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基于隐喻理论的惯用语认知语义对比研究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姚巍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确切地说是从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义学的角度,从宏观与微观视角,深入探究汉韩在身体部位“脸、心、头、眼”惯用语的本质特征和语义建构上的相似性与关联性,从认知、文化与对比视角揭示出不同于传统客观主义语言观对惯用语的解释,进而对惯用语语义生成机制分析出客观的理论依据。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综述 第二章 惯用语的界定及其特征 第一节 汉韩惯用语的界定 第二节 汉韩惯用语的结构特征 第三节 汉韩惯用语的语义特征 第四节 汉韩惯用语的表意功能 第三章 惯用语的理解和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惯用语的理解 第二节 惯用语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汉韩“脸”惯用语的认知对比 第一节 “脸”惯用语的语义建构 第二节 汉韩“脸”惯用语认知取向的异同 第三节 小结 第五章 汉韩“心”惯用语的认知对比 第一节 “心”的隐喻认知结构 第二节 “心”惯用语的语义建构 第三节 汉韩“心”惯用语认知取向的异同 第四节 小结 第六章 汉韩“头”惯用语的认知对比 第一节 “头”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头”惯用语的语义建构 第三节 汉韩“头”惯用语认知取向的异同 第四节 小结 第七章 汉韩“眼”惯用语的认知对比 第一节 “眼”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眼”惯用语的语义建构 第三节 汉韩“眼”惯用语认知取向的异同 第四节 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序言 日常用语中存在着大量 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的产 生离不开人们长期的生活经 验和身体经验。身体是人类 认知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之 一,具有极强的构词与派生 能力,是构成语言基本词汇 和常用词汇的重要来源,使 用范围与使用频率都相当宽 泛。因此,很多语言里都有 大量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惯用 语。 人类借由身体把抽象概 念以具体方式表达出来,而 此语义扩展过程就是由隐喻 来完成的。隐喻所具有的思 维上的认知特点和文化独特 性,使其理解过程必然需要 透过语言表象进行思维分析 和文化阐释,汉语与韩语中 都有大量以身体部位来隐喻 各种现象的惯用语,其中“ 脸、心、头、眼”相对于其 他部位,在数量上占有重要 的比重,在使用上体现出一 定的对应关系,在语义上蕴 涵着一定的交叉关系。但是 ,由于中韩两国在文化、思 想、宗教等方面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因而惯用语也会在 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对比 汉韩惯用语之间的联系与差 异,能有效避免语言交流中 的诸多沟通障碍,了解并掌 握两国思维模式的异同之处 ,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是非常有意义的。 中韩两国学者对惯用语 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比较全 面的研究成果。综观惯用语 的研究历程,两国学者曾从 句法功能、结构特征、修辞 特征等角度研究惯用语,取 得了诸多喜人的成果,但是 对于惯用语语义的形成和理 解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 为惯用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 的理论基础,使我们可以从 认知的角度,特别是在对比 视角上,进一步对惯用语的 语义进行广度与深度、宏观 与微观、多角度与多层次的 研究。 本书主要从认知语言学 ,确切地说是从认知语言学 中的认知语义学的角度,从 宏观与微观视角,深入探究 汉韩在身体部位“脸、心、 头、眼”惯用语的本质特征 和语义建构上的相似性与关 联性,从认知、文化与对比 视角揭示出不同于传统客观 主义语言观对惯用语的解释 ,进而对惯用语语义生成机 制分析出客观的理论依据。 本书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身体部位在惯用 语语义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身体部位及其相 关经验作为认知的出发点和 工具,在各种基本概念的形 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类往往把对身体部位、动 作和形貌特征等的经验通过 隐喻、转喻等认知方式投射 到对世间万物的认识上。在 身体部位惯用语系统中,根 据身体部位生理特征或功能 特征的不同,身体部位词语 以不同的方式发生语义上的 扩展,直接或间接地为惯用 语语义的构建做出贡献。 第二,从传统语言学的 观点看,隐喻和转喻只是一 种修辞手段。然而,从认知 语言学角度理解,隐喻和转 喻并非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是人类独特的思维方式 。惯用语的语义结构也不是 任意的,而是人们概念化的 结果。按照乔治·莱考夫和 约翰逊的基本观点,人类思 维与概念是基于身体经验, 认知是通过思维经验和各种 感觉器官获得知识与理解的 心理行为或过程,而思维与 概念化过程的实现,主要是 经过隐喻和转喻来完成的。 隐喻和转喻是人类两种较为 基本的认知方式,通常状况 下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 第三,隐喻表现产生的 基础条件是相似性。也就是 说相似性是隐喻区别于其他 相关语言用法的重要条件。 隐喻的相似性依赖于主观和 客观世界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与身体部位有关的惯用语 中,相似性的映射方向是“ 从具体域到抽象域”的形式 。因为人类最先认识自身周 围环境中具体的、有形的、 熟悉的事物,之后,当人们 的认知进入更高阶段时,人 们就利用已经掌握的概念去 认知离自身较远的尤其是那 些抽象的、无形的、不熟悉 或难以描述的事物。 本书从认知语义学的角 度对汉韩惯用语有关身体部 位“脸、心、头、眼”的语义 进行了分析,窥视了语义链 上的相互关联和隐喻化形成 中的异同关系,揭示了汉韩 惯用语的共性基础不在于语 言形式,而在于人的认知心 理,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厘 清汉韩惯用语的多义聚合与 隐喻化形成理据。同时,文 化取向的不同证实了词义的 民族性与概念的全民性,隐 喻认知取向与文化因素相互 交织、互为补充,建构了同 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惯用语 模式,对深入挖掘汉韩惯用 语语义生成的同质性与异质 性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姚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