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针对金属矿床开采所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围绕降低生态环境冲击这一主题,从末端治理、源头减量和固废资源化利用三个方面讲述了相关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全书共分4篇14章。第1篇对生态经济学作概要介绍,包括生态经济学基本理论、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和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第2篇讲述了矿山生态恢复(即末端治理)与生态-经济一体化矿山设计(即源头减量),包括矿山土地复垦、矿山生产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成本、露天矿境界与开采计划的生态-经济一体化优化方法。第3篇介绍了矿山环境监管及监测技术,包括矿山环境监管内容与制度、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的遥感技术、铁尾矿主成分及含水率监测的高光谱技术。第4篇介绍了采空区治理及矿山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包括采空区处理与利用、尾矿再选、利用尾矿和废石制备多种建筑材料和高附加值产品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矿业工程领域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 A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 B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 当前严峻的生态形势和矿山生态化建设 第1篇 生态经济建设 1 生态经济学概述 1.1 认识生态经济学 1.1.1 生态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1.1.2 环境运动的兴起 1.1.3 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 1.1.4 生态经济系统的本质特征 1.2 生态经济学理论、内容与方法 1.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1.2.2 生态经济学研究内容 1.2.3 生态经济学研究方法 2 生态经济学评估指标与方法 2.1 评估的工具——指标 2.1.1 指标与指数 2.1.2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 2.1.3 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的选取原则 2.2 评估指标类型及其框架模式 2.2.1 评估指标类型 2.2.2 指标体系框架模式 2.3 具有代表性的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 2.3.1 社会发展类指标 2.3.2 经济发展类指标 2.3.3 生态环境类指标 2.3.4 系统性指标体系 2.4 中国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研究概述 3 生态足迹 3.1 生态足迹基本概念 3.1.1 生态足迹基本假设 3.1.2 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别 3.1.3 等量因子与产量系数 3.2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3.2.1 综合法计算模型 3.2.2 成分法计算模型 3.3 生态承载力 3.4 生态赤字与生态效率 第2篇 矿山生态经与复垦 4 矿山生态复垦 4.1 采矿对土地和生态环境的损害 4.1.1 土地损毁 4.1.2 生态环境损害 4.1.3 引发地质灾害 4.2 矿山土地复垦的一般要求 4.3 矿山土地复垦一般工程与技术 4.3.1 表土剥离与储存 4.3.2 露天采场复垦 4.3.3 排土场复垦 4.3.4 尾矿库复垦 4.3.5 沉陷区复垦 4.3.6 其他土地损毁单元的复垦 4.4 矿山酸性废水与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4.4.1 矿山酸性废水治理 4.4.2 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 4.5 植物种类选择 4.6 土地复垦的适宜性评价 4.6.1 评价原则 4.6.2 评价单元划分 4.6.3 适宜性评价的分类系统 4.6.4 评价方法与步骤 4.7 土地复垦方案编制 …… 第3篇 矿山环境监管及检测技术 第4篇 采空区治理及矿山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