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讲述了“综合版画”所涉及的观念,如在“概念释义、形式分析、源流与概述”等章节中,而涉及“技法材料”的部分反而比较简约。是以大量的篇幅为“综合版画”,乃至版画、艺术“造像”。 在书中,鲁利锋用这些词语来解读综合版画:痕迹、非拟像、绵延、叙事、物自体、双重客体、日常。这些词语多出现在哲学领域,用来阐释“存在”的概念,如鲍德里亚的“拟像”、柏格森的“绵延”、康德的“物自体”、海德格尔的“日常”。可以看出,鲁利锋试图将综合版画置人绘画、艺术、文化、哲学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思考,通过追问“综合版画”,似乎是在探讨“版画何以存在”的终极追问。 作者简介 鲁利锋,1971年生于北京。199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2001年赴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交流访问。200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副教授。 目录 一、何谓综合版画? 二、综合版画艺术 痕迹 非拟像 绵延 叙事 物自体 双重客体 日常 三、概况与延流 四、材料与设备 媒介 媒介剂 胶粘剂与封版剂 版材 工具 纸张 印刷机 基本配置 五、制版 拼贴与雕刻 堆塑 实物 铸模 压模 遮挡 型版 综合 六、印刷 单色印制 一版多色 一擦一滚 渐变色与彩虹色 海特技法 对版 套色与叠色 转印 遮挡 出血印 拓印与捺印 打样 七、作品的签注与保存 八、结语 附录 后记 序言 继去年4月鲁利锋的著作 《独幅版画艺术》出版之后 ,听闻他又开始着手姊妹篇 《综合版画艺术》的撰写, 只一年时间样书就出现在我 手中,可谓速度惊人。鲁利 锋是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教 师,是我熟悉的同学和同事 ,这两本书都是他开设的课 程,正因为有平时的点滴积 累,一旦著书立说,便水到 渠成。细看书中的章节,有 些出乎我的意料,本以为是 一本技法书,以讲解具体的 版画技法为主。整本通读后 ,发现并非如此,全书以更 多篇幅讲述了“综合版画”所 涉及的观念,如在“概念释 义、形式分析、源流与概述 ”等章节中,而涉及“技法材 料”的部分反而比较简约。 鲁利锋在前言中写道“综合 版画具有版画艺术的基本属 性,但在做出具体定义与分 析时依然困难,而一个涵盖 所有可能的定义既不可能也 没有实际意义”,但在书中 他并没有像意大利的乔治· 莫兰迪(Giorgio Morandi) 那样在教授版画时“只教技 法,不教观念”,而是以大 量的篇幅为“综合版画”,乃 至版画、艺术“造像”。 在文中,鲁利锋用这些 词语来解读综合版画:痕迹 、非拟像、绵延、叙事、物 自体、双重客体、日常。这 些词语多出现在哲学领域, 用来阐释“存在”的概念,如 鲍德里亚的“拟像”、柏格森 的“绵延”、康德的“物自体” 、海德格尔的“日常”。可以 看出,鲁利锋试图将综合版 画置人绘画、艺术、文化、 哲学的历史语境中进行思考 ,通过追问“综合版画”,似 乎是在探讨“版画何以存在” 的终极追问。 我在今年版画系毕业展 和2018年“后印刷:第二届 CAA国际版画三年展”中美 版块的前言中写有以下两段 文字: 片反 “播种”。版画的魅力藏 匿于“版”上“播种”至“收获” 间的“过程”,是一种不断生 成着的“期待”。 “若揭”。从印版上揭开 纸面的瞬间,“期待”成为“ 可见”并再次“酝酿”,过去 与将来在此刻碰撞。 “反观”。“版”字由“片”和 “反”构成,意指揭开的“画” 与“版”呈“反相”,是“版”又 非“版”。在这里,“可见的 思想”得以“反观”,从“以我 观物”到“以物观物”,逐渐 澄明。 “之间”。不同的“主体”在 “版”上汇聚并融合,“间性” 得以显现。 版画一直是“现在着”的 媒介,传承与创新、东方与 西方、艺术与生活在此交织 。 信使·祛魅 人类学学者温森特·克拉 潘扎诺(Vincent Craparizano)曾经这样描 述希腊神话中的信使之神赫 尔墨斯:“一个掌握着种种 用于发现隐蔽的、潜藏的、 无意识的事物的种种方法, 甚至可以通过偷窃来获取所 需讯息的信使。”作为信使 的赫尔墨斯曾向宙斯许诺不 说谎言,但并没有承诺要说 出事物所有的“真相”。 祛魅(disenchanted) 指的是:人类在对客观世界 的研究中逐渐排除精神体作 用的漫长过程。通过一个又 一个领域的“祛魅”,自然被 逐步看作为一种纯客观的物 质集合,客观世界无生命、 没有喜怒哀乐,不再与价值 、意义等精神现象相关,更 不受人类思想感情的支配。 曾经的“版画”作为一种 文化传播媒介的历史存在, 使其事实成为了承担着“祛 魅”意义的“信使”。19世纪 ,版画作为“艺术”的转向, 使不同的“真相”得以言说, “版魅”在“现代性的主体性” 的确立过程中得以显现。而 随后出现的“现代性危机”, 使社会学、认识论和本体论 都以“主体间 性”(Intersubjectlvlty)的 出场来批判“主体性”,正如 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 )所言:“我在我不思之处” 。曾经,作为“印刷图像”的 版画的“间接性”造就了版画 的“复数性”,成为当今“景 观社会”的一种“原罪”。但 其中,却也同时隐含着“救 赎”的种子——版画“间接性” 的存在本身,即建立于若干 不同的“主体”之间。在今天 ,版画“主体间”的态度则有 可能通过“再祛魅”使“版画” 再次成为传统与当代、东方 与西方、艺术与生活之间的 “信使”,承担起“后印刷时 代”的文化责任。 在这两段文字中,我试 图描述的并非“什么是版画” ,而是在“后印刷时代”中“ 版画的存在意义”,因为在 约定俗成的版画定义中“间 接性”“复数性”“复制性”这 些冰冷字眼所遮蔽的是“作 为历史的人的存在”,即在 今天“我们”创作版画为何? 另一方面,虽然抽象不变地 定义一个概念是一个伪问题 ,但正如康德认为“人类理 性具有一种形而上的冲动” ,每位艺术家头上都悬着一 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多会 不自觉地进行怀疑:我创作 这些东西有意义吗?鲁利锋 和我关注的实则是同一个问 题,并在不同层面对“版画” 发问,同时都回避了对其概 念的终极定义,也回避使用 版画界原先的“术语”,而是 运用不同的语言体系,试图 探寻“版画当代存在的意义” 。鲁利锋认为综合版画“对 传统版画艺术的形式、内容 、语言、功能及理念提出了 新的解读与现时代的方案, 使综合版画成为更加具有实 验性的,承载现时代人类状 况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