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经纬华夏(精)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美)许倬云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我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国看世界。”
围绕这一发端,历史学家许倬云以九十高龄迎难而上,八易其稿,结撰出一部华夏文明从成长到成型的“传记”。作者跳脱出中国文化内部演变的叙述,以“大历史”的观看视角与思维方式,对华夏内外的历史互动重新归纳排列,再现了中国大地上人群、族群、文化互动融合的轨迹。
在超越五千余年的长程叙述中,作者借由对中国地方性文化如何交缠为一,以及中国如何应对来自世界之冲击的细致分析,揭示了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并将绵延永在的核心与奥秘,以赤子之心瞻见了一个有根底、有方向的中国。
作者简介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1930年生于厦门,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台湾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其间多次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美国杜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1986年荣任美国人文学社荣誉会士。学贯中西的史学耆宿,精通中国上古史、文化史、社会史,熟悉西方历史及其理论与思想,擅长利用不同学科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历史,尤其是考察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不囿于书斋,时时心怀天下,关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与走向。代表著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万古江河》《我者与他者》《说中国》等。
目录
推荐序 经纬华夏,寻根明志 许宏
致读者书
导言 中国文化的世界性
第一章 中国的地理和人种
第二章 传说时代的地域融合
第三章 中原第一核心区
第四章 南方第二核心区
第五章 沿海第三核心区
第六章 对抗中交汇的华夷关系
第七章 “游牧—农耕”模式两千年
第八章 思想体系的成型和演变
第九章 “修己安人”的理想与挫折
第十章 中古之变(上):财富中心的下移
第十一章 中古之变(下):知识趋向于基层
第十二章 铁骑狂飙之下的世界
第十三章 皇权笼罩的中国
第十四章 “盛世”的阴影
第十五章 从委曲求全到全面抗争
第十六章 重新建设中国
结语 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
附录 我的学思历程
余白
序言
经纬华夏,寻根明志
许宏

许倬云先生在老耋之年
推出新著《经纬华夏》,无
论对于学界还是公众,都是
一大幸事。
在兵荒马乱的岁月中写
出《国史大纲》的钱穆先生
,据说曾要求独立担纲北大
中国通史课的讲授,意在一
个“通”字,所求者乃太史公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的执着与大气。许倬云先生
这部大作同样如此,处处都
能让人真切感受到他呈现完
整系统的中国史的使命感,
这正是陈寅恪先生所谓“为
此文化所化之人”,中西兼
通,窗里窗外,我者他者—
—正因如此,先生方能看得
更透彻,更明白。
先生在《余白》中明言
,此书本打算作为《万古江
河》的续编,最终却“走了
完全不同的路线”,而“如此
改变,是顺着自己的思考路
线发展,顺其自然”——愚
以为,这个“顺其自然”的思
考路向,就是导言中所谓“
中国文化格局的世界性”。
如果说《万古江河》还“大
多是中国文化圈内部的演变
”,那么《经纬华夏》则是
要“从世界看中国,再从中
国看世界”了。
读此书,感觉最为认同
、最惺惺相惜之处,当属许
先生以地理、地缘和人地关
系作为基础,缓缓为我们展
开的这幅华夏画卷。许先生
胸怀华夏、放眼东亚,他俨
然是位将军,又像是位写意
书画家,睥睨天下,挥洒自
如。他将中国地理与文化大
势比喻为围棋里的一条“大
龙”,其所压之处,处处是
活眼,内部彼此影响又互相
仰仗,而这条盘踞着华夏棋
局的巨龙,最终又在东亚乃
至世界棋盘上大放光彩。如
此一览众山小的豪放之气,
正是“经纬华夏”此一书名的
应有之义。
观史如观画,都需要远
近长短的距离感,微观看细
部,宏观看格局。观画的距
离感在于空间,观史的距离
感则涵盖了时间和空间两个
维度。全球史的概念及全球
通史类作品的出现,至多是
半个多世纪前的事,此前的
任何史著,可以说都是区域
视野的区域史。从全球文明
史的视角看区域文明,处处
有比较文明史理念下的观照
,是这几十年以来才有的史
学新气象。言之知易,行之
何难!在此类书籍之中,许
先生的作品无疑是针对当前
这个大时代的思考结晶,堪
称典范。

许先生在述及这本书与
《万古江河》的不同时,特
意强调“因应着考古材料的
众多,有一半以上的论述是
有关考古成果的启示”,这
构成了此书的一大特色。前
七章的论述,主要建立在对
考古材料分析梳理的基础上
。先生大量引用层出不穷的
考古材料,涵盖学界最新的
发现与认识,致力于“将似
乎有个别特色的许多遗址,
组织为古史的代表;从这种
序列,也可以看到时间维度
上某一个文化系统本身的演
变”,进而“将中国历史归纳
为时间之序列、空间之扩散
,从而理解人类的移动轨迹
,以及族群之间、国别之间
互动的形态。……将大面积
、长时段、以其特征为代表
的大文化群—一即这些个别
的、有特色的群体——放在
一区一区,也就等于以大型
结构体的组合,叙述历史上
长时段推演的故事”。
囿于专攻学科和自身学
力的局限,我对先生的贯通
性研究不敢过多置喙,但仍
想借此机会与读者分享一些
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
许先生在台湾大学求学
期间,受教于中国第一代“
海归”,如李济之先生、沈
刚伯先生、李宗侗先生及其
他文献史学、考古学界的硕
学大儒,这奠定了他扎实的
学术基础。此后先生兼跨中
西学术圈,学术取向上致力
于打通今古,故对中国大陆
的考古发现与研究极为重视
,与同辈的张忠培教授等相
交甚笃,切磋合作,得以遍
访大陆重要遗址和发掘现场
、共同组织学术活动。而张
忠培先生又是中国第一代考
古大家苏秉琦先生的受业弟
子。在许先生这部著作的背
后,我们可以窥见海峡两岸
数代学人由分到合,共同探
求华夏文明起源及其演变过
程,殊途而同归的学史轨迹
。在本书中,许先生的思源
感恩之情跃然纸上。虽经百
年巨变,但学人寻踪古代中
国历程的家国情怀与执着追
求,仍让人感怀动心。
先生对包括史前时代在
内的中国古代史的悉心梳理
勾勒,处处显现出意在通过
对中国初生脉络和文化缘起
的深究,进而发掘其内涵底
蕴的拳拳念想:“中国文化
是以大宇宙来定义一个人间
,再以人间孕育下面各个层
次的空间:国、族、亲戚、
乡里、朋友。这一级一级由
个人而至天下的网络结构,
每一级之间,都是彼此关联
、前后相续的秩序,中间不
能切断,更非对立……既然
这一文化圈的特点,是一个
大宇宙涵盖其上,一个全世
界承载于下,居于二者之中
的我们,究竟该如何找到安
身立命之所?这才是我撰写
这本书的命意。”
掩卷之余,这位世纪老
人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
每个个人的抱负,应当是‘
修己以安人’。‘安人’的过程
,从近到远,逐步扩大,最
后达到‘安百姓’,也就是安
顿所有的人类。”这些悲悯
的哲思,令人感佩不已。这
是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平和与
深刻。先生所描绘的华夏文
明,不只属于中国,更属于
全人类。
许先生在全书的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