生存,草原催生游牧民族融合体
匈奴人是白种人,还是黄种人?两种说法都有各自证据,也都无法说服对方。为什么呢?因为匈奴人起源于夏朝灭亡逃到草原的那部分后裔,后来不断兼并融合黄种人部落和白种人部落,形成跨人种的匈奴民族融合体。
1.农牧之争,炎黄苗裔发展出游牧文明
中华民族历史是一部不断融合发展的历史。它历史悠久,传承连绵不断,在古代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这些灿烂的古文化,不仅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古农耕文明,也包括对古农耕文明造成冲击的游牧文明,或者半农半游牧文明。
中原古老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主体,但中华文明也包含游牧文明和半农半牧文明。这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而是历史真实的一种存在——夏朝灭亡后,部分遗民逃到北方草原,长期与中原隔离,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了与中原农耕文明不同的游牧文明,并进而建立匈奴帝国,在中国史以及世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很多人都知道,秦朝痛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防御匈奴;汉朝先与匈奴和亲,后来汉武帝刘彻指挥汉军击败匈奴,使得汉朝后来发展成超级无敌的王朝。但很少有人知道,匈奴人是华夏子孙的一支,匈奴人与中原人的征战,或者说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竞争,不仅催生了中国古代最伟大工程——万里长城,还促使丝绸之路全线开通,迫使汉朝形成国家民族主义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文明几千年长久不衰的重要精神力量。 毫无疑问的是,匈奴人是游牧民族,与马为伴,以放牧为生,按照季节和水草迁徙而居。在茫茫草原,他们与牛羊马群为伴,有肉吃,有奶喝,不需要耕种,不需要读书识字,也不需要固定住所和建筑城堡,以及研究各种技术。他们只需根据经验看天气,寻找水草丰沃并足以供牛羊马和人待在那里的草场,能及时赶着牛羊马迁走,能饲养牲畜和骑马,就具备了生存的基本条件。
谁也不曾想到,这群与中原人生活状态相差极大的匈奴人,其远祖曾是中原正统王朝夏朝的统治者。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根据记载,商汤灭夏后,将夏桀流放到南巢。三年后,夏桀死去,他儿子淳维(有的书上称为獯鬻)带着夏桀的妻妾和部众逃到北方,在茫茫草原以放牧为生。经过长期繁衍生息,这部分人逐步形成匈奴族。也就是说,匈奴族祖先为夏朝遗民的一支。
当然,匈奴人并不全部是夏后氏的后裔。随同淳维出逃的是一大批人——有臣属,有奴仆,有亲属,还可能有其他追随者。不过,这并不影响匈奴起源于华夏的事实。在中原人看来,商朝取代夏朝是天命所受,夏朝遗民属于“天之弃民”,不臣属于商朝而北逃,就是不忠,是“化外之民”。
正因为如此,山戎、猃狁、荤粥等,也被中原人看作匈奴。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人,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这种看法在史学界没有定论,但匈奴人是夏朝人后裔,获得了普遍的认同。
中原人将夏朝人后裔匈奴与北方游牧部落看作同一民族,并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匈奴人并没继承夏朝崇尚德治的传统,也没进一步发展夏朝文化传统,而是为适应草原生活,发展出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文明。匈奴人住在草原,以游牧为业,与马、牛、羊、骆驼、驴、骡等一起逐水草而居。他们放弃了祖先的农耕生活方式,也放弃了祖先的文字,彼此之间用语言口头约定事情。匈奴孩子从小就与牛羊为伍,学习骑羊、骑牛、骑马,学习射箭、打猎。成年匈奴人身强体壮,擅长骑射,平时一边放牧,一边打猎,遇到战事时,他们就披挂上马,带着兵器出征,迅速组建成骑兵队伍。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战斗力和机动能力强。匈奴人的生活环境使得成年匈奴人的骑术和射技都比较高超。加上匈奴人长期兵民一体,每个匈奴人都因长期练习骑马射箭而成为天然的骑兵。因此,匈奴遇到战事,百姓人人都能立即驱马上阵,迎战敌人。
匈奴人的价值观念与中原人大不一样。他们崇尚强者,信奉利益第一和生存第一。与中原人讲究师出有名、替天行道不同,匈奴人作战以利益为准则。作战顺利时,他们发起凶猛进攻,大肆抢掠,而不利就四散逃走,不以逃命为耻。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3:3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