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收录张伯驹的诗词文创作和谈艺杂著。诗词文创作包括:《红毹纪梦诗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丛碧词定稿》;谈艺杂著包括:《丛碧词话》《素月楼联语》《春游琐谈》《丛碧书画录》《乱弹音韵辑要》。书首有代序《尘劫难移爱国志》,书末有附录《张伯驹生平简表》,二者均为张伯驹女婿楼宇栋所撰。本书充分展现了张伯驹在诗、词、书、画各文艺领域的精深造诣。 目录 尘劫难移爱国志(代序) 红毹纪梦诗注 续洪宪纪事诗补注 丛碧词定稿 丛碧词话 素月楼联语 春游琐谈 丛碧书画录 乱弹音韵辑要 附录:张伯驹生平简表 序言 张伯驹(1898—1982) ,号丛碧,别署春游主人、 好好先生,1898年2月12日 生于河南项城的官宦世家, 本名家骐。其本生父张锦芳 ,曾任清度支部郎中。六岁 时过继给伯父张镇芳,改名 伯驹,即随父去天津入塾读 书。张伯驹幼年时聪慧过人 ,九岁能诗,被称为“神童” 。此一时期他开始接触京剧 ,并产生了持续一生的浓厚 兴趣。张镇芳曾署直隶总督 兼任盐业银行董事长,又与 袁世凯有姻亲,张伯驹十八 岁时人袁世凯举办的中央陆 军混成模范团学习,二十岁 毕业即任安武军全军营务处 提调,二十八岁时他退出军 界,任盐业银行经理兼总稽 核。三十岁时他得到平生第 一件藏品——康熙御笔“丛 碧山房”横幅(因自号“丛碧 ”),从此便一发不可收, 倾其心血致力于收藏,被启 功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民间收藏第一人”。 他在这一时期开始向余叔岩 学京剧,并倾力填词,后来 在这两个领域都取得了骄人 的成绩。又与袁世凯二公子 克文交好,与张学良、溥侗 、袁克文一起被称为“民国 四公子”。 1949年后张伯驹历任故 宫博物院专门委员,国家文 物局鉴定委员会委员,吉林 省博物馆副研究员、副馆长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等。 1956年后他把自己倾尽心 血和财力珍藏的包括晋陆机 《平复帖》,唐李白《上阳 台帖》、杜牧《张好好诗》 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 、黄庭坚草书卷等国宝,陆 续无偿捐献给国家,实现了 “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 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 绪”的收藏理想。张伯驹是 位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 词人和京剧艺术家于一身的 文化奇人。 2013年,张伯驹先生115 周年诞辰之际,经其女张传 躲女士和女婿楼宇栋先生授 权,我社将其作品结集成《 张伯驹集》出版,以资纪念 。该集收录了张伯驹现存作 品,共八种:《红毹纪梦诗 注》、《续洪宪纪事诗补注 》、《丛碧词定稿》(包括 《丛碧词》、《春游词》、 《秦游词》、《雾中词》、 《无名词》、《续断词》) 、《丛碧词话》、《素月楼 联语》、《春游琐谈》、《 丛碧书画录》、《乱弹音韵 辑要》。其中《素月楼联语 》我社曾出过单行本,《续 洪宪纪事诗补注》曾收人我 社出版的《洪宪纪事诗三种 》,另外几种作品亦曾经出 版,该次结集即以诸通行本 作为底本。唯《乱弹音韵辑 要》虽曾在20世纪60年代 被改为《京剧音韵》出版过 ,然该集仍以最初在《戏剧 丛刊》第二期、第三期上连 载者为底本并施以标点。《 丛碧词定稿》以文物出版社 2008年版《张伯驹词集》 为底本,其中标点系楼宇栋 、楼宇烈所加。诸作品非成 于一时一地,内容上虽偶有 重复之处,亦均保持原貌, 不作改动。《红毹纪梦诗注 》、《续洪宪纪事诗补注》 两种收诗众多,为便于读者 查阅,收入该集时每首前加 了编号。该次结集还做了校 订、刊误工作,书中显误径 改,存疑处则出页下注。 今改用简体字重排此集 ,以飨读者。唯《乱弹音韵 辑要》一种,鉴于韵书用字 的特殊性,仍保留原版繁体 字、异体字,不以通用文字 规范简化。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