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乐律学理论研究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音乐舞蹈
作者 尹蕾//薛冬艳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从思想文化视角,探讨中国古代乐律学与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国家礼制等层面的关系,强调回归历史语境,以综合思维观审视与看待律学问题,探讨乐律学之于文化层面的本质与深层涵义。内容由宇宙生成论与乐律学、阴阳五行学说与乐律学、律历合一与纳音术、吉礼乐律制度、宾嘉乐律制度、礼制下的用律观念、音律的文化内涵等七个部分组成,论证了古代乐律学理论源于对自然界的观察,发展中深受思想文化影响,追求“天人合一”理想,从而形成了与古代天文历法、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儒道思想、制礼作乐等密切相关、复杂多样的理论体系特征,是思想文化在音乐层面的一种映射和实践,是对客观世界探索中形成的综合认识。
作者简介
尹蕾,女,汉族,1975年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获中国音乐史专业博士学位。现为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师范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音乐史,尤其是乐律学理论研究,先后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学》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获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理论与评论类)、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山东省高校教学创新大赛等各级奖励,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课题多项。
目录
第一章 宇宙生成论与乐律学
第一节 宇宙生成论与旋宫
一 由太一生水论玄
二 月令旋宫与京房律
三 顺逆双旋
第二节 元气论与风候
一 元气论
二 吹律听风
三 八风格律
四 八律释名
第三节 候气法
一 地效以响
二 候气方法与物理效应
三 候气原理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与乐律学
第一节 阴阳学与三分损益法
一 天圆地方
二 三 生万物
三 三 分损益法
第二节 五行思想与黄钟之宫
一 五行与五音
二 伶伦律准
三 圆周率
第三节 术数与六十律
一 阴阳六合
二 九宫九歌
三 生律方法
四 六十律卦
第三章 律历合一与纳音术
第一节 纳音术与步发敛
一 纳音方法
二 朱载堉律策与卦象
三 一均七声与二十八调法
四 发敛术
第二节 律历志书中的天学流脉
一 历法的诞生
二 计时系统
三 天学三家
四 改历源流
第三节 律度量衡
一 黄钟律元与钟分律数
二 律准
三 同律度量衡
第四章 吉礼乐律制度
第一节 吉礼规制
一 吉礼类别
二 雅乐机构
三 祭祀仪制
四 祭祀制度
第二节 郊祀乐规制与用律
一 郊祀用律
二 郊祀用乐
第三节 宗庙乐规制与用律
一 宗庙仪式
二 宗庙用律
三 宗庙乐
第四节 常祀用乐规制与用律
一 主要类型
二 常祀用律
三 常祀用乐
第五章 宾嘉乐律制度
第一节 宾嘉用乐规制
一 雅乐类
二 鼓吹类
三 燕乐类
第二节 宾嘉用律
一 阳律为宫
二 随月用律
三 太子用律
四 其他
第六章 礼制下的用律观念
第一节 阴阳观念
一 六乐用律
二 女性用乐特征
三 天子出入
第二节 随月用律
一 《月令》
二 用乐实践
第三节 祭祀无商
一 商声、商均说
二 声淫及商与郑声淫
第四节 宾祭同用
一《周礼》
二 宾祭同用
第五节 凶礼去乐
一 丧礼悬而不乐
二 荒礼撤乐
三 挽歌与挽歌郎
总论 音律的文化内涵
第一节 律与五行
一 河图与《月令》
二 黄钟与黄钟之宫
三 黄钟洒光
第二节 律与阴阳
一 六律六吕
二 三钟三吕
第三节 纪三平六
一 中声
二 纪之以三
三 平之以六、成于十二
第四节 律之社会文化功能
一 律之文化象征性
二 律之政治功能性
结语
参考文献
序言
我国古代乐律学理论源
自古人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
。从律历计算到礼乐用律、
用调的选择,处处都渗透着
古人对客观世界的思考和认
识。在渐成体系的各类思想
文化影响下,古代乐律学表
现出与天文历法、礼乐制度
的密切联系,鲜明地体现了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不同学
派对乐律史的影响,反映出
中华文脉的变迁历程。如,
左旋右旋、候气应律、四时
八节、律对冲及大小阴阳思
想等,都与历法息息相关,
互为体用。而礼乐制度中不
同朝代在不同仪式场合应用
相对稳定的律调系统,如周
礼祭天用圜钟、祭地用函钟
、祭宗庙使用黄钟三律为宫
,魏晋使用黄钟、太簇、姑
冼、蕤宾四律为宫,元代祭
祀十室宗庙均用无射一律等
。这些传统和制度体例,一
方面说明乐律与礼乐之间的
共生关系,另一方面又反映
出不同时代礼乐建设的思想
和文化背景。
本书写作的初衷是希望
能够以回归历史语境的思维
方式,依托文化大背景以及
历代制律的功能性,探索乐
律史上鲜受关注、悬而未决
、尚无定论的部分问题。我
们希望通过梳理历代官修史
书中律历体制的总体样貌,
架构起以文化背景和律历一
体的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
乐律学理论系统。从各个时
代学理思想的变迁,去分析
不同历史分期和文化观念影
响下律制方法和形态的演变
。本书涉及的方向有礼乐制
度中律调关系的发展轨迹及
与文化思想之间的关系;黄
钟律元和十二律的标准,涉
及不同律制生律法的计算问
题;对生律法、旋宫法的辩
难;律管与律尺之间的矛盾
;五音、六律、七声、八风
、九宫、十二律之间的根源
与关联;阴阳双宫在唐、宋
、明代的律调实践原理;吉
、宾、嘉礼中的律调系统及
应用模式等。由此,本书结
构大致分为以下七个部分:
第一章“宇宙生成论与乐
律学”。涉及天文与音律旋
宫体系的关联、月令旋宫与
京房律法数列、音律双旋、
候风候气等律学实践活动,
以及律书中出现的八风格律
规则、律名起源的探讨、与
先后天八卦的关系;涉及候
气法的相关问题,地效以响
的候气成因、对自然时节的
技术性反馈、不同的测候方
法和机械装置、物理原理与
效能、影响测候因素的分析

第二章“阴阳五行学说与
乐律学”。涉及阴阳学说与
三分损益生律法,包括天圆
地方的宇宙意识、三生万物
的基础算法、叁天两地的星
历规律和三分损益法与天同
度的计算模式、伶伦制乐的
文献分层解析、易学术数和
六十律对易卦的功用、五子
纳音、十二律算与时历的结
合、朱载堉新法密率的步骤
要点,历代律学家不同的律
值日算法公式和理论原理。
第三章“律历合一与纳音
术”。涉及甲子纳音术、对
冲律纳音规则、卦象和布局
规律、七声旋宫、八十四调
的来源、二十八调隐含的四
调系统,以及配合节气物候
的发敛术方法、朱载堉倍半
律的配置,以及律历志书中
历法史的诞生和演变、定律
制历的制度与天人合一的思
想、历代改历的源流、同律
度量衡及律尺等相关问题。
第四章“吉礼乐律制度”
。涉及郊祀天地、享宗庙以
及常祀等礼制下的用乐、用
律制度,涉及历八相生、同
位不用、先生后用、尊卑相
让、天圆地方等选定律调的
原则问题。在梳理历代郊祀
乐、宗庙乐、常祀用乐用律
基础上,剖析了律调应用的
变化,认为吉礼中乐、调的
选择鲜明地体现了“天人合
一”的文化观念。
第五章“宾嘉乐律制度”
。涉及宾礼、嘉礼用乐类型
、用律选择。认为古代宾嘉
之礼具有宾祭同用观念,其
用乐用律有遵循吉礼用乐的
倾向。重要朝会宴飨以阳律
为宫,临轩飨食随月用律。
不同人物用律也有着鲜明特
点,太子用律多以姑冼之均
,宫廷女性用律则有着以阴
律为均的倾向。在用乐方面
,则建立了以雅乐为基础,
结合鼓吹乐、燕乐共用的特
征。总体看来,宾、嘉用乐
用律以吉礼为参照和基础,
同时,不同朝代也时常发生
变化。
第六章“礼制下的用律观
念”。结合古代思想文化,
论及礼乐制度下用律、用乐
方面的突出特征。主要包括
阴阳观念、随月用律、祭祀
无商、宾祭同用、悬而不乐
等现象。涉及阴阳观念,主
要从六乐、女性用律、天子
出入用律等进行分析;涉及
凶礼悬而不乐与去悬现象,
则分析了文化观念下,宫悬
乐器作为“乐”的功能被隐去
,但其礼器功能被保留下来
的做法。充分说明“乐”在古
代不仅仅是作为艺术的存在
,更是礼的实施者、文化的
承载者。
总论“音律的文化内涵”
。涉及音律与五行、阴阳、
律制、文化等方面的相互关
系。涉及黄钟与黄钟之宫,
认为二者并非同律,黄钟很
可能是黄钟之宫在十二律中
的折射,在文化内涵上有着
本质的区别。涉及纪三平六
问题,则从三钟三吕、五行
四时十二律发展等方面进行
解读,提出纪三平六问题可
能并不完全是三分损益之类
律制问题,而是音律形成过
程中与文化结合的结晶。涉
及律的文化功能,则从听声
、受姓、律历合一、作乐崇
德、风土治忽等方面分析了
中国古代音律超脱于音乐之
外的文化含义。
本书聚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