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境象诗心(浙江诗路文化意象研究)
分类
作者 徐慧慧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本书以文学意象理论为研究的理论视角,结合文献研究、文本细读、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对浙江诗路诗歌作品中的主要文学意象进行了辨析阐发。
作者层层深入,阐释意象的美学特征、哲学境界、人生意蕴、生态功能。在对诗歌作品进行广泛深入的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结合意象理论和文学地理学理念,提出了“意象的地理渊源”概念,颇具新意,并以此为浙江诗路文化意象分类和凝练的理论依据,形成了地域地景、人物风物、植物动物等三大意象类型和江南意象、东海意象、钱塘江意象群、天堂意象、舟船意象、钓者意象、越女意象、雪夜访戴意象、茶意象、莼鲈意象、春草意象、梅花意象、莲荷意象、禽鸟意象、桂子意象等具体意象,既符合学理,又全面深入地把握住了浙江诗路文化的主脉。
作者简介
徐慧慧,毕业于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专业,长期从事旅游文化、旅游文学、导游语言艺术等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教学名师,全国旅游教育人物“旅游教育杰出青年教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文化基因解码工程”指导专家团队成员。已出版《处处是禅机》《导游服务能力》等专著和教材十余本,发表《论作为新诗症候的“晦涩”诗学》等论文十余篇。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意象与浙江诗路
第一节 意象概念辨析
第二节 意象特性与艺术
第三节 意象功能与审美
第四节 意象的地理渊源
第五节 意象与诗路文化
第二章 地域地景意象群
第一节 江南意象
第二节 东海意象
第三节 钱塘江意象群
第四节 人间天堂意象
第五节 舟船意象
第三章 人物风物意象
第一节 钓者意象
第二节 越女意象
第三节 雪夜访戴意象
第四节 茶意象
第五节 莼鲈意象
第四章 植物动物意象
第一节 春草意象
第二节 梅花意象
第三节 莲荷意象
第四节 禽鸟意象
第五节 桂子意象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吴晓
该书作者徐慧慧是我的
诗学方向研究生,看到她的
专著《浙江诗路文化意象研
究》即将出版,我真心为她
感到高兴。从一开始听她说
起这个写作设想,我就充分
肯定了这个选题,并坚信她
一定可以完成这项有意义的
研究。最终她完成全稿来请
我作序,更是让我眼前一亮

诗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符
号之创造。灿烂的《诗经》
、辉煌的唐诗等等,历代诗
篇建构了中国诗歌的巍峨群
峰。大自然是诗人的故乡,
山山水水是诗人的精神家园
。诗人流连于山水,隐居于
其间,吸纳天地之精华,领
悟宇宙之精神,托情志于万
物,寄无形于有形,化平常
为神奇,乃留下字字珠玑、
篇篇华章。这些神秘篇章,
充满诗情画意,绚丽璀璨,
奇幻莫测,值得后人循迹探
索其瑰美空间,值得后人去
寻觅、去追索、去思考,从
社会学、哲学、美学、文化
学、诗学等诸多角度和层面
去梳理、去研究,挖掘和阐
释其价值与含义。
浙江山清水秀,人杰地
灵,是诗人周游、留驻的理
想之地,书写浙江(含江南
)的作品更是数量众多,质
量上乘,名篇佳作历代流传
。该书作者选择浙江诗路文
化建设作为研究目标,沉醉
于远古诗语与现实风雨之间
,穿越时间与空间,还原曾
经的历史,随着诗人的步履
,把地域环境、风土人情、
自然万物,与诗人诗歌作品
结合起来,探寻其中的内在
联系和深层底蕴,有着深刻
的现实意义和诗学意义。
该书以文学意象理论为
研究的理论视角,结合文献
研究、文本细读、跨学科研
究等方法,对浙江诗路诗歌
作品中的主要文学意象进行
了辨析阐发。作者十分重视
意象研究对诗路文化建设的
重大功能,认为从意象入手
解析浙江诗路上的诗歌作品
,进而理解诗路文化内涵、
指导诗路文化建设,既符合
诗歌鉴赏的理论逻辑,又具
有实践和创新的多重价值。
分析诗路意象是解码诗路文
化基因的关键所在,也是主
要抓手,能为诗路建设提供
最具象的文化形象和精神形
象,尤其对于浙江诗路IP的
打造具有直接指导作用。
因此作者在第一部分着
力解决的问题,是诗路文化
建设与文学意象理论的关系
。作者认为,意象的根本功
能,是文化能量;诗路建设
的核心,是文化链接。诗路
文化建设的实现,就是人与
自然、诗性体验与意象的有
机融合,是诗美价值的再发
现和人的审美实践。而意象
在同哲学、宗教、民俗等文
化的相互关系中,荟萃了中
国古人的文化观念,由此成
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正如作者所说,人们到
大自然中去旅行,去观照世
间万物,何尝不是想在对象
中寻找自我的本质、生命的
意义和生存的价值。他们看
到的世界,并非原始荒芜的
世界,而是以他们饱读诗书
的眼光看到的浸润于文化积
淀中的具象又抽象的世界。
作者认为,“这条诗路文
化带,无论是把它勾勒成包
含诗人行迹图、水系交通图
、浙学学脉图、名城古镇图
、遗产风物图的‘五幅地图’
,还是把它定位成魅力人文
带、黄金旅游带、美丽生态
带、富民经济带、合作开放
带,其核心就是一种文化的
链接,而这一链接的主体,
就是饱含情志的人”。
整个诗路文化本身,就
是一部写在山河大地上的诗
。从典型意象到整体意境,
都是为了建构与强化“诗画
浙江”这个大意象在人们心
中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只有
充满意象的诗路,才能给旅
游者更全面完整的审美愉悦
,以意象品诗路,更能准确
地表述人们在诗路文化带建
设过程中倾注的审美心理活
动及其呈现在诗路各文旅产
品上的具体形态和情态,也
更能准确地表述旅游者的游
览体验和在鉴赏时所获得的
快感。
诗是文学之母,是人类
以艺术符号呈现的生命形式
,蕴含着最原始、最深邃的
人类心理记忆与文化表达,
因此诗中的文化,是最美的
、最精粹的文化。那么,诗
作为文化的精髓,是通过什
么传达的呢?唯一的回答就
是:意象。我想强调我的诗
学立场:诗的本体就是一个
意象符号系统。诗不是直白
,不是解说,更不是论证。
在诗中唯一起作用的是具象
化的意象。意象作为情感与
美的承载者,成了文化与诗
的根本纽带。所以对于诗路
文化建设的研究,作者从意
象切入,阐发诗路文化与意
象的关联及内涵,学理性强
,是十分合理和睿智的选择

诗歌意象的演变史,其
实也是一定地域中的人们的
思想精神的迭代生长过程,
其中既可以找到历时性的思
想发展脉络,也有不同地域
文化群体间共时性的影响轨
迹,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精
神富有”的累积过程。每一
个意象都是一个文化基因,
同时也是今日浙江思想文化
、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密
码。
正如本书第二章所述,
意象的根本功能是文化能量
,意象的强大包容力使它能
杂糅神话、民俗、文学史上
的名篇佳句及与其相关的经
典掌故,成为众多信息与文
化心态的贮存器。
该书对具体意象的分析
,更是灼见纷呈。
我们且以江南意象为例
。作者从地理、地域概念出
发,对“江南”一词进行溯源
分析,看它是如何转化为诗
学的意象的,并对其中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23:5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