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白裤瑶是布努瑶支系中一个讲本地土语、无文字的分支群体,主要分布于桂黔交界地带。本书在16个月的田野工作基础上重点考察了白裤瑶的传统信仰体系,从作为象征符号之集合的宇宙观展开,探讨信仰体系为白裤瑶人营造秩序化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怎样的支撑,分析其微观过程与作用逻辑,尝试提炼出其中的文化机制,并借此窥探白裤瑶人对于“人”之存在价值与意义的追求。放置于瑶族的整体语境中,白裤瑶的传统信仰体系呈现诸多“非典型”与“非均质”特征,折射出南岭走廊区域多民族文化交流与交融的常态;当下其作为文化景观和文化资本的一面愈发凸显,这种转变昭示着曾经“内向”的白裤瑶人开始更多地思考与国家话语之间的联结。 作者简介 张琪,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与心理学系副研究员,北京大学人类学博士。在《社会》《宗教学研究》《中国21》(日文)等中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基金项目3项,已出版专著《嵌入地方的市场:对一个西南村镇集市的人类学考察》。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瑶族社会与文化、华西地区人类学与社会学史。 目录 导论 一 引子:失踪的颇堂公 二 概念、语境和议题 三 从宇宙观展开 四 如何书写白裤瑶 第一章 初识白裤瑶:困苦与信仰 一 长在石头里 二 “边缘”体验 三 心灵的支撑 第二章 观念中的宇宙世界 一 “瓢瓜”与“熬归” 二 阴间的“德拉” 三 阳间的“多努” 第三章 人及其生活世界 一 酸、魂、花 二 家、锅、寨 三 群山之围 第四章 沟通两界:鬼师 一 常人之面 二 “基多”传艺 三 固定的人生 第五章 完整的身体 一 肉体受损 二 灵魂脱离 三 花的短缺 第六章 稳固的群体 一 安宁之家 二 坚实的油锅 三 祥和的村寨 第七章 生命的转化 一 从剽俗到安葬 二 成为“努高” 三 共享的福祉 第八章 日常生活的秩序营造 一 立于信仰之上 二 传统中的人与社会 三 剧变下的秩序更替 结论与讨论 一 白裤瑶的信仰体系及其观念结构 二 经验化:信仰与秩序的生成 三 从“非典型性”看民族文化交融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