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舒晋瑜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是《中华读书报》著名记者舒晋瑜追踪采访多位女性作家的访谈记录,受访作家包括宗璞、贺捷生、凌力、叶文玲、陈祖芬、霍达、鲁敏等数十位著名女作家。其中有多位获得茅盾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有数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书从创作、生活和女性等角度透视中国女性作家与文学界,为中国文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专访中所涉及的问题,既是当代文学界的热点,也蕴涵了深刻的文学思想,也将是未来一切文学史研究的可靠的作家自我表白。 作者简介 舒晋瑜,生于山西霍州,祖籍山东博兴。毕业于中国新闻学院。自1999年起供职于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中华读书报》,现为总编辑助理。著有《说吧,从头说起——舒晋瑜文学访谈录》《以笔为旗——军旅作家访谈录》《深度对话茅奖作家》。 目录 宗璞:我想表达我这个时代 贺捷生:用半个世纪追随一场风暴 凌力:历史小说要写历史上可能发生的一切 叶文玲:我追寻生命的暖色 陈祖芬:我的世界是童话世界 霍达:从来没有奢望过经典 叶广芩:人生凄凉,但我注入了温情 张抗抗:我愿这世上的一切诚实坦白 毕淑敏:我精心搭建想象中的世界 王安忆:我对自己的进步是满意的 蒋韵:凭吊的何止是一个传奇 赵玫:我希望保持一种探索的姿态 徐小斌:我属于“自虐型”的作家 马丽华:书写雪域高原的精神生活 残雪:冒险是我的命运,我乐在其中 范小青:写作慢慢地走向自然王国 王旭烽:我想建构纸上的杭州 池莉:从未停止过对写作高度与深度的探索 铁凝:文学最终要向世界传达体贴之情 林白:写作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 陈染:穿越表层生活的维度才是我创作的源泉 迟子建:当作品染上岁月的风霜 叶弥:“越轨的笔致”冲破思想的牢笼 尹学芸:写出对乡村的那份情感和期许 徐坤:与时代同行,为生民立传 葛水平:表现“世俗”是我的宿命 邵丽:任何一种经历都不会被浪费 魏微:我终于等来了这一刻 乔叶:永远保持诚实的写作态度 鲁敏:为创造者的生命之河作传 跋:大树必将成林 导语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里涵盖了“20后”“30后”“40后”“50后”“60后”“70后”作家,六代女作家济济一堂,她们中有茅盾文学奖得主,有鲁迅文学奖得主以及全国各地重要文学奖得主,她们中有许多人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是采访女作家数量较全的深具文学品质的访谈录。 后记 在我的心里,作家不分“ 男作家”“女作家”,只有好 作品、差作品。 为什么要有这么一本《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起 意缘自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阎 纯德先生。他主编《女作家 学刊》多年,常约我做些访 谈,所约的知名女作家,我 多数采访过。阎先生在电话 里一番长谈,说:中国文学 史上还没有过女作家访谈集 ,如果出一本集子将会是中 国文学史弥足珍贵的史料档 案。对于研究者来说,能从 中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 文学精神;对于文学爱好者 来说,能从中了解作家的创 作密码。 阎先生的话打动了我。 正因为女作家们的活跃,女 性文学的繁荣,才形成了文 学界的百花齐放。评论家李 子云曾指出,在打破小说的 某些传统的规范,开拓小说 所表现的内容范围与更新小 说的形式方面,某些女作家 起了很大的作用。如宗璞在 1979年就发表心理小说《 我是谁?》,张辛欣、残雪 、刘索拉等人“先后打开了 一个又一个心理领域:知识 分子心理领域、知识妇女心 理领域、精神异常者的心理 领域、当代某些玩世不恭的 青年人的心理领域”。 有些女作家最初的写作 往往离不开自身的经历,带 有一种暗示或明显的标记, 翻止几页就能判断是女性作 者,她们的情感倾注到笔墨 ,自己的性格变成人物性格 的中心;而随着自身经验和 阅历的丰富,涉及的题材越 来越宽广,虽有可能带着鲜 明的个性烙印,作品所包含 的历史内容、所体现出的思 考,则是完全走出了自我, 能从中感受到作家们力透纸 背的书写中隐含的思想深度 。女作家们貌似柔弱却又坚 韧,性格各异却又有一些共 同之处。她们的作品,不论 是气魄宏大的主题写作,还 是感情细腻的婚恋题材,无 一不包含丰富的社会内容和 强烈的时代感。而她们在描 绘女性面对的无论内部或外 部世界时,或多或少流露出 的女性意识,使她们的作品 在关照时代时显示出不同的 视角与层次。 女作家们在艺术上的勇 敢探索和大胆创新让我感佩 。她们承担着看不见的家务 和看得见的社会职务之余, 无论题材、人物形象还是艺 术手法,无论观察、反映当 代生活,愈来愈视野宽阔甚 至气势磅礴。在文学的世界 ,她们如主宰一切的女王般 高贵而强大。 当前的女作家创作有些 什么特点?其中有哪些成败 得失?书中收入的女作家, 从90岁到50岁,涵盖不同 的时代,采访中涉及的作品 ,也力求能够代表作家本人 的艺术水平和风格。她们的 写作态度和创作特点,基本 都在访谈中有清楚的体现。 年龄最大的宗璞,最富有童 心,幻想畅游世界的她,即 便晚年只有卧游,即便视力 不清,也仍然坚持创作,希 望写出新的童话;中生代的 作家徐坤,暌违8年后写出 的长篇《神圣婚姻》,诙谐 又深刻,犀利又柔和,仍是 当年女王朔的风采,又全然 是新的成熟风貌;还要说一 说我痴迷多年的池莉,当年 的《烦恼人生》打动了我, 追随至今;更不用说迟子建 ,烟火人间弥漫出来的温暖 气息,一直令我持久地感动 。 《中国女性作家访谈录 》均非一日之功,很多人是 20年间数次采访梳理而成, 因而信息量大,内容丰厚, 也更具有文献价值。每一篇 访谈,由文学出发,思维的 触角、谈话的机锋伸向四面 八方;既呈现作家的生活、 创作经历,更能深入了解作 家的创作及作品生成过程。 作家们创作历程中重要代表 作品和获奖作品均有涉及, 可以说,《中国女性作家访 谈录》既是中国女作家的成 长史,也是一部中国文学史 ,甚至可以说是一部中国社 会发展史。书中的每一位女 作家,如涓涓细流汇聚,安 静的溪水变成了汹涌的河流 。她们的作品如浪花翻卷, 迸发出非同寻常的力量,融 入世界文学的大海。在这个 过程中,她们一定看见了我 从青春年少一直写到满目沧 桑,我也见证着作家们的变 化,从青葱的树苗如何成长 为繁茂的大树,看岁月如何 善待她们的才情,却轻巧巧 就绕了过去,使她们写过、 累过,经历了那么多文学世 界的反复塑造或重生,树木 衍化为森林依然姿态优雅、 貌美如花,那是文学赋予她 们的特殊能量。 书评(媒体评论) 舒晋瑜的采访很有文化 含量,又很会抓住问题的核 心,她的亲和力总能从容获 得采访对象的信任和喜欢。 ——宗璞 晋瑜以自己一贯的勤奋 、真诚、专注、严谨,耐心 为中国作家立传。她的访谈 内容丰厚,文学功夫深厚, 不仅要适应作家们各自不同 的表述方式,还需要有能力 解读那些隐藏在语言背后的 思想。这些她都做到了,本 书也因此具有重要的文献价 值,是中国文学史上弥足珍 贵的史料档案。 ——张抗抗 三十几年来,我一直醉 心于拜读舒晋瑜情文并茂的 “作家访谈”。这类访谈,内 容十分丰赡,从作家的生平 、故事,到作家作品内容、 评论及其影响,都是研究作 家、了解作家不可或缺的内 容。 ——阎纯德 最好的作家访谈是创作 和阅读的延伸。晋瑜的访谈 是这方面的一个标杆。 ——残雪 舒晋瑜善且诚,专业和 执着,会使一个不适应媒体 的人也受到感召。 ——林白 女作家的创作已构成共 和国文学图谱中一道道彩色 的经纬。此书收录的诸篇访 谈则犹如散落其间的絮语和 印痕。在睿智与狡黠、率直 与自辨、袒露与追问之间, 我们得以与她们相遇、相知 。 ——戴锦华 精彩页 “我最想做的事情是周游世界。可是如今我只能卧游!”88岁的宗璞说话间朗声大笑,看不出丝毫倦意。她想到唐河父亲的纪念馆去看看。2011年就建造的冯友兰纪念馆,参观的人很多,可她一直没有去过;世界上许多地方她都想去,桂林、希腊……她笑着说,自己只能梦游世界。 实际上,她有过一次中风,为了防止身体再出问题,中风恢复些时,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把未竟的小说结尾写好。 近年来,她的各种作品集源源不断,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她的《风庐散记》,海豚出版社出版了她的童话。她在《关于琴谱的悬赏》《寻月记》《花的话》《总鳍鱼的故事》等作品中,细腻生动地为读者展现了孩子纯洁天真的内心世界。她说,自己很喜欢写童话,写的时候觉得自由,不为现实生活拘泥,全凭想象。 “我这一生,一个求真一个求美。我一直在想,在民国时候常常提的真善美,现在好像不大提了。”宗璞说。她希望历史能够真实,不要瞎编乱造;希望艺术创作能够真的像个艺术品,不是很粗糙的一堆。 曾经有人问她,为什么写小说?她说,不写对不起在身边凝固的历史;为什么写散文?不写对不起胸中的感受;为什么要写童话?不写对不起脑子里的梦;为什么要写诗?不写对不起耳边歌唱的音符。 现在聊可告慰的是,她写了自己想要写的长篇小说。“看我和它谁先到终点吧。生命剩下的已经不多了。”语气既风趣洒脱,又有些许悲凉。 少年时,宗璞读到东坡一首《行香子》,最后一句是“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她觉得这正是自己理想的生活。可是现实生活的纷扰,让她永远也过不上那样的日子。现在的宗璞,自我评价是“一只蚂蚁”,她的写作则像蚂蚁在爬,写一天病两天。可是如果不写完很不甘心。于是每天卧床之余,她仍会坚持一个小时坐在电脑前,继续写作。 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诗词。童年的阅读为宗璞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问:能谈谈童年阅读对您的影响吗? 宗璞:我小时候的阅读分成三个部分: 一是背诗词。我5岁开始上小学,父亲会给我选一些诗,每天早晨背上书包在母亲床前背了再去上学;那会儿背白居易的诗多一些,像《长恨歌》《百炼镜》都背过,因为白居易的诗容易上口。父亲对我有要求,规定每天背多少,但是容易完成,我也很有兴趣一点儿都不吃力。父亲从来不讲,他主张书读千遍,其义自见。 二是儿童读物。那时候读了《格林童话》《爱丽丝漫游仙境》,还有一套少年儿童读物的文库,其中改写的《西游记》非常好读。从前我看的《西游记》很烦琐,一上来就是“有诗为证”。 三是成人读物。那个时候看书也是囫囵吞枣,但是我在八九岁时读《红楼梦》,读了很感动,看到林黛玉死的那章,哭得不得了。还有一些别的书,在小孩子中很流行,比如清代俞曲园改编的《七侠五义》,再就是《隋唐》《小五义》,也读《水浒》《荡寇志》。 问:这些诗词对您有怎样的影响? 宗璞:大致说起来,诗词对我来说非常重要,诗词是我的好朋友,是我的终身伴侣。我父亲晚年时也常背杜甫的诗,现在我也常读。现在很多学校倡导小孩子背诗词,应该鼓励,中国是诗的国家,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P2-3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