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荐 本书专收先秦至南北朝佚书辑本及现存书佚文辑本,凡属公元一九四九年以前之版本皆予着录。所收佚书以载籍有明徵者爲限,经部酌情放宽。 目录依经、史、子、集分部。每部之佚书按其科目或体裁以类相聚,并依作者时代先后排次。 目录 序 凡例 經部 易類 書類 詩類 周禮類 儀禮類 禮記類 通禮類 樂類 春秋左傳類 春秋公羊傳類 春秋穀梁傳類 論語類 孟子類 孝經類 厢雅频 羣經總義類 小學類 史部 正史類 别史類 編年類 雜史類 載記類 史評類 傳記類 政書類 職官類 時令類 地理類 目録類 子部 先秦諸子類 儒家類 兵書類 農家類 醫家類 曆算類 術数類 藝術類 雜學類 典故類 小説類 道家類 集部 别集 周 漢 三國 晋 前涼 後趙 前秦 劉宋 南脊 梁 除 後魏 北齊 北周 詩文評 附錄 本鲁所收叢書版本表 索引凡例 書名索引 作者名索引 拼音舆四角號碼對照表 序言 一、本目錄專收先秦至 南北朝佚書輯本及現存書 佚文辑本,凡靥公元一九 四九年以前之版本皆予著 錄。所收佚書以载籍有明 徵者爲限,经部酌情放寬 。 二、目錄依經、史、子 、集分部。每部之佚書按 其科目或體裁以類相聚, 並依作者時代先後排次。 唯經部之排次兼顧經學之 學派及師承,史部則兼顧 所纪之史事,俾便統覽。 三、凡同一佚書有不同 輯本,分條列目。爲求各 輯本轉承關係之明瞭,兹 依下列方法排次: 甲、輯者獨力探輯成書 ,於他人輯本無所依傍者 ,視爲母本。凡母本皆按 版本先後排次。 乙、輯者言明據他人輯 本補闕、增訂、改编者, 視爲子本。凡子本皆列於 所據母本之後。子本有不 止一種者,亦按版本先後 排次。 丙、輯者實於他人輯本 有所承襲,而未言明,則 仍視爲母本,注中説明其 承襲何本。 四、佚書書名之著録, 據輯本書端原题。编者如 於書名有所擬加,擬加之 文字置方括號内。佚書作 者之著録,依辑本原题, 编者如有所改動,則原题 置圆括號内。書名及作者 名稱因辑者避諱而改字, 则径回改。 五、凡辑者言明其辑本 全襲他人所輯,則辑者之 著錄径题原辑者。 六、同一輯本,因版本 不同而書名、卷帙有異, 則以版本最早者爲主條目 ,其餘依次换行移後一格 著錄,並省略作者興輯者 名稱。 七、辑本版本之著錄, 單行本列前,叢書本列後 ,均以年代先後爲序。 年代不洋者置最後,稿 本则列於首。凡叢書本僅 注叢書名及辑本所在之部 類,叢書版本統見書後所 附《叢書版本表》。如叢 書版本不一,而目錄所收 之辑本僅爲一種版本所有 ,则叢書耆名後加圆括號 注明版本。朱彝尊《经義 考》、馮惟纳《詩纪》、 服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漠 三國六朝文》、丁福保《 全漢三國晋南北朝詩》雖 非叢書,爲避免重複著録 ,其版本亦略去,附見《 叢書版本表》。 八、凡批校本及單行本 属善本者,均加方括號注 明藏書單位,如爲多家所 藏,僅舉二家,並加“等”字 樣。 九、辑本有爲某書之一 篇者,或爲某書某卷之部 分者,或爲某書之附錄者 。此等輯文之著錄,書名 项不题卷数,版本项列某 書書名及輯文所在之卷次 或卷题,並加圆括號注明 该書之單行本版本。如有 叢書本,则另行换行著錄 ,叢書書名後亦列某書名 及辑文所在之卷次或卷题 。唯《清經解》及《清經 解續编》所收各書無單獨 卷数,僅有叢書總卷数, 故書名後加圓括號分别注 明《经解》、《續经解》 刻本典石印本之輯文所在 卷次。例如: 尚書大傳(漢)伏生撰( 清)孫志祖輯 讀書脞録續编卷一(清嘉 慶五年刻本、民國二十年 中國書店影印嘉慶本)皇 清經解續编·讀書脞録續编 (刻本卷四百九十三、石 印本卷六十三) 十、本目錄附有“注”一 项,主要内容爲:一佚書 作者簡歷,二佚書之歷代 著録,三同書各輯本内容 之比勘及對其輯文優劣之 考證與評價。凡現存書佚 文輯本,不作一、二项説 明。又輯本未经過目者, 不加評價。 十一、注中引史書藝文 志,统用省稱如下:《漠 書藝文志》稱《漠志》, 《隋書經籍志》稱《隋志 》,《舊唐書经籍志》稱 《舊唐志》,《新唐書藝 文志》稱《新唐志》,《 宋史藝文志》稱《宋志》 。又《舊唐志》、《新唐 志》連翠稱雨《唐志》, 《隋志》、雨《唐志》連 翠稱《隋》、《唐志》。 其他古籍用省稱者,或靥 通行惯稱,或因上文翠全 名而省,望而即知,不烦 枚翠。 十二、爲便讀者檢索, 書後附人名索引及書名索 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