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海吃客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石磊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谈老上海的物事、上海的男人与女人,并以戴大年、夏书亮、俞远明等人物为单篇,书写他们口中的上海往事。全书使用原汁原味的沪语进行写作,描写生动,情景鲜活,是一部风格独特的海派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石磊,60后上海女作家,太太党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是《新民晚报》和《东方航空》杂志的专栏作家,在上海《新民晚报》主笔“本埠生活录”专栏多年,被誉为海派中产代言人。作品擅长描述都会人生,笑谈中年哀乐,文字痛快淋漓,文意柔软妩媚,广受读者追捧。已出版《太太党人》《舌尖上的私房菜》《好好爱》《中等姿色》《向上海学习》《上海儿童地图》《上海女人私房事》等图书。
目录

上海的吃
老前辈府上的食事纷纷
老派上海人
一人食,二人食,三人食
祖母的虾圆
吃客们
一朵梅雨诗
窈窕夜局
王孙的菜单
上海的营养三餐
一个人的法兰西
天使、藕汀、盐城狮子头
上海滩,吃中饭
暮春的笋豆、燕皮、小脚粽
酒肉和尚煨冬瓜盅
小姐是鲫鱼,姨太太是鳊鱼
茶楼,换糖,伦教糕,以及裁缝司务
荤粉皮
旧茶馆,樱笋厨,马后桃花马前雪
清福
黑木的晚饭
上海的人
上海杨家
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上海老男人的层峦叠嶂
法租界的旧信
小月团团古
男人都是高中生
民国男人们的闲情偶寄
礼拜六的好人好事
当女人领导男人
礼拜二的饮食摸索
包子三题
滔滔嫁女
礼拜三的娘舅
六太太
小楼轻寒 书声仍稠
滔滔的敦煌往事
乔老爷,乔奶奶
看病记
从装心脏支架开始的一次长征
一场轰轰烈烈的起死回生
90岁汪家伯伯跌倒后
拾珍:老上海的家教
戴大年先生
夏书亮先生
楼崚先生
俞远明先生
后记
序言
写吃,是一回事;写吃
客,是另外一回事。
吃客二字,灵光是灵光
在一个“客”字上。待食物客
客气气,谦退雍容,无微
不至。四季晨昏,三餐饮
食,于每一日的鱼肉蔬果
以及汤羹饼饺,总总是客
,不是主。敬天,惜物,
虚怀若谷,了然边界在哪
里。那份自知之明,是清
秀,亦是清醒,尤其是于
酒足饭饱的酣然一刻。
吃好每一餐饭,善待每
一个碟子,常常让我们穷
尽了心和力。垂首想想,
古往今来那些万能的外婆
们,衣也翩翩,发也翩翩
。而这样的精疲力尽,我
是如此喜欢。
此时此刻的上海,老克
勒走地泛滥,而懂经吃客
竟不常有。于万丈红尘里
,蓦然邂逅一枚两枚健饮
健啖的吃客,仿佛绝对不
是一件经常会发生的好人
好事。沉静、寡言、见多
识广,是我比较偏爱的吃
客风格。
与各路吃客并肩饮食,
于推杯换盏的缝隙里,记
录繁花着锦的食与客,于
我,常常如同奔跑一局路
漫漫的马拉松,丰盛到精
疲力竭之后的轻脱、松爽
,以及“天啊我居然奔到了
终点”的不可置信,轻易便
让人上瘾。
本书衍生的两个分支,
看病与家教,自然亦是得
自饭桌间吃客们的散漫话
题,精彩到我需要将它们
各自列成篇章,殷勤书写

等到年过半百,才恍然
,我所有的饮食教养,原
来统统得自父母。童年的
食育,营养了我的一生。
感恩父亲母亲。
导语
本书是一部反映上海人、事、物的风物志。通过“上海的吃”“上海的人”“看病记”“拾珍:老上海的家教”四个部分,展现出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历史记忆、饮食文化、艺术情调。作者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讲述身边上海人各自迥异的人生故事,如同一只丰富多彩的观察镜,从个体反映出城市的文化气质。
后记
《上海饭局》之后,有
了这册《上海吃客》。辗
转流连于饭桌左右,营养
我的,当然不仅仅是餐盘
里的葱?大排与清蒸带鱼,
无数挚友的长篇叙述,珍
贵、沉着、聪明、诙谐,
没有你们的信任,没有你
们这些灯前月下、茶烟酒
盏里的凝神讲述,这里的
字字句句,是没有可能斐
然成章的。谢谢你们的这
些细节琳琅、密密麻麻的
讲述,让倾听和记录的我
,一度仿佛成了你们的家
人和知己,这种感觉,是
无与伦比的。
非虚构的写作,让我比
较偏爱,是因为于每一次
的写作过程中,都会被大
量的营养汹涌淹没。人到
中年,从来不必担心会把
自己写空、写枯竭。
亦感慨,上海真是一座
卧虎藏龙的宝都,层出不
穷的人杰,波澜壮阔的故
事,常常在转弯拐角处,
让我一头撞上,难舍难分

有幸与书亮挚友再度合
作,他的这些“香海”油画,
越来越精彩,越来越焕发

我亲爱的主编楼岚岚小
姐、可亲可爱的责任编辑
石佳彦小姐,她们为此书
贡献了大量宝贵的心力和
时间,没有她们的努力,
不会有这册《上海吃客》

感恩所有的遇见,我是
如此地珍惜这一切。
精彩页
老前辈府上的食事纷纷
承蒙师兄友人们提携,秋夜赴老前辈府上食饭饭。上一次来,还是半年之前的三月夜,一个恍惚,白驹过隙,人生何其匆匆。
老前辈高年健硕,治一手极精、极别致的佳肴,人是万般低调,菜是千种妩媚,于默不作声中飞觞滴金,成就本埠一则默诵的传奇。
当晚小宴,老前辈一盅羊肚菌清炖鲍鱼狮子头,硕硕一枚葵花狮子头,细切粗斩,入口即化,色与味,无不优雅至极。明明是肉,偏偏食出鱼的细洁鲜滑,以及弱不禁风。中国饮食的最高境界,常常让我思考到哲学的缤纷层次。狮子头内的鲍鱼细粒,令滋味更为繁复幽微,回味隽永,真真一言难尽。老前辈讲,为了夜饭这颗狮子头,一早六点就在厨房里忙了,加了鲍鱼细粒的狮子头,炖好了,不散开,真功夫。
葱烧辽参,酥炸牛蒡细丝,赛螃蟹,老前辈大菜小菜,件件拿手,样样有来历,食来佩服不已。不过,老前辈府上食饭饭,最过瘾,还不是食,是听老前辈闲话古今,一字一句,统统都是闻所未闻的珠玉精彩。
讲一则炒花生,宫廷制法,御厨手段。“择山东的大花生,先泡四个钟头,去皮晾干,冷油下锅炒,缓缓炒,油温一点一点上来,炒透了,不要停,关了火,继续炒,把油温炒到凉,才罢手。这样炒出来的花生,侬吃吃看,多少好吃。下个酒,一流。我每次坐长途飞机,炒很多带上飞机,空姐们分分,大家一路肩并肩飞过去。”
再讲一则龙井茶。“龙井侬吃过的吧?龙井如何叫泡得好呢?拿大一点的茶壶,浸在冰水里,浸透。落足一两半的龙井茶叶,80度滚水,徐徐冲下去,泡透了,侬吃吃看,这个么,叫吃龙井茶了。”我听完,不胜神往。日本人泡玉露茶,也是这个思路。取60度滚水,足足慢泡五分钟,拿玉露的鲜味,倾力逼出,饮起来,仅仅一口而已,唇齿之间的那个极致鲜美灵逸后味无穷,堪比醇酒。老前辈讲述的这种龙井泡法,想来跟玉露有异曲同工之趣。
讲陆俨少食牛肉面。20世纪80年代初,日子稍稍好过一点,老前辈携陆俨少去延安饭店吃东西,当年延安饭店是著名的军区保供单位,傲立于上海美食的巅峰。他家最出名好吃的,是一碗牛肉面,海海一大碗,完全革命军尺码,外头哪里吃得到?老前辈指指面前的牛肉面,问陆俨少:“侬吃得掉吗,这么一大碗?”陆俨少答:“我试试看。”老前辈留下陆俨少和牛肉面,自己出去转了一圈,等回转房间来,只见陆俨少拿一海碗牛肉面食得干干净净,倒把老前辈吓了一跳。“还有五只鱼肉饺子,侬不要笑,侬肯定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饺子,陆俨少统统吃光了。”一屋子人,听了纷纷地笑。这个往事,最令人吟味,是陆俨少的答句,“我试试看”。四个字,形神兼备,道尽劫后余生的知识分子,那种谨慎,那种最后的一点点体面。我实在想不出,还有比这四个字,更具时代性和人类性的答句。一枚稳准狠的细节,坚韧不拔地立在我的记忆里,永垂不朽。
老前辈讲:“侬喜欢听我讲,格么下趟下午来吃茶,晚上吃过夜饭,我有点累了。”
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1: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