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化赋能乡村--乡村文化振兴的案例与经验/乡村振兴探索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
作者 | |
出版社 | 西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乡村振兴,文化必振兴。在行政和产业资源相对薄弱的乡村,文化是其重要的后发优势。本书紧紧围绕文化赋能乡村的四个重要原则展开论述。一是主体性原则,以农民为主体;二是内生性原则,释放农民生活世界的正能量;三是时代性原则,体察当代农村的文化自觉;四是业余性原则,将文化实践融入日常生活。由此,动员广泛的力量参与,激活和唤醒沉睡的文化,让文化获得与政治经济对话、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从而解决时代的迫切问题,而非仅仅作为娱乐和展演,这是我们一线乡村文化振兴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作者简介 沙垚,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著有《土门日记:华县皮影田野调查手记》《新农村:一部历史》两本专著。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主体性原则——以农民为主体 引言 第一节 重新发现乡村振兴被遮蔽的主体 第二节 农民画:作为艺术主体的农民 第三节 老人传承乡土文化:书写历史,人人有责 第四节 另一种新生:乡村锣鼓队中的女性 第五节 仿佛若有光:在城乡之间发现一个主体 第二章 内生性原则——释放农民生活世界的正能量 引言 第一节 戏曲:社会主义文艺嵌入农村社会 第二节 耍歪官:民俗中的社会治理 第三节 村庙:把握庙会的文脉 第四节 黑龙潭庙会:用香火投资公共事业 第五节 面花:日常生活里的美食与礼仪 第三章 时代性原则——洞察当代农村的文化自觉 引言 第一节 广场舞:20世纪集体主义的归来 第二节 兰考:建构基层的文化合作社 第三节 乡村春晚:农民的时代表达 第四节 农民直播:乡村与时代的共振 第五节 何谓幸福:川蜀农业县城生活纪事 第四章 业余性原则——融入日常生活的文化实践 引言 第一节 业余、自愿、小型、多样:农村业余剧团 第二节 民间美术的民间性 第三节 通渭书画:农村也是书香门第 第四节 打钱杆:在游戏中传承乡土文明 序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 话中提到,将马克思主义 普遍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相结合。乡村既是传 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 域,又是中国革命走向胜 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改 革的重要阵地,从这个意 义上说,文化振兴是乡村 振兴整体布局中灵魂性的 存在。文化如水,文化若 道,文化利万物而不争。 文化在乡村,可以滋润一 切,联结一切。 在认识论层面,乡村不 是城里人进行文化消费的 后花园,不是需要拯救和 保护的对象,乡村不能依 附于城市而存在。相反, 恰恰是当代社会发展遇到 瓶颈,才迫使我们重返乡 村,“礼失求诸野”,以乡村 为方法。因为乡村具有文 化和生态优势,天然地与 绿色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 展要求相关联,指向粮食 安全、绿色生态和文化自 信,可以成为解决时代危 机和社会问题的方法,更 可以产生一种具有未来性 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基于如上认知,一是传统 文化不能仅仅作为保护对 象去传承和弘扬;二是传 统文化不能仅仅作为乡村 文旅产业发展的助力手段 。必须认识到中华文化的 根在乡村,文化是乡村的 后发优势,是实现乡村振 兴的重要抓手。 文化赋能乡村,重点是 两个抓手。 第一是文化治理。千百 年来,礼乐、民俗一直发 挥着重要的治理功能,维 系着乡土社会的基本秩序 。当代乡村文化振兴.不少 基层干部依然受到“文化搭 台,经济唱戏”的观念影响 ,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可 以且必须纳入社会治理范 畴。因为:其一,传统民 俗活动常常表达着向善向 上、弘扬孝道等价值取向 ,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一致,具有教化人心的 作用;其二,传统民俗常 常能动员数千人参加,且 秩序井然,可见其中蕴含 着极大的民间组织力,可 以回应基层组织能力不足 的问题;其三,传统节俗 ,如春节、中秋等节日的 民间活动,具有较大的文 化感召力,可以吸引人才 回流,重新凝聚村庄人气 ,回应乡村空心化、留守 化等现实问题。反过来, 传统文化也只有参与社会 治理,在社区中发挥一定 功能,才能更有机地内嵌 于社会,活态传承,不至 衰微。 第二是文化的创造性转 化与创新性发展。在新历 史语境下,乡村文化发展 离不开产业,通过机构共 创,将人才、资源、观念 引入乡村,结合乡村资源 和文化基础,形成一系列 未来可以持续运营的新的 乡村无形资产,是一条可 行且必要的发展路径,包 括乡村新IP、新内容、新 商品,以及新流量、新粉 丝等网络新资产,可以增 加乡村的品牌度和美誉度 。一是促进乡村特色文化 资源、传统工艺技艺与创 意设计、时代元素相结合 ,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 、产业融合催生新发展动 能。二是提升乡村规划和 民宿设计文化含量,把更 多艺术元素应用到乡村文 化建设中,增强审美韵味 、文化品位和附加值,服 务高品质生活需求。三是 把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 中国特色与世界潮流结合 起来,以国风国潮、沉浸 式体验等方式助力乡村产 业振兴,不仅能焕新、唤 醒乡村历史文化,而且能 培养青少年热爱传统、热 爱祖国的精神。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一 线的乡村文化工作者,穿 透资本和权力编织的外衣 ,看到更为真实的乡村文 化生存样态,并从中找到 未来发展的方向。诚然, 当代乡村文化存在这样那 样的问题,丑化、异化的 现象也不在少数,但是“要 让希望具有可行性,不要 让绝望具有说服力”(威廉 斯语),我们的工作需要 建设性,希望通过我们这 一代人的努力,为未来十 年、二十年,乃至三十年 之后的中国乡村描绘一个 未来,研判未来将要出现 的问题,想象应然的状态 。 真正的乡村,是有血有 肉、有情有义、万物生长 的地方;真正的乡村,是 各种力量相互缠绕和博弈 的正在进行时。而乡村里 的农民,他们面对社会转 型期的种种不确定,依然 艰难而努力地生活,并用 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现在和 未来。 百年之前,梁漱溟先生 就号召“觉悟到乡村”,以及 “中国问题并不是什么旁的 问题,就是文化失调”;百 年之后,我们提出乡村文 化振兴,着力于用文化赋 能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 百年中国,经历了最为广 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 正进行着最为宏大而独特 的实践创新,是“百年未有 之变局”。我们知识分子, 当勇立时代之潮头、通古 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我们乡村一线的工作者 ,当珍惜并投入这个火热 的时代,让自己的命运与 大时代、与祖国发展同频 ,还有什么比投身祖国一 线战略实践更让人感到激 动呢?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