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2006年,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印裔英国首富旗下的米塔尔钢铁公司宣布,出价230亿美元“恶意收购”全球排名第二的欧洲钢铁企业安赛乐钢铁公司,一场史诗级的商业战争就此打响。 围绕并购,两大公司展开全面对决,诸多商业巨头、国家元首、投资银行、智囊团队纷纷登场,各种谋略、权术、智慧、博弈逐番上演,在欧洲政治、经济、金融领域掀起一场大地震。在这场不被看好的交易中,米塔尔钢铁公司如何顶着诸多阻力,成功将安塞乐收入囊中? 作者以生动笔力,精彩呈现了这场世纪交易。其间过程一波三折,惊心动魄,堪称一部描述当代产业竞争的国际大片。 作者简介 蒂姆·布凯(Tim Bouquet),记者,作家,编辑,电台主播,著名媒体《电信杂志》和《泰晤士报》撰稿人,采访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目录 引子 1 初次交手 2 抛出橄榄枝 3 米塔尔钢铁公司的崛起 4 合作无望,转向并购 5 收购的“奥林巴斯计划” 6 组建并购团队 7 突然宣战 8 新闻发布会 9 卢森堡大公国 10 意料之外的漏洞 11 反收购战打响 12 针锋相对 13 俄罗斯最年轻的亿万富翁 14 卢森堡政府出手 15 反击“经济爱国主义” 16 各出手段 17 顶级银行要入局 18 法国之行,成果可喜 19 收购法的博弈 20 寻找“白衣骑士” 21 安赛乐的估值 22 印度政府的助攻 23 激烈搏杀 24 黑白骑士的角力 25 攻坚战 26 错失良机 27 安赛乐的好消息 28 年度股东大会 29 决战前的准备 30 收购正式启动 31 抢先一步 32 背水一战 33 股东震荡 34 谈判时机已到 35 股票回购计划 36 回购大势已去 37 三方对局 38 最后的拉扯 39 艰难的胜利 40 圆满落幕 41 安赛乐米塔尔公司 后记 致谢 序言 本书的灵感要从2006年2 月说起。那是一个星期天的 早晨,天气有些湿润,蒂姆 和拜伦二人在西迪恩学院( West Dean College)的一 个周末写作训练班上课。这 座学校毗邻西萨塞克斯郡的 奇切斯特,其塔楼形的校舍 由石料和燧石修筑而成,外 观宏伟,掩映在2400公顷 郁郁葱葱的公园和农田之间 。西迪恩庄园曾是已故诗人 、作家爱德华·詹姆斯 (Edward James)的住所 ,后改建为这所专注培养创 造性艺术、装饰艺术和表演 艺术人才的学院。詹姆斯用 他继承的家族财富大力支持 超现实主义艺术创造,赞助 的对象包括萨尔瓦多·达利 (Salvador Dali)等艺术家 。庄园房间里陈放着大量的 绘画及雕塑作品、家具和毛 绒玩具,这正是詹姆斯富于 生活情趣的生动写照。 上午课间休息时,老师 蒂姆和学生拜伦坐在一摊周 日的报纸中间,谈起了钢铁 业巨贾、英国首富拉克希米 ·米塔尔。和詹姆斯的超现 实主义截然不同,拉克希米 是典型的务实派。最近,他 启动了一项大胆的竞标,准 备恶意收购全球第二大钢铁 公司一总部位于卢森保的安 赛乐公司。 交谈中,蒂姆和拜伦发 现彼此都对这一话题颇感兴 趣。当时,蒂姆正在为《每 日电信》杂志撰写一篇关于 拉克希米的文章;他希望自 己能成为首位为拉克希米写 书的专题作家。而拜伦恰巧 受命以中立的身份,为拉克 希米收购目标安赛乐公司的 最大股东——卢森堡政府提 供公关战略方面的咨询,从 而有机会见证卢森堡这场如 火如茶的收购战。 直到初夏的几个月里, 他们才真正着手准备本书的 面世。此前蒂姆在准备《每 日电信》杂志的文章资料时 ,已对拉克希米、他的儿子 阿蒂亚和他们最亲密的同事 、咨询专家和友人进行了独 家采访。他和拜伦都深信, 尽管国际媒体关于米塔尔钢 铁公司恶意收购安赛乐公司 的报道铺天盖地,但这一事 件毕竞牵涉了形形色色的名 流英才,其中定有种种秘闻 隐情,尚不为人知。他们也 深知,这本书绝不会是一部 枯燥寡淡的商科教材,而是 一个壮丽曲折的传奇叙事, 参演其中的有6位亿万富豪 、众多世界顶尖的投资银行 家、数百名国际律师和7个 国家的政府元首。文中讲述 了在私人机场举行的数次秘 密会谈、对于舞弊行为的多 项指控、很多人与其平日形 象大相径庭的所作所为,其 中涉及的金钱和财富更是天 文数字,令人膛目结舌。这 是一场充满文化冲突和商业 间谍活动的战争,甚至还有 一些关于种族主义的指控。 但要揭开这次收购的幕 后故事,就必须与米塔尔和 安赛乐两家公司的高管人员 及其各自的顾问团通力合作 ——这些人的名字放在一起 ,足足能填满两大本通信录 。对于许多银行家、律师和 公共关系顾问来说,米塔尔 钢铁公司对安赛乐公司的收 购是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其 胜负决定着他们所谓的“终 局交易”。因此,他们也虔 诚地将其称作“决战”。这场 交易浩大的规模、错综复杂 的局面和强大的攻击性,在 他们的整个职业生涯中是绝 无仅有的。现在,他们中的 大多数人,有胜利者,有失 败者,也有其他的主要当事 方,都已准备好要发声了。 2006年7月到8月,蒂姆 和拜伦在紧锣密鼓的日程安 排下,访谈了50余人次,足 迹遍及伦敦、卢森堡、巴黎 、米兰、布鲁塞尔和比利时 根特附近的西德玛 (Sidmar)钢厂;他们还 对加拿大汉密尔顿省和安大 略省、美国、荷兰、印度和 莫斯科等地的相关人士展开 了一系列电话采访。为了挖 掘信息,两位作者涉足全欧 洲最高端的会议室、高档酒 店、高级餐厅、不计其数的 机场,还有一座军人公墓。 本书中的很多受访者和人物 都是首次公开现身。出于机 密性和保护受访者利益的考 虑,蒂姆和拜伦今后也不太 可能再做类似的采访了。 本书不同于其他的商业 书籍,它更像是一部惊悚小 说,情节步步深入,映射出 全球化给钢铁行业这一具有 重要影响而又鲜为人知的行 业所带来的巨大震荡。此次 收购战重塑了钢铁行业的全 球布局,是股东民主在欧洲 大陆奏响的凯歌。其过程一 波三折、惊心动魄,在作者 的笔下更是成了一部国际大 片,情节引人科胜,演员巨 星云集,其中许多人物及其 背景都充满着异域色彩。每 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机遇 。有的人在正确的时间出现 在了正确的地方,而有的人 误打误撞卷了进来,给故事 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 有的人在这一过程中发迹。 除此之外,整个事件也带着 一丝奇幻色彩,出现了一些 不合逻辑或者出人意料的情 节,使故事更具有超现实主 义的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