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懂庄子任逍遥(共3册)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庄子》不仅是先秦哲学、文学、美学的高峰,更是中华民族源头性思想经典之一。本书着眼于《庄子》作为一部中国寓言故事集的本质,将33篇文章拆解为百余则寓言故事,逐句逐段精读原典,以富有文学性的语言将生僻字解读、句子释义、援引佐证等贯通起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建立从知识到感悟层层递进的品读路径。
此外,书中还纠正了一些读《庄子》中常见的误解,发散性地增添了新的文史知识。巧妙融合了郭象的《庄子注》、成玄英的《庄子注疏》、王夫之的《庄子通》等典籍,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读《庄子》的观点和心得,以典说典,以多维度的信息展现《庄子》的博大精深、汪洋恣肆和天马行空。
作者简介
有书,最具有影响力的终生教育领创者,致力于帮助人们持续、系统、高效地获取所需知识,让人人都能享受有书相伴,终身成长带来的美好生活。
拥有6000万用户,10万个书友群,遍布中国100个城市,共读书籍累计阅读次数超过1.5亿次,共读书籍累计阅读人数超过4500万。
旗下有书公众号签约大量优质作者,《名著》专刊累计发布400余篇原创文章,2000万人在线订阅,每一篇都斩获10万+阅读量,各大媒体平台相继转载,引领读史、学史之风。
目录
序言
《庄子·内篇》
《逍遥游》
《逍遥游》介绍:理想的人生境界是怎样的?
以大鹏比喻壮志,竟然不是庄子的本意?
蜩与学鸠笑大鹏,小境界也傲慢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许由竟然去洗耳朵?
肩吾不信姑射山上有神女,竟被批“脑残”
惠子得了大葫芦,竟然会觉得无用?
《逍遥游》总结:无所依赖才能逍遥自在
《齐物论》
《齐物论》介绍:生而为人,要如何看待世间万物?
遗忘小我、与宇宙合一,才能听见“天籁”
人生的烦恼,都源于自己想得太多
放下“是非”之心,才能获得逍遥的人生
遇到“白马非马”的诡辩,要如何聪明应对?
朝三暮四,最早是骗猴子的把戏
把握智慧的“度”,就是掌握人生的法宝
沉鱼落雁不是美?美的标准千差万别
瞿鹊子问长梧子:梦境与现实不必分得那么清楚
庄周梦蝶:抹去是非功利,就是人生解脱的开始
《养生主》
《养生主》介绍:休养生息的诀窍究竟在哪里?
学海无涯,苦苦追求竟然错了?
庖丁解牛,也能悟出养生之道?
假如你只有一条腿,安时处顺也能活得好
秦失吊唁,真正的长寿是创造出生命价值
《养生主》总结:庄子的养生秘籍如此简单
《人间世》
《人间世》介绍:在纷乱的世界里如何游刃有余地生活
以火救火?做好人其实很危险
颜回要去劝诫卫国暴君,孔子给他出了什么妙招?
叶公子高使齐,用平常心和平实语去解决困境
螳臂当车:与恶人相处,有什么秘诀?
无用之树,怎么还是最为有用的呢?
商丘大木,成就乱世中的个人价值
看起来没有用的人,其实大有用处
《人间世》总结:与世界保持适当的距离
《德充符》
《德充符》介绍:内在道德充盈比皮囊之美更重要
兀者王骀,比孔子还厉害的老师竟然是个断足之人
兀者申屠嘉,一心求道的人不应该用外貌来衡量
叔山无趾,知错者能改,无知者天刑
丑男哀骀它,外表丑陋的人也可以是全才
德行健全的人,不会被人嫌弃外表丑陋
好恶多情伤身,体悟天地才是正道
《德充符》总结:与外貌相比,人的内在性更需要美化
《大宗师》
《大宗师》介绍:“道”的魅力,就是让你懂得“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沟通天道与人道的,就是“真人”
把一切托付给自然天道,才能获得真正的长存
“道”是社会生存的唯一法则
忘天下、忘人事、忘自己是“道”的终极要义
对容颜丑陋的接受,就是对大道最深刻的领悟
“方外之人”,才是真正的得道之人
守丧礼仪可以简化,但是对父母的爱不能简化
抛除仁义之心,才可以更接近大道
死生无碍,全看你怎么巧妙地度过这一生
“顺天命”与“制天命”两手都要抓
《大宗师》总结:天命难违,顺应天道才是唯一选择
《应帝王》
《应帝王》介绍: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别管别人咋说,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治理百姓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温和有度
没有私心,是成功的开始
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别让人轻易看透你
虚与委蛇:学会控制自己,就掌握了人生变幻的枢要
实事求是,是实现梦想最重要的途径
《应帝王》总结:淡漠无为,才能潇洒地走过这一生
《庄子·外篇》
《骈拇》
断鹤续凫(fú):自以为公正,结果为何适得其反?
臧谷亡羊:好学与贪玩殊途同归,何必为了名声违背天命?
《马蹄》
伯乐治马:非但没有知遇之恩,反而伤害了马的天性
《胠箧》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智巧反而成了砸脚石
《刻意》+《缮性》
修养的最高层次是虚无恬淡、合于天德
《达生》
子列子与关尹子:想要长寿,最好的办法是从养神开始
佝偻承蜩:养神的基本法是神思高度凝聚
善游者忘水:忘却外物、顺于自然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单豹之死:鹤发童颜至七十,原来一直都活错
临牢说彘(zhì):为猪打算得明白,到自己就糊涂了
齐桓公见鬼:稳定心神是养生每日必修课
纪渻子养斗鸡: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鸡
梓庆削木为鐻(jù):三个好方法,帮助我们集思凝神
东野稷败马:留有余地,是养生最高级的情商
孙休问扁子:自恃高尚,是养生的大忌
《田子方》
哀莫大于心死:心灵腐坏,身体就是行尸走肉
至美至乐方为至人:生活中的美,全都来自不经意间
庄子见哀公 & 文王观钓者:外表仁义可能为假,内心清虚会自然流露
列御寇见伯昏无人:真正的技艺纯熟,可以屏蔽一切外在干扰
《知北游》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美,贵在用心体会
白驹过隙:人生在天地面前不过一瞬,被追求长寿
道在屎溺:被捧上天的自然大道,为何在粪坑里?
泰清问道:想要获得“道”,首先人得“虚”
冉求问于仲尼:人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也要发挥自己的优长
《在
序言
摆脱物欲的束缚,是人
格成长的开始
说到庄子,说到寓言故
事,可能大家都想到“庄周
梦蝶”。
话说有一天,庄子做了
一个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一
只蝴蝶,开心地在空中飞来
飞去、翩翩起舞。忽然之间
,梦醒了,庄子警觉,自己
哪是什么蝴蝶呀,分明还是
四肢僵硬的庄周嘛!转念一
想,会不会蝴蝶也在做梦,
梦到自己变成了庄周呢?
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
周?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
就连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之一霍金也说:“这个问题
,至少要等我们深刻地了解
了意识和宇宙,才可以知道
。”
但是,没有答案,并不
妨碍人们喜欢这个小故事。
它充满哲理,又特别浪漫;
既能引发人对世间万物的思
考,又能给人美的感受,为
数不清的文学家、艺术家提
供了创作灵感。比如,李商
隐在他的代表作《锦瑟》中
就有这么一句,“庄生晓梦
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又比如,著名科幻电影《
盗梦空间》的创作也受到过
这个故事的启发。
其实,在《庄子》这部
著作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寓
言故事。里面有我们熟悉的
“庖丁解牛”“邯郸学步”“东
施效颦”,也有一些我们听
过但并不熟悉的故事,比如
“鼓盆而歌”“相濡以沫,不
如相忘于江湖”,等等。甚
至“寓言”这两个字,都是来
自《庄子》。
《庄子》不仅是寓言的
命名者,还是先秦诸子作品
里面中国寓言的集大成之作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
“故其著述十余万言,大抵
率寓言也”,就是说《庄子
》这十万多字。
本书以讲解寓言为主线
,品读《庄子》全书。一方
面,庄子本人就是讲故事的
高手,从故事着手讲解这部
古汉语作品,不必担心看不
懂,也不必担心枯燥无趣;
另一方面,本书不只是讲解
故事,根本目的还是让你领
略《庄子》的魅力。
作为传统文化的源头性
著作之一,《庄子》成书于
先秦时期,起初由五十二篇
文章组成,共十万多字;后
来经过西晋玄学家郭象的整
理修订,流传至今的有三十
三篇。这三十三篇文章又分
为三个部分—内篇、外篇和
杂篇。
第一部分内篇只有七篇
文章,分别是《逍遥游》《
齐物论》《养生主》《人间
世》《德充符》《大宗师》
《应帝王》。这七篇被学界
公认是真正出自庄子本人的
作品。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
的理论体系,从终极理想到
实现路径,步步为营、层层
剥开,是全书最精华的部分

第二部分外篇和第三部
分杂篇,分别由十五篇、十
一篇文章组成,质量参差不
齐。其中,《天运》《秋水
》等篇章的价值不亚于内七
篇。但也有不少文章被怀疑
并非庄子手笔。比如苏轼就
认为《让王》《说剑》“浅
陋不入于道”,《盗跖(zhi
)》《渔父(ft)》诋毁孔
子,都是别人假托庄子之名
胡乱加上去的。苏轼的这个
观点也被后世很多学者认同

本书对内七篇中的每一
篇都设置了一个单元,除了
对每篇文章进行逐段精读,
每个单元还设置了“介绍”和
“总结”。“介绍”用来说明每
一篇的主旨大意和行文逻辑
,让大家对文章有一个整体
性的初步印象;“总结”则会
在解读的基础上做一些延展
和回顾,帮助大家更深入地
理解庄子的思想。
对于外篇和杂篇,我们
仍然会有一个整体性的介绍
。但因为这两部分的内在逻
辑性不是很强,所以我们将
以寓言故事为线索,以点带
面地介绍每一篇文章。
最终目的还是那句话:
让你领略《庄子》这本书的
魅力。
你可能会问了,《庄子
》究竟有哪些魅力呢?至少
有三个:
第一,《庄子》是教人
超越庸俗琐事的人生哲学。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让人看不
透、想不通、放不下的事,
没有学过《庄子》的人,可
能要经历很多纠结痛苦,才
能暂时不被小事所困。
但是学过《庄子》的人
,就会懂得“凡外重者内拙”
的道理,可以区分什么是身
外之物、什么是内心真正想
要追求的东西,从而不被不
重要的东西拖累;学过《庄
子》的人,会懂得“小知不
及大知”的道理,知道通过
拓宽眼界、给思维升级的方
式,来摆脱眼下的虚荣、攀
比和执念;学过《庄子》的
人,会懂得摆脱物欲的牵绊
是人格成长的开始……凡此
种种,精读过《庄子》之后
,你的格局与境界都会与众
不同。
第二,《庄子》的魅力
还在于它的文学之美。鲁迅
称赞庄子,说其文采“汪洋
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
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的第一个故事
讲的是“北冥有鱼,其名为
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一开篇就是一幅极辽阔
、极宏大的画卷。这个故事
里还有一句,“野马也,尘
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如果不了解它的意思,就
会觉得什么野马、尘埃,东
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但
如果告诉你,“野马”指的是
浮游的水汽、太阳的光影,
类似于海市蜃楼的景象,是
不是就有了古典神韵的意境
美呢?这些斑驳的水汽呀、
悬浮的尘埃呀,都是依赖着
自然界的气息吹拂而存在的

可见,庄子既可以在大
到无边的地方展开想象,也
可以在细微到不可见的地方
发现自
导语
从中华传统文化源头性经典中找寻新的视角看世界,逐字逐句精读原典,让《庄子》易读、易懂。
撷取100+意蕴深刻的寓言故事,囊括100+鲜活动人的主角配角,析出100+别有洞天的成语金句,1套超越世俗境界的方法论,1卷让人舒心、安心、静心的通透哲学。
精彩页
《逍遥游》
《逍遥游》介绍:理想的人生境界是怎样的?
《逍遥游》作为整部《庄子》的开宗明义之作,一上来就讨论了一个很大的话题:何为理想人生?或者说,生而为人,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
有的人追求名,有的人追求利,有的人希望自己的功绩能被后世记住。但在庄子看来,这些评价标准太依赖于外在了。你越是追求这些东西,越是蝇营狗苟地活着,就越会被这些东西牵着鼻子走。被束缚住的人生怎么能算得上好呢?
还有的人觉得,人生在世,开心就好,“宁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但是仔细想想,人不是孤立生活在世界上的,如果你只看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很容易把别人和自我对立起来。那么,外界的一切都会成为你的牵绊,你也没有办法感受到高层次的精神愉悦。
所以,这些都不是理想的人生。那么,在庄子心目中,理想的人生境界应该是怎样的呢?其实,这一篇文章的题目——“逍遥游”,就是答案。
所谓“逍遥游”,就是指“无所待而游于无穷”。说白了,就是摆脱功名利禄、权势地位的束缚,让精神世界获得真正的自由,不依赖于外物、不依赖于自身形体而存在。如此一来,才能逍遥自在地畅游于宇宙之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人生境界”这四个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且特殊的概念。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处在自然境界的人,如同婴儿或者动物一般,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东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失望、会哭泣。——世界在他们眼中不过是获取生存必需品的地方。当自然境界中的人认识到生存资料有限、必须争抢的时候,他们就可能为了个人利益而行事,这个时候他们就来到了功利境界,世界在他们眼中是优胜劣汰的角斗场。某一个瞬间,他们突然良心发现,在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之间选择了后者,于是便进入了道德境界。古今中外的英雄、贤者莫不如此,世界之于他们是一种责任。
当一个人的视野超越了凡人目力之所及,上升到万事万物、上升到宇宙整体,那么他就到达了最高的人生境界,也就是天地境界。能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很少,庄子就在这一层,而他的人生境界又集中体现在《逍遥游》这一篇里。
《逍遥游》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五个小节。第一部分,庄子通过直接讲、引用古书和引用古人对话的方式,把“大鹏南飞,虫鸟笑之”的故事讲了三遍,每一遍都有新的补充,最后落脚到“小大之辩”这个观点。我们分五节来精读。
第一节讲“大鹏南飞”的故事。大鹏最初是北海的一条鱼,后来变成了鸟,要飞往南海。飞的过程非常困难,因为小风根本承载不了鹏的大翅膀,所以它就只能等到洋流来袭的时候起飞。在这一节,庄子讲了一个“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的道理,意思是大鹏起飞需要非常深厚的积累。这个道理很浅显,但是辩证地来看,积累也是一种依赖,大鹏看上去可以自由翱翔在空中,其实也是有所待、不逍遥的。
第二节讲“蜩(tiáo)与学鸠笑大鹏”的故事。大鹏要到南海,必须先飞上九万里的高空。这时候,一些小虫子、小鸟就出来嘲笑它,不明白它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对此,庄子又讲了一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道理,说寿命和见识都有大小之分,小的理解不了大的。所以,与其小得理直气壮、理所应当,不如追求超越、向大视野大格局看齐。
《逍遥游》的第二部分,在“小大之辩”这个逻辑基础上,真正进入主题——有大小之分、高低之辨的几种人生境界。
第三节分析“逍遥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庄子认为,人生境界有高下之分,但是他并没有划分出层次,而是给了一个层层递进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世俗生活里的出类拔萃之人,只能算得上小虫、小鸟;宋荣子、列御寇比他们要强;这两个人已经很厉害了,但是还不够,“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才是真逍遥。接下来,庄子开始用寓言故事阐述这三种人的境界。
第四节讲第一个寓言——“尧让天下于许由”。这一段也是“越俎代庖”这个成语的出处。尧就是“尧舜禹”的尧,一位德才兼备的部落领袖。他遇到了一个比自己还有能耐的人——许由,于是就想把天下让给他,结果却被许由拒绝了。庄子讲这个故事是想说“圣人无名”的道理。因为在他看来,“名”是“实”的附属品,不能为了名而越俎代庖。
第五节讲“藐姑射山神人”的故事。庄子借楚国狂人接舆之口,讲了姑射山上一位外表动人、功绩卓著的神人的事迹;又通过肩吾和连叔两人对山中神人的评价,解释了什么叫作“神人无功”;并讽刺了世人见识短浅,无法接受超过其眼界、见识的言论。
《逍遥游》的最后一个部分,由庄子和惠施的两次辩论组成,会在第六节进行讲解。惠施是战国时期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专门研究逻辑辩论,与庄子相爱相杀。他在《庄子》中多次出场,但几乎每次都是以失败告终。这一次,他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