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九华云影共徘徊(虹庐宗教文化论集)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尹文汉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九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中国佛教中占据重要地位。本书是作者关于九华山宗教文化的文集,内容包括地藏文化与九华山佛教研究、皖江宗教文化研究、佛儒之交涉等。
作者简介
尹文汉,湖南长沙人。池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九华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韩南泉禅文化研究所所长,兼任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所、深圳大学中国传统文化创造转化研究所等机构研究员,安徽省诗词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思想史和佛教文化的研究,著有《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韦政通伦理思想研究》《只此平常心:南泉普愿禅学研究》《地藏菩萨图像学研究》《虹庐吟稿》等著作,点校出版《斐然集·崇正辩》《九华山志》等古籍图书,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佛学研究》《茶月》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
目录

地藏文化与九华山佛教研究
融合与发展:九华山儒释道的共进
九华山宗教文化的宏观考察
地藏信仰:九华山佛教文化的内核
论九华山佛教文化与我国地藏信仰的互动
论地藏经典中的地藏图像
图像学视角:地藏信仰的中国化
九华山华严宗的传播与弘扬
九华山禅宗源流
九华山天台文化三题
唐宋时期九华山高僧考论
明清时期九华山高僧略论
九华山摩崖石刻综论
王阳明与九华山
《开建翠峰华严道场碑志》辨正及其意义
民国时期江南九华佛学院办学始末
《九华山志》前言
誓作地藏真子:仁德法师弘扬地藏文化的杰出贡献
——仁德法师圆寂二十周年纪念
政邦茶座|与高明勇的对话:名山名士名城
皖江宗教文化研究
灿烂的皖江宗教文化
明清时期南泉山、九华山与仙寓山曹洞宗法脉源流考
——从南泉山新挖掘的石碑说起
南泉禅院禅宗法脉考
——以新发现文本、塔墓为中心
转向社会生活的南泉禅:普愿及其在家弟子陆亘、甘贽
泾县水西佛教史考
唐宋时期的水西禅宗
——兼及唐代南宗禅在宣歙地区的传播
白面山南灵庆院茆斋道者雪峰禅
——寻访和龙山守讷大师的遗踪
启于杨而成于赵:近代以来中国佛教的复兴
赵朴初对中国佛教复兴的贡献
——以《佛教常识答问》为中心的分析
佛儒之交涉
中国古代刺血书经之风
——兼论九华山海玉和尚血书《华严经》
禅茶的开启:八至九世纪的一道中国风景
宋儒辟佛卫道的先锋:胡寅的佛教批判
明清之际以方广寺为中心的儒释交涉
南华一代中兴祖五叶流芳万古扬
——虚云和尚中兴禅宗的重大贡献
道德乃丛林之本
——蒋九愚教授新著《〈禅林宝训〉研究》读后
后记
序言
尹文汉教授是我认识多
年的老友,身为湖南长沙
人的他,却一直在为研究
皖江文化与九华山文化尽
心尽力,从大学毕业后就
将整个生命交给了安徽的
山水文化,这种奉献精神
令我十分敬佩,而且感动

文汉说:“一个地方的文
脉,主要靠人来传承,靠
名士来传承。如果抽去名
士及其文章,这个地方就
不存在文脉了。”我很赞成
他的这个观点。院江文化
是特殊的地域文化,论山
势地形,这里是大别山区
域,起伏山峦和绵延不绝
的松林,隐藏在山凹处的
村庄,一块块茶园,一道
道梯田,一条条小河,就
像一颗颗明珠镶嵌在这块
绿色大山中间,增添了妩
媚,秀色可餐。论水系江
河,这里属于长江流域,
蛇蜒端急流过的江水,汇
集了众多小溪,恰似一条
条生命线,组成中华文明
的发源地之一。特殊的山
水,铸就了特殊的文化氛
围,也吸引了特殊的人士
。唐宋以后,凡是中国历
史上有名的文人士大夫,
几乎都来过这片神奇的土
地,构成了特殊的地方文
化之文脉,“更加增添这里
的文化厚度”。
作为特殊的皖江地方文
化,在不断地传播与发展
中,一方面纳入了中国传
统文化的儒释道三教,光
大了中国传统思想内涵,
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另
一方面又促成了中国佛教
在这里发展。5世纪南朝时
期,这里地处深山密林,
既是战争不到之地,也是
修禅理想之所,在连绵不
断的战争和灭佛运动背景
下,这一地区的安定环境
,成为禅僧理想的栖身之
处。众所周知,禅宗是中
国佛教最具影响的派别之
一。这时二祖慧可在北方
少林寺接了初祖达摩祖师
的法之后,便跑到这里的
司空山潜心修禅。二祖传
法三祖僧璨,中国禅宗重
心从北方移到南方。三祖
僧璨传四祖道信,双峰山“
再敞禅门,宇内流布”,变
律寺为禅寺,“学侣云臻”,
五祖弘忍于破头山开东山
法门,传付祖衣于六祖慧
能,禅宗发展的链条在这
里形成并发展壮大,奠定
中国佛教特有的祖师禅信
仰模式。
虽然禅宗的事业从这里
开始发展,但是在这一地
区,最有特色的是唐代以
来形成、明清时期达于鼎
盛的九华山佛教文化。九
华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
,在中国佛教中占据重要
地位。佛教四大名山最重
要的是推行大乘佛教菩萨
信仰。四大名山的建立依
据来自于佛教经典,例如
普陀山依据《法华经·普门
品》,五台山和峨眉山依
据《华严经》,九华山依
据《地藏经》,虽然这些
经典都是中国佛教宗派的
宗经,助力四大名山成立
,但是却没有给名山挂上
宗派标签,让名山具有不
属于任何宗派的情况,显
露的是流行民间的佛教信
仰。四大名山除了五台山
在北方地区外,其他的三
个名山都在我国的南方地
区,与我国长江流域有密
切关系,是长江佛教的代
表性文化地区。长江上游
峨眉山是受巴蜀佛教影响
的地区,中游九华山是受
徽文化影响的地区,下游
普陀山是受吴越文化影响
的地区。九华山作为皖江
文化的代表性文化之一,
以潜山为中心的古安徽文
化和江淮文化的发祥地,
以及池州地区的历史文化
代表,又是中国佛教四大
名山之一,这种双重身份
的代表性文化,给九华山
文化增加了浓厚的融合性
与世俗性的地方文化特点
。文汉指出“地藏信仰是九
华山佛教文化的内核”,这
是抓住了佛教这一地方文
化的主要特征,为地方文
化把脉,正确地建构了历
史与文化的关系。
文汉教授积二十年之功
,研究九华山佛教文化和
皖江文化,成为我国在这
方面研究的代表性人物,
出版了有关著作,在社会
上有一定影响。通读文汉
先生的文章,我觉得还有
两个特点必须要谈到的:
一是他的研究注重史料
的搜集与分析。四大名山
的研究,九华山与峨眉山
的研究稍次于普陀山与五
台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
是对原始资料往往利用不
够。九华山的历史文化资
料不少,但是由于其所具
的民间佛教特点,故历史
上的记载并不充分,在佛
教研究方面,资料仍嫌不
够。文汉先生长期带领弟
子在皖江领域考古,找到
了不少碑刻题记,为研究
九华山佛教提供丰富的文
化积存。观察佛教四大名
山,必须在三方面得到充
分验证:一看主体信仰,
例如九华山地藏菩萨是信
仰核心。二看民间流行的
程度,九华山信仰在民间
产生广泛影响。三是经典
的印证,历史上九华山既
有佛教经典的印证,又有
民间,包括传说多方面的
资料印证。现在这些研究
成果已被文汉先生撰成文
章,收集在本书里,值得
重视。
二是文汉先生思想活跃
,观点允实,史论结合,
有理有节。江是佛教禅宗
史上的节点,曾经影响禅
宗发展,遗憾的是随着禅
宗的发展与重心转移,禅
宗在这一地区影响大不如
前,例如唐代临济宗的黄
檗希运和南泉普愿,以及
宋代大慧宗杲等著名禅师
,在皖江佛教中似乎被人
遗忘,直到近年来才重新
被人们提起。现在除了九
华山佛教名山效应外,鲸
江禅宗资源也是值得重视
与挖掘的另一个来源,文
汉先生几十年来致力于这
方面研究,利用找到的碑
文与史料相结合,仔细考
证佛教宗谱,相互比较鉴
证,找出线索,得出恰当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0 1:5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