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跨文化艺术史命名的专著。作者集十年之功,跨越东西,纵横数万里,穿越美术、工艺、思想与文学等不同领域,以丰富的案例和细腻的图像分析,集中探讨欧亚大陆两端中国与波斯、意大利诸国之间的艺术与文化交流,以及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媒介竞争和跨媒介生成现象,具体演示了跨文化艺术史研究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本书提出“丝绸之路上的跨文化文艺复兴”的观念,将意大利文艺复兴和现代世界的开端,视为一个与丝绸的引进、消费、模仿和再创造同步的过程;认为是世界上的多元文化在丝绸之路上,共同创造了本质上是跨文化的文艺复兴。本书还探讨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的可能性,即艺术史是一部围绕着艺术作品而展开的“微妙的历史学”和“有限的总体史”,也是一部以展览形式出现的“可视的艺术史。 作者简介 李军,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跨文化艺术史家。曾任巴黎第一大学、法国国家遗产学院、哈佛大学艺术史系高访学者,哈佛大学佛罗伦萨文艺复兴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客座教授。 出版专著《可视的艺术史:从教堂到博物馆》《穿越理论与历史:李军自选集》《出生前的踌躇:卡夫卡新解》《希腊艺术与希腊精神》《家的寓言:当代文艺的身份与性别》,译著《宗教艺术论》《拉斐尔的异象灵见》等。主编《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我们可以这样解读艺术吗?》,以及“眼睛与心灵:艺术史新视野译丛”等。策划并担任大型国际展览“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2018,湖南省博物馆)以及“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2018,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总策展人。 目录 导论 从图像的重影看跨文化艺术史 一、图像与重影 二、什么是跨文化艺术史? 三、本书的构成 第一编 跨越东西:丝绸之路上的文艺复兴 第一章 “从东方升起的天使”: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的图像程序 一、图像制作的第一阶段(1253-1281)及其鲜明的千年主义倾向 二、约阿希姆主义与中世纪晚期历史神学的变革 三、图像制作的第二阶段(1288-1305)与激进观念的隐匿表达 四、从神学文本到视觉图像 五、东墙图像的秘密 六、下堂图像的印证 第二章 故事的另一种讲法:从阿西西、佛罗伦萨到苏丹尼耶 一、“东方”意味着东方 二、蒙古人与多明我会 三、布鲁内莱斯基的穹顶:从佛罗伦萨到苏丹尼耶 四、蔚蓝色的天穹 第三章 图形作为知识:四幅中国地图的跨文化旅行 一、神圣星空之下的矩形大地:《华夷图》与《禹迹图》 二、一个牛头形世界:《大明混一图》与《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 第四章 图形作为知识:六幅西方地图的跨文化旅行 一、完满无缺的圆形:《伊德里西地图》《T-O图》和《托勒密世界地图》 二、通向伊甸园的道路:《加泰罗尼亚地图》与《弗拉·毛罗地图》 三、通向真理的谬误:托斯卡内利的地图 四、图形与知识之整合:《坤舆万国全图》 五、中国与世界 第五章 犹如镜像般的图像:洛伦采蒂的《好政府的寓言》与楼璹的《耕织图》 一、犹如镜像般的图像 二、《好政府的寓言》的寓意 三、方法论的怀疑 四、“风景”源自“山水” 五、《耕织图》及其谱系 第六章 图式变异的逻辑与洛伦采蒂的“智慧” 一、图式变异的逻辑 二、洛伦采蒂的“智慧” 第七章 蠕虫与丝绸的秘密 一、“蠕虫”意味着什么? 二、为什么是丝绸? 三、“和平”女神的姿态 第二编 跨越媒介:诗与画的竞争 第八章 视觉的诗篇:传乔仲常《后赤壁赋图》与诗画关系新议 一、《后赤壁赋图》:画面场景 二、疑虑与问题 三、《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的关系 四、九个场景与三个段落 五、题跋印鉴和文字考据 六、图像证据 七、厢房屋顶为什么是立起来的? 第九章 风格与性格:梁思成、林徽因早期建筑设计与理论的转型 一、梁、林早期建筑设计风格辨析 二、“现代古典主义”与“适应性建筑”之辨 三、1932年:断裂与延续 四、“结构理性主义”之辨 第十章 建筑与诗歌:林徽因结构理性主义思想之产生的历史契机 一、林徽因的天性与艺术趣味 二、专业语境:艺术史的作用 三、接受的历史契机 四、重奏 第十一章 沈从文四张画的阐释问题:兼论王德威的“见”与“不见” 一、王德威的视觉分析:“左”与“右”的对峙 二、王德威视觉分析中的“不见” 三、王德威文本分析中的“不见” 四、逻辑脉络 第十二章 沈从文的图像转向:一项跨媒介研究 一、“风景”与“色彩”的隐喻 二、偶然侵入生命 三、从《虹霓集》到《七色魇集》 四、《虹桥》:“政治”作为“艺术” 五、绿·黑·灰的历程 六、色彩的“重现” 第三编 探寻方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 第十三章 理解中世纪大教堂的五个瞬间 一、哥特式民族主义 二、结构与技术论 三、象征性解读 四、建筑图像志 五、物质-视觉文化维度 第十四章 阿拉斯的异象灵见 一、“从近处着眼”的艺术史 二、“异象”与“灵见”的变奏 三、《西斯廷圣母》的奥秘 四、小天使为什么忧伤? 第十五章 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 一、叙述的历史 二、物的历史 三、庵上坊:谁的牌坊? 四、图像与文字之辩证 五、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史 第十六章 另一种形式的丝绸之路 一、重新阐释“丝绸之路” 二、为什么选择13—16世纪? 三、从“四海”到“七海”是什么意思? 四、马可·波罗是谁? 五、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 第十七章 探寻可视的跨文化艺术史 一、大学与博物馆的相遇 二、从“陶瓷之路”到“跨文化艺术史” 三、同时叙述内容与形式 四、展览促进学术 五、从学术到艺术 图版来源 参考书目 一、中文部分 二、西文部分 后记 几点零次的感想 一、走出“编译时代”,从现在开始 二、故事总是可以有另一种讲法 三、中央美术学院的跨文化艺术史研究 四、致艺术史的里程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