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互联网虽具有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属性,但本质属性是传播主体极端多元的群体聚集性传播。速聚速散的群集,形式酷似“快闪”,但绝不同于“快闪”背后的组织传播本质。时间碎片化与空间叠加且加速流动,赋子群聚传播生成条件,促使大众传播时代的离散社会,演变为互联网空间中常态化的社会聚集,即原本非常态的集合行为常态化了。 多元主体聚散瞬间化、常态化的社会表达,既直逼话语权力和舆论角逐,又反映出虚、实社会结构的“共变共振”关系。群聚传播以表征符号映射社会结构冲突,用情绪发泄裹胁民意,激发真相难辨的网络狂欢,把个体事件、局部问题扩散演化为整体问题,转化为舆情海啸,不仅可以绑架个人、机构、企业、行业,甚至可以影响任何国家的外交政策乃至战争走向和国际格局。 本书涉猎的论题较广泛,可供传媒、社会、语言、政治、文化等领域的研究者参考。 作者简介 隋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现代传播》主编,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领军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CSSCI正版期刊论文70余篇。代表著作有《符号传播模式》、《符号中国》(已出版英文版、俄文版、韩文版)。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9项。获吴玉章奖优秀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目录 绪论 群聚传播:互联网的本质 第一章 群聚传播中的主体关系 第一节 网络群体的观念演变与价值反思 第二节 群聚传播中的主体关系偏向 第三节 群聚传播中的主体关系建构 第四节 群聚传播中的主体聚集与认同重构 第二章 群聚传播中的网络行为与心理 第一节 互联网群聚传播的行为模式 第二节 群聚传播中的非理性互动 第三节 群体心理的网络呈现与作用机制 第四节 群聚传播中的互动模式与心理 第三章 群聚传播中的传播特性 第一节 群聚传播中的网络互文性 第二节 群聚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 第三节 群聚传播中关系结构重塑 第四节 从混沌理论认知群聚传播特性 第四章 群聚传播中的信息生产 第一节 群聚传播中的信息选择与倾向 第二节 群聚传播中的信息扩散机制 第三节 群聚传播中的情感说服方式 第四节 群聚传播中的信息生产方式 第五节 加速社会与群聚传播:信息现代性的张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用时间征服空间的传播趋势 序言 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 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 范引领作用,促进我国哲学 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自 2010年始设立《国家哲学 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入选 成果经同行专家严格评审, 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和实践创新,代表当 前相关学科领域前沿水平。 按照“统一标识、统一风格 、统一版式、统一标准”的 总体要求组织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