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襄阳三线记忆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在统一战线的坚实基础上建立起来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为充分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政协襄阳市委员会把握时代要求,适时推进文史资料工作从以抢救挖掘为主向抢救挖掘与做好经常性文史工作并重转变,从重视史料征集向更加重视史料研究利用转变,使之更好彰显人民政协特色优势,为时代立言,为社会存史,为事业立鉴,组织编纂《襄阳三线记忆》。本书记录襄阳市三线产业的诞生、发展、壮大过程及取得的成就,展现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们投身三线建设的青春芳华和一代又一代三线人的家国情怀。
目录
航天篇
山沟十八年的印记
魂牵梦索的郭峪山沟
出山进城 转战襄樊谱新篇
高能燃料“三二五”研制回顾
42所民品三次创业历程
引燃激情 勇攀高峰动业——42所研制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引火器纪实
点燃“激情”,助推航天强国梦——记42所“长征五号”消氢点火装置及正推火箭研制生产团队
永恒的时刻
航空篇
襄阳第一家军工企业的创立、发展与变迁
我的三线情缘
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的重组整合回顾
中国防核闪光头盔的研制
我与襄阳航空工业园建设
亚洲第一轨
我助力高精度火箭橇滑轨扩建工程
第一型无货台战车空投系统诞生记
我国第一代飞行员高空密闭头盔开发纪实
为战斗机飞行员研制系列现代化高空代偿服
航空工业航宇十大名片
笔架山下的最美风景——航空工业航宇火工品分厂发展纪实
百年铸辉煌 毕生献国防
我参与“一号专案”任务研制的回忆——记我国第一颗氢弹用降落伞的诞生
我与航宇共成长
听父亲讲述“难忘的一次特殊任务”
激情燃烧的岁月——364医院不能忘却的创建历程
选定航向 小小调角器开启新征程
奋楫扬帆 没有路就“瞠”出来
资本运作助推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创新文化载体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兵器篇
江山厂改革发展记略
江山蝶变
心中的歌
江山专用车 历史第一单
一张黑白照片背后的江山故事
我记忆中的江山老建筑去张头
我家的“宝贝”干
“三线建设”的点滴记忆
蜂窝煤的记忆
新华光在曲折中发展前进
我亲历新华光建设
难忘那几年
苦中有乐的建厂生活
我们进城了
我和我的镗床
我记忆中的销售工作
泵业发展之路
五十年“孕育”泵业品质
引进技术那些事
忠诚与担当
扎根三线 终生无悔
再到黄山口
我的兵工情
我的青春岁月
军企篇
中国人民解放军5713厂发展印记
怀揣一生的航修梦
用双手去建设
追逐航空梦想
事业是干出来的
青春不悔创业情
生活清苦心里甜
拳拳赤子心 悠悠航修情
消失的存在
我的军工岁月
甘当航修赤子
红梅花儿开
地方军工篇
世纪江华世纪情
江华往事
100个新洲来的工人
那些年,一起奋斗过的人
汉丹电器厂创建之初的“三个当年”
激情似火的日日夜夜
难忘的一夜
情定军工 续梦襄阳
“完不成就跳河”誓言的背后
物资供应采购的“老管”
求才若渴 知人善用
诚信的力量
汉丹的这四十年——我所经历的汉丹厂的艰难与重生
我家的“卫东缘”
先进红旗运输队——关于卫东车队的点滴记忆
情系铸造车间
卫东修路二三事
卫东的老路
卫东人自己创办的大学
人在旅途
一枝一叶总关情——卫东“小社会”面面观
听爸爸讲过去的事情
难忘的《沙家浜》
放电影印象
从天门孙家冲到襄阳孙家冲
卫东记忆湖北的“小三线”建设——以国营第846厂为例
理化室:产品质量的眼睛
岁月峥嵘
军事后勤篇
快马加鞭建三线 攻坚克难建厂之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607工厂建厂纪实
火红年代难忘的歌
3607厂党建工作印记
在均县的岁月里
我的三线故事
难忘的建厂记忆
企业“强身健体”背后的技术力量
一箱土鸡蛋
织布机上织出精彩人生
《襄樊军纺报》纪略
全国劳模成长印记
后记·永不褪色的记忆——原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兼三线办主任张庆国访谈录
编后记
序言
“三线建设”,是我国国
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一个特
殊历史阶段的特殊产物,是
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
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
通基本设施建设。20世纪
60年代中期,党中央和毛主
席鉴于当时险恶的国际环境
和日益好转的国内形势,为
应对重大国防安全突发事变
,作出了加强战备、建设三
线、巩固后方的战略决策。
襄阳是地处鄂西北的重
要交通枢纽,既有适合“三
线建设”选址布点的地理区
位优势,又有较为便利的交
通条件,因此成为湖北乃至
全国“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
之一。在毛主席“备战备荒
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
的号召下,数十万工人、干
部、工程技术人员建设大军
离开大城市,奔赴襄阳,钻
进山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
“三线建设”,先后建设起40
多家三线企业,成为襄阳乃
至鄂西北地区现代工业发展
的重要基础,在国防工业建
设和地方经济发展史上留下
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客观记录、展示我
市国防军工产业诞生、发展
、壮大过程及取得的辉煌成
就,通过大历史、小细节,
再现一代又一代襄阳三线人
的家国情怀、时代潮流、民
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
为襄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存史、资政、团结、育人”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百
年之际,襄阳市政协文史委
会同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国
防科技工业协会,在全市驻
襄军工企事业单位中广泛开
展了征集襄阳“三线建设”和
军工文化传承“三亲”史料的
活动。在历时近半年的征集
活动中,得到了驻市各军工
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众多
干部职工、“三线建设”前辈
、三线子弟的鼎力支持,他
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穿越
时空,找回那些尘封在岁月
中的三线历史记忆。征集活
动收到各类作品130余篇,
经编委会多次商议和筛选,
最终优选了入选作品105篇
,集结成《襄阳三线记忆》

《襄阳三线记忆》分航
天、航空、兵器、军企、地
方军工、军事后勤六个部分
,通过人物亲历、亲见、亲
闻“三线建设”的历程和“三
线建设精神”军工文化历史
印记,主要展现襄阳“三线
建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
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
典型人物事迹,记录襄阳“
三线建设”的奋斗史、创业
史、军民整合发展史和研制
装备跨代发展史。出从《襄
阳第一家军工企业的创立、
发展与变迁》等“三亲”记叙
中,我们能找到在20世纪
60年代困难时期,襄阳三线
建设者一方面顶着国外技术
封锁,另一方面克服极度的
物质贫乏,通过自力更生,
求生存、求发展的艰苦创业
历程;从《魂牵梦绕的郭峪
山沟》等作品中,我们发现
在他们的身上铭刻着相同的
记忆:芦席棚、干打垒、泥
巴路,干部职工无私奉献,
不怨天、不怨地,同劳动、
共患难……从《我参与“一
号专案”任务研制的回忆—
—记我国第一颗氢弹用降落
伞的诞生》等“三线建设”亲
身经历者的奋斗中,让我们
切身感受到了一种为国家重
点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发展
甘愿“活着装进脑子里,死
了带进棺材里”的那种团结
协作、勇于创新和不计得失
、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实
景画面。
《红梅花儿开》故事的
主人公——“70后”大国工匠
孙红梅,她不为繁华易匠心
,不为高薪动摇,不为职务
诱惑,20余年如一日,一心
扑在钻研焊工技艺上,心无
旁骛手握焊枪,练技术、搞
攻关、克难题正是三线精神
在青年一代得以传承、光大
的鲜活典型与代表。
《襄阳三线记忆》通过“
三亲”作者一个个鲜活的人
物和故事,串联成一本厚厚
的襄阳三线军工创业、发展
史。虽然,作者所在的单位
入驻襄阳的时间有早有晚,
个人创业的历程有短有长,
但阅读之后,掩卷入目的是
作者在记忆深处充满的“艰
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
作、勇于创新”三线建设之
魂和为“三线建设”取得巨大
成就的集体荣誉感、时代使
命感。襄阳“三线建设”火红
的日子,已经远逝在历史尘
烟中,但那种深深根植于三
线人身上的“艰苦创业、无
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
新”三线精神,必将成为激
励我们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与内在动力。
取景于襄阳三线建设旧
址的2021年春节档火遍全
国的电影《你好,李焕英》
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反响,
就是因为她唤醒了那个时代
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者
们的青春芳华,点燃了全国
亿万观众的青春记忆。《襄
阳三线记忆》则是通过鲜活
的文字表达,蕴含其中的情
感和精神共鸣是相通的,同
样是一部引起人们心灵震撼
的时代诗画。《襄阳三线记
忆》必将以它的真实、质朴
、传统、感人,为后人留存
生动鲜活的红色历史记忆,
为我市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
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
谨以此书向中华人民共
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献礼!
向襄阳“三线建设”六十周年
献礼!向为襄阳“三线建设”
作出卓越贡献的广大干部职
工和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
敬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6: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