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从大地生长的艺术(浙江衢州余东农民画发展纪实)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郑晓林 |
出版社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从大地生长的艺术》为余东村农民绘者书写了集体传记。它把一片片散落的个人记忆,缀成一份珍贵的集体记忆,从而揭示新农村文艺的如歌史记。它的叙述关联着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也淬炼着我们曾经和正在经历的生活现实和大地情怀。 作者简介 郑晓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艺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研究处处长。 在《中国艺术报》《文艺报》《中国文艺评论》《人民音乐》《光明日报》等报纸。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最初的“垦荒牛” 余统德的故事 郑根良的故事 郑华土的故事 毛老虎的故事 第二章 坚实的成长足迹 播种者 农民画的老师们 以“户县农民画”为师 坚守与探求 第三章 农民画的重整旗鼓 文化站站长郑利民 向“秀洲农民画”取经 一场愉快的现场交流 文化活动中心的故事 第四章 阳光和雨露 春风化雨沃大地 夯土施肥牵人心 光合作用显担当 根须培植有作为 第五章 农民画的创作井喷 宝刀未老的“垦荒牛” 老骥伏枥的画家们 异军突起的毛老虎 守中求变的郑利民 不断开拓的生力军 第六章 农民画的大家庭 余春良余良珠那两家 余统德余统善那两家 郑根良郑位良那两家 周文斌和他的余雅珍 第七章 农民画家的励志故事 苦难涅槃的吕卸良 身残志坚的余永红 从保姆到书画家的毛美仙 “新乡人”安冉 第八章 农民画的专业风暴 行政条线的鼎力支持 专业机构的有效推进 “九华立春祭”开始的故事 “二十四节气”与余东农民画的成熟 第九章 梦想花开的时刻 “种文化”与进京展 作为当代艺术的中国农民画 农民画的“小康之路” 未来向我们招手 尾声 新的画卷 后记 序言 现代民间艺术的传奇 《从大地生长的艺术— —浙江衢州余东农民画发展 纪实》序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民间 艺术的传奇故事。 农民画,在中国近现代 文化历史上有着独特的位 置和形象。 中国,是传统农业大国 ,农民遍布在这片广袤的 土地,生存繁衍,劳作创 业,栖居扎根,传宗续裔 ,各地的历史不同,气候 和山川相异,乡风民俗亦 具特色。农民画正是这种 从土地上本根本土生长起 来的民间艺术,栉风沐雨 ,枕山漱水,自带山川和 乡土的风色。 20世纪,陕西户县农民 画盛极一时,其风格似工 笔重彩的一类,但政治性 太强,似乎并不十分可爱 。2004年第五届上海双年 展以“影像生存”为题,表现 影像生存及影像背景下人 的生存。皮影曾被作为人 类影像艺术之母,剪纸则 与皮影互为姐妹。那一届 双年展,我们从户县当地 请人来剪纸,整个展览的 第一件展品就是户县的高 姓女农民专家剪出的十几 幅数米长的巨型剪纸。这 剪纸高悬在序厅的穹隆之 上,如影如幻,那造型奇 崛,构思诡异,悬空眺望 ,只若黄土高原的桃花秘 境。主席台的脚下正是装 有二十万把剪刀的大玻璃 地柜,立其上,如屹立于 古迹遗址之巅,户县的乡 风民气,由此可见波澜。 浙江秀山丽水,亦是农 民画兴盛之地,其中以嘉 兴秀洲农民画最为突出。 水乡的秀丽染得此地画风 洒然,水色氤氲,窈窕有 味。舟山的渔民画也富特 色,大海摇荡,色彩激扬 ,自有浪花灿漫。多年前 ,我在浙江美术馆观一位 渔民的画,正赞不绝口, 背后传来一个沙哑浑重的 嗓音:“许教授,我们呷酒 去!”说话的正是作者船老 大,一派豪爽,直如画上 的大气沉雄。 《从大地生长的艺术》 写的是浙西衢州大山里余 东村的故事,这又是浙江 农民画的一个山乡重镇, 作者写这个山村的一群人 ,写他们坎坷却火热的绘 画之路。通过这个农民画 家群体,我们感受到浙西 山里人特殊的执拗,感受 到一种崇文向善之风深厚 的民间伦理。这种伦理不 是指为了谋生挣钱而拜师 求艺,而是为了让自己的 生命有一份抒展,让自己 的生存怀一份品味。这些 淳朴的山里人,以自己朴 素的目光,将小小山村的 政治话语移入民间的视觉 ,驱动简明直观的绘画方 式,却叩问绘画的伟大文 明是否能表现自己的山川 和生活,是否能直抒心中 的感情。本书的作者着重 刻画了这些农民画家寻梦 的传奇。在他的笔下,余 东村是一个摇篮,画家们 的成长多有不易,却总能 在家园滋养中捕获力量。 这些初心毫无功利的农民 绘者,在农事生计的间隙 ,寻师访友,绘画写景, 将朴素的感受绘于纸上, 进而将文化的理想与民间 的品味混为一体,铸炼成 某种特有的绘画风貌:农 民的生活与爽朗的视野; 散点结构,人景浑成装饰 的一体,即造型饱满,结 构如植物般丰满;色彩鲜 艳,色调若节日氛围那般 欢快。这种民间的语言既 不似经典绘画的焦点透视 那般,被反复地塑造着; 又不似传统水墨的程式, 山水花鸟俱有一定的样法 。它富于想象,表现自由 ,有很强的叙事效果。报 告文学的作者以详密的手 法,细致地描画了余东村 的绘者们是怎样以一种土 地的目光,跬成这种扑面 而来的民间风格,进而传 递农民的、地方的价值观 ,塑造乐观喜庆的、特殊 的观赏性。作者深情地写 出了半个世纪余东村农民 精神上的传奇之旅。 余东村的农民绘者集群 不是偶然形成的,其离不 开社会各界的支持,离不 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 关爱。作者细致地记录了 余东村农民绘者半个世纪 的飞跃:最早的连续三届 的培训班;以培带学、以 评带培的教学方法;市县 一线的专业画家怎样在民 间品味与专业品味之间搭 桥,悉心辅导,既保持创 者土生土长的原味,又能 提升其艺术的表现力;市 县乡领导对余东村的支持 ;小村地标文化活动中心 的建造;基层文艺骨干补 贴的争取和发放;国家、 省级大展的获奖;省城、 京城艺术殿堂的大展;中 国乡村美术馆的建立……这 一件件、一桩桩,延绵铺 陈,使得这个乡艺故事具 有浓厚的中国式社会的发 展性质,具有浓厚的时代 印记。作者以故事性很强 的章回式叙述,铺展开余 东村农民画起伏发展的全 景。没有文化的村庄,是 没有灵魂的。余东村的农 民绘者们以特有的绘画语 言和民间风格,不仅为自 己塑魂,也为整个新农村 、整个现代民间艺术述说 成长与传奇。 雄鸡群聚,满满的红冠 。《大吉图》既是雄鸡的 群像,也是新农村的写照 ,在这绘画的背后,是绘 者对雄鸡的“五德”之念:文 为鸡冠,武为麟羽,信为 报晨,义为呼食,勇为护 斗,民间的伦理在这里得 以圆满呈现。这种伦理的 倾向是农民画的底色,是 民间艺术生长的真实的大 地。《百年孤独》中的马 孔多,最后走向亡轶,就 是因为这种伦理的丧失。 相比马孔多的传奇,余东 村是另一种传奇,另一种 中国式农村的传奇。中国 的农村千年不老,辗转兴 盛,正在于这种伦理的浸 润和滋养,在于农民通过 自身的民间艺术方式来将 之不断地传承与发扬。 《 导语 这是一部中国现代民间艺术的传奇故事。《从大地生长的艺术》写的是浙西衢州大山里余东村的故事,这又是浙江农民画的一个山乡重镇,作者写这个山村的一群人,写他们坎坷却火热的绘画之路。通过这个农民画家群体,我们感受到浙西山里人特殊的执拗,感受到一种崇文向善之风深厚的民间伦理。 后记 到2023年,习近平同志 提出“八八战略”已经二十周 年了。二十年来,浙江各 级领导,从省委、省政府 到基层乡镇党委、乡镇政 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 张蓝图绘到底,将总书记 亲自擘画、高屋建瓴绘制 的这张蓝图,具体而精彩 地呈现在浙江的美丽大地 上,谱写出一曲曲“小康生 活”的交响乐、“共同富裕” 的进行曲。浙江经济、政 治、文化各个方面的面貌 ,因此发生了深刻而又巨 大的变化;浙江人民的生 活,因此幸福而美好。 余东村就是这个深刻变 化中的一个生动具体的典 型。2021年,在筹备迎接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文艺 活动的时候,我感受到不 少余东干部、群众,特别 是农民画家,对党发自内 心的感恩之情,他们的言 语是那么平凡而朴实,感 情是那么热烈而真挚,这 一切深深地感染了我,于 是,我决定从“一个村庄农 民画发展”这样一个小小的 角度,来书写我们这个伟 大时代的壮丽画面。 现在,在《从大地生长 的艺术》即将付梓之际, 回想具体的写作过程,个 中甘苦都已经化为了美好 的回忆。 这本书写得艰苦。一是 苦在缺少时间。白天上班 ,工作超级多,特别是在 庆祝建党百年的关键时刻 ,大量的文艺纪念活动需 要参与筹备、协调、部署 ,为了做好“百年担当”艺术 特展,常常加班到深夜才 回家,往往就只能在地铁 上构思创作,写在随手抓 到的白纸上,回到家后, 不管多晚、多累,都赶紧 打字,录到电脑里,以防 灵感“游走”。2021年的许多 周末,还有“五一”“十一”等 国定长假,都是我去余东 村采访的日子,往往周末 两天采访,周一到周五写 作,如此循环,直到成书 。 二是苦在空间阻隔。报 告文学不是小说,它必须 以事实为根据,必须“在场” 创作。有些故事,听了以 后,还需要向第三方查实 ;有些景物,知道大概后 ,还需要到现场观察;有 些当事人,一次采访不够 ,还需要两次、三次地去 ,有时候对方也会有别的 安排,不一定马上找得到 ,因此还得熬到下一个周 末才能如愿。更难受的阻 隔是,随时可能引发的新 冠疫情。本来计划好的事 情,会因为防疫的需要, 不得不一再推迟或取消。 每次坐在去衢州的高铁上 ,都会提心吊胆,唯恐与 疑似者有空间交集。朋友 们看到我,都说我最近瘦 了,我笑答,“为伊消得人 憔悴”啊! 但这本书写得相当快乐 。第一个快乐在于,我终 于整合了我的知识积累, 完成了这本小书。我一是 秉持着社会学泰斗费孝通 的教诲,做好田野调查, 凡事都与当事人反复交谈 、深入内心,才会落笔; 二是秉持历史学的治学原 则,以事实为依据,不编 造也不掩饰,尽可能呈现 历史的本来面目,一切对 历史负责;三是拿出文艺 评论家的眼光,对农民画 作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褒奖精彩之处,指出不 足之处,与人为善;四是 运用文学创作的笔法,将 人物鲜活和文字流畅,作 为我的创作追求。这四个 方面,我努力在做,但肯 定还有很大的差距,最后 可以打几分,见仁见智, 由各位读者说了算。 第二个快乐在于,和余 东农民画家的兄弟姐妹们 成了知心的朋友。我永远 忘不了第一次上门时候吃 到的“糖汆蛋”,傍晚时分的 一盅老酒和屋前小菜,徐 徐秋风中院子石桌旁吃水 果、逗小孩,他们会像老 朋友那样,招呼我进屋小 坐喝口茶、吃个饭;我忘 不了曾经一起剥橘子、取 橘皮,一起玩泥巴、做碗 盏,一起在直播间、竹编 馆里品精品、话未来,感 谢他们的信任,把许多精 彩的人生故事说给我听; 我还忘不了他们从很旧的 帆布包里,拿出一份又一 份超过半个世纪的历史资 料,从发黄的报纸里,展 开一张又一张当年的个人 作品,在新住房的地上, 摊开一幅又一幅墨迹未干 的精心之作,我们会站在 那里指点、商榷甚至争论 ,彼此都像是快乐好学的 小学生。非常感谢他们, 他们才是这本书的第一作 者,是余东农民画史当之 无愧的创造者! 在对余东农民画追根溯 源的过程中,我也真正体 会到,如果没有各级政府 的持续支持和大力推动, 农民画要发展到今天这样 的规模,具有如今这样的 影响力,是难以想象的。 我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 个受教育的过程,我从这 些老师、专家和各级干部 身上,看到了他们的责任 与担当,无私与奉献,奋 斗与坚持。 在本书的采访中,衢州 市、柯城区、沟溪乡的前 任和现任领导,给予我的 工作许多的帮助和大力的 支持,为我提供了大量翔 实、基础的背景材料,使 我的写作有了极大的便利 ,还有准确的方向,借此 机会,我要深深地感谢他 们!因为时间、条件等方 面的原因,对有些领导和 专家的采访难免有遗漏, 在未来的写作中,我会继 续追踪这个题材,书写他 们的精彩故事。 我要衷心感谢衢州市委 宣传部、柯城区委宣传部 对本书顺利出版给予的精 心指导和大力推动。 我要衷心感谢中国文联 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 、浙江省文联主席许江先 生,他一直忙于数个大型 展览的筹备活动,个人还 有一幅四明山题材的大型 作品在创作之 精彩页 余统德的故事 1950年,余统德就出生在余东村,余姓是这个村里的大姓,到他这一代已经是第几代了,余统德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我爷爷的爷爷都是在余东村的,但对前辈记得最牢的,当然就是我的父亲了”。 余统德的父亲叫余三古,是余东村远近闻名的手艺人,做得一手好的篾匠活,号称“衢州西门外第一把篾刀”,什么竹桶、水桶、饭桶,统统不在话下。编器具,有时还要编进暗“八仙图”,远近百姓个个喜欢;编篾席,更是要插进各种各样的图画来。你想一想,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天,睡在荷叶摇曳、荷花茂盛图案的篾席上,那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余统德时常看到父亲眯着眼睛,看着手里的篾席、篾桶,那种陶醉的神情,成为小统德“什么才是人生最大快乐”的最初定义。 余三古的篾匠手艺在农村节日里更是大有用武之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村里都要扎龙灯、画龙头,余三古既是组织者,更是技术总监,忙前忙后要忙上好一阵子,这时候要是有人再请他做篾活,不管出的是什么好价钱,他肯定不会去的。在余三古看来,扎龙灯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农村人朴实,对天与地都有自觉的敬畏感。 当欢快的锣鼓在村头村尾惊天动地响起来的时候,小统德最为快乐的事情就是跟着哥哥跑前跑后。清脆的笑声在冬天空旷的田野上,传得很远很远。 余家兄弟四人,三个人都是做篾匠的,就是老三余统德没有学来这个手艺,究其原因,是他小时候身体不是太好,一是个头比较小,再是当时腿脚有些不便(后来活蹦乱跳,那是后话了)。看着大人、哥哥都忙活的时候,小统德便有些无聊,就跟在后面描描画画。 篾匠的活干不了,那么在水碓春米,给大人帮帮忙,还是可以的。许多年之后,余统德画了一幅非常精彩的《水碓图》,便是在这个时候种下的生活经验。当有人问起这幅图画何以如此生动,劳动气息这么浓重时,余统德会说:“这些都是印在我的脑子里的,我闭着眼睛都能把它们画出来。” 就在余统德14岁的时候,有天晚饭之后,父亲余三古照例与孩子们说说家常事,跟老二余统善交代第二天的活计,嘱咐一些需要顾及的地方,然后,余三古就回房间睡觉了,就像无数个安静的夜晚一样。但是,余家兄弟永远都会记住这个“但是”之后的场景:就在第二天一早,他们发现,他们敬爱的父亲、他们生活和艺术的指路人却躺在床上,毫无征兆地永远离开了他们!余家兄弟的天塌了下来。父亲壮年早逝,给他们兄弟留下了吃用一生的好手艺,给余统德遗传了许多无师自通的艺术细胞。 少年丧父,余统德是不幸的;但人生的路上,一直有好老师的辅导和指引,余统德又是幸运的。 喜爱画画的小统德,从小学到初中,班主任都是美术老师。“我实在是太幸运了!”余统德经常会这么说。 P6-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