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和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教授阿克巴·诺曼共同编著,主要聚焦于产业政策的选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自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发达经济体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纷纷祭出的量化宽松政策的效力似乎已经到了尽头,全球经济增长不但乏力,而且流动性过剩和泛滥所造成的泡沫反倒把全球经济正在拉向灾难性的边缘,警惕和避免新一轮金融和经济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为此,政策制定者开始重新审视本国以往的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以期在全球化背景下和互联网时代,通过调整产业政策,转换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最终促进新一轮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正是在此背景下,本书编选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可值得借鉴或具有深刻经验教训的产业政策的文章,通过具体的案例剖析,重新审视了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模式、产业周期、经济增长的路径,以期为各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设计符合本国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促进经济结构的转换,提升经济质量和层次,实现优质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提供参考依据。 本书重大的理论意义和价值贡献在于:在逆全球化的潮流和大背景下,它促使政策制定者思考“复苏”的产业政策该往哪个方向走、该如何优化,才能为本国乃至全球的新一轮经济增长重新注入活力和提供动力。 作者简介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全球最尖端的经济学家之一,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同时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全球思想委员会的联合主席。 2001年,因其对信息经济学的开创性工作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此之前,他还获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斯蒂格利茨教授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牛津大学,是著名的经济学教育家之一。 他还曾担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等一系列重要职务。 斯蒂格利茨教授提出了经济全球化观点,是公共部门经济学领域著名的专家。他的教材是世界上畅销的教材之一,他的著作常能引起学术界和大众的共鸣。 近期代表作:《重构美国经济》《不平等的代价》《自由市场的坠落》《全球化及其不满》《欧元危机》《巨大的鸿沟》。 目录 第1章 知识、产业和技术政策概览 第一部分 理论与概念基础 第2章 学习型经济体中的产业政策 第3章 动态效率:结构动态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第二部分 开发金融 第4章 不确定性、投资与融资:国家开发银行的战略性作用 第5章 开发银行的作用:如何促进对欧洲乃至全球的投资 第6章 打开日本产业政策制度的“黑匣子”:对开发银行、私人部门和劳动的制度性分析 第7章 开发银行与产业融资:印度的实践与教训 第三部分 实践与建议 第8章 重新审视产业政策: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第9章 产业政策的种类:模式、政策篮子与转型周期 第10章 产业战略:为优质增长而迈向学习型社会 第11章 科技能否使自然资源成为一个面向工业化的平台:为拉丁美洲(和其他资源充裕型国家)寻找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