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伤寒论》为东汉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学理、法、方、药较为完备的临床宝典。六经辨证贯穿《伤寒论》始末,是其精髓所在,也是中医辨证施治行之有效的方法论。 《〈伤寒论〉六经辨证速成》最大特色是能使读者快速学以致用,快速提高临床诊疗水平,让文字古奥、条文繁多的经典易学易懂。 本书是作者蔡长友副主任医师经多年临床实践总结,提出六经、六病、六证、六脉、六法、六方的精髓概要。面对疾病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六经辨证的思维方法简明而清晰,把疾病概括为六大系统、六大病位,拓展了六经病的临床意义,解锁了经典与临床相脱节的困惑,为读者迅速迈入中医大门及中医疗效瓶颈的突破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书内容新颖,学术观点鲜明,临床实用性强,其中部分学术观点为作者多年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之心得,适合中医经典的研究者、中医临床医师及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蔡长友,男,副主任医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民间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坐诊专家,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创新教材《中医思维学》副主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成人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拥有学院教育及秉承家传的研修经历,多年来致力于研习中医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并继承发扬。据医圣仲景六经辨证学术思想,经多年实践总结,创立颇具特色的“六经医学”,编写出版著作《伤寒论启慧》。2022入选《国医年鉴·中医药名人榜》,传播学术的足迹遍及国内外。 临证诊疗以大刀阔斧而又不失简洁轻灵的风格著称,对内、外、妇、儿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诊治独具心得。 目录 第一章 六经本能与病位 第一节 六经本能 第二节 六大病位 一、太阳经腑病位 二、阳明经腑病位 三、少阳经腑病位 四、太阴经脏病位 五、少阴经脏病位 六、厥阴经脏病位 第二章 六经的命名 一、太阳 二、阳明 三、少阳 四、太阴 五、少阴 六、厥阴 第三章 六病及六证 第一节 六病 一、太阳病 二、阳明病 三、少阳病 四、太阴病 五、少阴病 六、厥阴病 第二节 六证 一、太阳病主抓之证 ◆太阳中风——怕风案例 ◆太阳伤寒——发热案例 ◆太阳寒水——咳嗽案例 ◆太阳寒包热——高热反复案例 ◆太阳蓄水——膀胱炎案例 ◆太阳蓄血——哭笑无常案例 二、阳明病主抓之证 ◆阳明表证——鼻炎案例 ◆阳明热证——怕热多汗案例 ◆阳明热证——口渴烦躁案例 ◆阳明腑证——肠梗阻案例 ◆阳明腑证——狂躁证案例 三、少阳病主抓之证 ◆少阳经证——反复发热案例 ◆少阳腑证——胆囊炎案例 ◆少阳兼阳明——抑郁症案例 四、太阴病主抓之证 ◆太阴虚证——胃脘胀案例 ◆太阴虚证——胃脘隐痛案例 ◆太阴热证——口甜多汗案例 ◆太阴寒证——腹痛案例 五、少阴病主抓之证 ◆少阴寒证——腰痛案例 ◆少阴热化——失眠案例 六、厥阴病主抓之证 ◆厥阴寒证——关节冷痛案例 ◆厥阴寒证——吐口水冷涎案例 ◆厥阴热证——面红目赤血压高案例 第四章 六脉 第一节 太阳病脉——浮 第二节 阳明病脉——洪 第三节 少阳病脉——弦 第四节 太阴病脉——缓 第五节 少阴病脉——迟 第六节 厥阴病脉——细 第五章 六大法 仲景六法导言 第一大法——开鬼门 ◆偏头痛案例 ◆脑梗死案例 第二大法——洁净腑 ◆前列腺增生案例 第三大法——去菀陈荃 ◆急腹症案例 ◆他病兼腑证——下肢肌肉萎缩案例 ◆隐性腑证——月经淋沥不尽案例 第四大法——温肾阳 ◆双下肢无力案例 ◆不孕症案例 ◆三阳佐温法——四高症案例 ◆六经佐温法——HPV阳性案例 ◆六经佐温法——痔疮案例 第五大法——实脾土 ◆实脾土——急性哮喘案例 ◆实脾土——皮下出血案例 第六大法——营卫调和 ◆营卫小虚——低热案例 ◆营卫大虚——虚劳病案例 ◆营卫久虚失和——顽固性皮肤病皮疹瘙痒案例 第六章 六方 第一节 太阳篇——麻黄、桂枝类方 一、麻黄汤 二、桂枝汤 三、小青龙汤 四、大青龙汤 第二节 阳明篇——葛根、石膏、黄硝类方 一、葛根汤 二、白虎汤 三、小承气汤 四、大承气汤 第三节 少阳篇——柴胡、黄芩类方 一、小柴胡汤 二、大柴胡汤 三、柴胡芒硝汤 四、柴胡桂枝干姜汤 第四节 太阴篇——芍药、干姜、桂枝类方 一、理中汤 二、小建中汤 三、桂枝加芍药汤 四、半夏泻心汤 第五节 少阴篇——附子、细辛、干姜类方 一、四逆汤 二、麻黄附子细辛汤 三、真武汤 四、黄连阿胶汤 第六节 厥阴篇——吴茱萸、细辛、附子类方 一、吴茱萸汤 二、当归四逆汤 三、乌梅丸 附录 附一:略谈蔡氏经方临证合方思路 (一)以六经为根基,加减合方 (二)全合方与取方意 (三)整体局部从属把握合方 附二:六经辨证简明歌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