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早期中国的法律世界是怎样的?本书尝试从两个方面提供基础性认识:一是针对关键概念,诸如法、法学、法家、狱讼、礼、法、德、刑等进行解说,提供理论基础。二是通过自三皇时代至春秋战国法文化发展中关键节点的考证和解释,展现出中国法文化如何产生并渐次泛政治化、治术化、宗法化、道德化,为理解秦汉以后的传统法文化提供历史基础。本书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和法文化方面的绝大部分论断并不墨守、因循既有的理解模式和结论,欲以一家之言,期抛转之效。 作者简介 李平,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法学院法律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长期从事中国法理学、中国法律史、先秦思想史和经学史研究。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中国的“法”和“法学” 一、“法”是什么 二、什么是“法学” 第二章 什么是“法家” 一、尚“法”而无“法家”的战国晚期思想界 二、太史公的“法家”理想型 三、《七略》中的“法家” 四、“法家”的定型 五、小结 第三章 法律起源:技术文明与阴本返道 一、三皇时代 二、“三皇”们的传说 三、技术文明 四、技术贵族 五、从技术知识到技术规则 六、权力垄断、私有化与功利、理性萌芽 第四章 最早的立法者与阳德证道 一、伏羲说略 二、创制与意义 三、作为法律的八卦体系 四、伏羲立法的影响 第五章 政治立法与法律政治化 一、概说五帝时代 二、炎帝时代:功利理性与国家 三、黄帝和他的战争:从阪泉到涿鹿 四、铸鼎、修仙:黄帝之困与求“道”殊途 五、关于黄帝之学 六、颛顼与意识形态立法 七、帝喾与宗法 第六章 家天下、中央集权与法治起源 一、“大”洪水 二、鲧 三、禹初为官 四、治水 五、天下 六、王道 七、影响 第七章 革命与文王之法 一、周人的“翦商”之路 二、文王演《易》与革命之法 三、文王之法 四、周公与法律伦理化 五、宗周“家天下”的顶峰与危机 第八章 刑罚与刑法 一、两种“刑”义 二、“兵刑”与“象刑” 三、《禹刑》 四、殷周的因袭与损益 第九章 德政与慎刑 一、从叔向与子产之争谈起 二、慎刑与明德:西周刑德观概说 三、《康诰》与慎刑原则初立 四、以“赦”显“德” 五、小结 第十章 狱讼 一、“讼”的语义与内涵演变 二、“讼”多元价值维度的再认识 三、关于“讼”之成因的解说 四、理解“无讼” 五、小结 第十一章 礼与法 一、礼法交争之前 二、儒家的危机与应对 三、礼法合流与儒家妥协 四、小结 第十二章 寻找“法官” 一、制度之中:“编在”的审判者与审判权 二、制度之外:审判者“超制度”特质 三、何以为此:政、治两分与审判之“理” 四、小结 第十三章 “天下”:政道、图法与践行 一、“天下”正名 二、何须“天下”:政道之维 三、“天下”图法与践行 四、小结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