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教材由理论和实验两大部分组成,体现了生理学实验性极强的学科特点。理论部分共十三章,每个章节均包括学习目标、正文、知识链接、课堂互动和复习思考题等内容;实验部分介绍了21种实验方法。实验部分主要精选了与临床关系密切,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相关的项目。在各章节内容中,注重用相关的生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解释临床上的问题,突出生理学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较好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 全书通过融合教材的形式,补充了纸质教材难以包含的课程PPT、知识导览、扫一扫测一测、思维导图、复习思考题答题要点等相关数字资源。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联系实际,重点理解、掌握有关知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一、生理学研究的对象 二、生理学的任务 三、生理学与医学的关系 四、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五、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第二节 生理学简史 第三节 生命的基本特性 一、新陈代谢 二、兴奋性 三、生殖 四、适应性 第四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一、内环境及其稳态 二、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三、机体调节的自动控制原理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膜结构与跨膜转运 一、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 二、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膜受体功能 一、受体 二、细胞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第三节 细胞生物电 一、静息电位 二、动作电位 三、动作电位的传导 第四节 肌细胞收缩功能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 二、肌细胞的收缩原理 三、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一、红细胞的生理 二、白细胞的生理 三、血小板的生理 第三节 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 一、血液凝固 二、纤维蛋白溶解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一、血型 二、输血原则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三、心脏的泵血功能 四、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五、心音和心电图 第二节 血管生理 一、血流动力学规律 二、动脉血压与脉搏 三、静脉血压与血流 四、微循环 五、组织液生成与回流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第四节 器官循环 一、冠脉循环 二、脑循环 三、肺循环 第五章 呼吸生理 第一节 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结构基础 二、肺通气的动力与阻力 三、肺通气功能的评价 第二节 气体的交换 一、气体交换的原理 二、肺泡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三、组织与血液之间气体交换 第三节 气体的运输 一、氧的运输 二、二氧化碳的运输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二、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第六章 消化与吸收 第一节 消化道的运动 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 二、咀嚼与吞咽 三、胃的运动 四、小肠的运动 五、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第二节 消化液及其作用 一、唾液及其作用 二、胃液及其作用 三、胰液及其作用 四、胆汁及其作用 五、小肠液及其作用 六、大肠液及其作用 第三节 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社会心理因素对消化功能的影响 第四节 吸收 一、吸收的主要部位 二、吸收的机制 三、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四、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三、体温调节 第八章 肾脏的排泄 第一节 概述 一、肾脏的生理功能 二、排泄和排泄器官 三、尿液的理化特性和尿量 四、肾脏的结构和血液循环特点 第二节 尿生成的过程 一、肾小球的滤过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第三节 尿生成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第四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 一、肾髓质渗透压梯度的形成和保持 二、尿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 第五节 尿的输送、贮存与排放 一、排尿反射 二、异常的排尿活动 第九章 感觉生理 第一节 概述 一、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概念 二、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第二节 眼的功能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三、与视觉生理有关的其他问题 第三节 耳的位听觉功能 一、耳的听觉功能 二、内耳前庭器官的位置觉功能 第四节 嗅觉、味觉和皮肤感受器的功能 一、嗅觉感受器的功能 二、味觉感受器的功能 三、皮肤感觉感受器的功能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一般功能 一、神经元 二、神经胶质细胞 第二节 突触传递 一、突触的结构 二、突触传递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四、反射弧中枢部分的活动规律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二、大脑皮质的感觉代表区 三、痛觉 第四节 神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