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精装)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中国经济 |
作者 | 费洪平 |
出版社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简介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注重把中央大政方针、国际国内形势与实际相结合,注重把方向性、指导性与强调落地性相结合,注重把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本书从综合、产业、区域、专题四大篇共28章就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关系上研究提出依据充足、目标明确的政策措施,充分体现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 费洪平,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书记、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自1994年南京大学博士后工作出站以来,历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副局长、研究员,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巡视员、研究员,中共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巡视员、研究员,专业特长为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 长期以来主要从事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及中央领导同志讲话稿、党中央重要文件起草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发表专著5部,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等重要报刊等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翻译英文50万字,发表英文论文6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课题研究30多项,其中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自1995年起先后被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或博士生导师,指导与培养研究生。 目录 综合篇 第一章?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 一、发展方式转变 /003 二、经济结构转型 /005 三、增长动能转换 /009 四、发展成果转化 /012 五、经济体制转轨 /013 第二章?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思考 一、实体经济内涵及“虚”“实”关系辨析 /016 二、当前实体经济正处于发展的关口期 /019 三、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 /020 四、实体经济发展困境的原因剖析 /026 五、振兴实体经济的基本思路 /027 六、多措并举振兴实体经济 /030 第三章?我国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 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经济波动的基本情况 /039 二、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 /047 三、我国抑制经济波动的主要启示 /049 第四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实践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回顾 /054 二、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主要成果 /065 三、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071 第五章?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关于对经济增长概念的认识 /076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内涵 /078 三、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081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路 /083 五、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 /084 第六章?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一、对工业化内涵的再认识 /089 二、关于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判断 /091 三、国外工业化发展启示 /094 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 /096 五、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对策措施 /101 第七章?关于新时代现代化建设问题 ——以山东省为例 一、新时代现代化建设内涵及特征 /108 二、山东建设现代化强省具备坚实基础 /111 三、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114 四、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战略定位 /116 五、山东建设现代化强省的基本思路 /121 六、政策措施 /125 ...... 第二十六章?西部发展特色经济问题 一、对发展特色经济的理论认识 /506 二、西部发展特色经济评价 /511 三、西部发展特色经济的基本思路 /516 四、西部特色产业发展重点 /520 第二十七章?论港产城融合发展 一、国外港产城融合发展情况及经验 /526 二、国内港产城融合发展情况及经验 /531 三、防城港市港产城融合发展探索 /534 第二十八章?关于低碳经济发展问题 一、国际背景 /545 二、国内双碳目标对产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551 三、我国减污降碳的行业和地区集中、时间紧迫 /552 四、减污降碳对我国产业链发展的影响 /553 五、对策措施 /556 参考文献 /561 精彩书摘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证研究》: (一)坚持党对改革事业的全面领导 这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保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党驾驭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能力的一大考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靠的是党的坚强领导,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完善的根本政治保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治制度根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所以不断完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强化改革落地见效,从而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走深走实,未来也将使我们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坚持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实质上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从体制上解决了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因活力不够、效率不高而陷入严重困境的问题,使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看到了实现经济繁荣的新的希望和前景。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最重要的是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与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优势结合起来,从而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显示出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我们党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起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证明,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全能够实现内在统一。一方面,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公有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而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不是社会基本制度范畴,可以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容,不具有姓“资”姓“社”的性质。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公有制同样可以造就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市场竞争主体。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和手段,客观要求进入市场的主体必须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但对主体的所有制性质并没有要求。在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的新形势下,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日趋多样化,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和压力是完全具备的。即便在一些非市场竞争领域,市场经济也同样可以发挥作用,两者是完全可以兼容的。 从实践看,苏联以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地区,由于人为割裂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有机联系,在很大程度上使国家陷入了经济困境,并最终倒向“私有制”的怀抱。而我们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充分证明了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的统一性。我们说公有制和市场经济能够统一,并不是说两者之间没有矛盾,有些问题有待于理论突破和实践探索。 (三)坚持循序渐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新的革命,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与苏联、东欧国家的一揽子总体推进的激进式改革相比,我们选择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改革之路。既注意改革的循序渐进,充分考虑社会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又不失时机地在重要环节取得突破,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带动改革全局。 4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采取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渐进式推进策略。对一些情况不够明确、关系比较复杂的改革事项,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办法,边推进、边观察、边调整;对于一些影响全局的关键事项,先选择一些企业、行业和地方进行改革试点,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全面推开。在改革内容上是循序渐进、逐步扩大的,整个改革从农村开始,然后扩展到城市;全国改革首先是在经济特区、沿海城市率先进行,然后推向内地。在方法上是从易到难、逐步摸索的,改革初期先从较为容易改的领域入手,随着改革经验的丰富,再逐步深入、协调配套、攻克难关。我国实行渐进式改革使大量外围性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深层次问题却大量累积下来,因而改革越往前推进,难度也会越大。 ……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