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全面介绍了儿童友好框架下的空间、室内、社区和城市设计。本书分为上下两个篇章。上篇的主题是“享受住进来”,即将儿童教育理念和空间联系起来,围绕孩子打造适宜成长的居住环境,并符合儿童需求。下篇的主题是“学会走出去”,讨论了如何让孩子从社区和城市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并安全和积极地探索新的空间。 本书通过精彩的插画和轻松的语言,将儿童友好的理念和设计元素相结合,展示了一系列的儿童友好策略。无论是家有孩子的父母,还是相关专业的设计师和规划师,或是对儿童友好感兴趣的相关从业者和大众读者,希望都从这本书里获得一些启发,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友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简介 陈思宇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公众号建筑手帐C主理人 重庆大学建筑学学士 伦敦大学学院UCL公派留学硕士 长期从事建筑和城市研究工作,参与过多元化的教育类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导则编制,并致力于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和社区工作。 目录 前言 上篇 享受住进来[空间·室内] 第1章 环境启发:让空间塑造儿童性格 1.1 儿童友好空间原则 适合儿童的空间 1.2 被动式儿童教育 减少儿童成长干涉 1.3 独立性和主动性 技能发展原动力 1.4 冒险与留白 合理组建保护圈 1.5 功能可变 空间伴随儿童成长 第2章 室内呵护:让房间陪伴儿童成长 2.1 入口与玄关 户外活动的“催化剂” 2.2 厨房与餐厅 儿童的日常课堂 2.3 客厅 亲子活动大场所 2.4 儿童房 儿童的欢乐场、休息室与学习间 2.5 阳台 家里的“小桃源” 2.6 储藏与收纳 小空间大魔法 2.7 卫生间与家务间 家政“后备厢” 下篇 学会走出去[社区·城市] 第3章 社区激活:让居住契合儿童需求 3.1 居住区 适合儿童居住的小区 3.2 儿童友好建筑 什么样的建筑设计更适合儿童 3.3 玩耍场地 儿童技能培养的场所 3.4 安全 保障儿童安全的措施 3.5 社区 一起合作培养吧! 第4章 城市复合:让社会助力儿童发展 4.1 儿童友好城市 适合儿童成长的环境因素 4.2 交通友好 儿童自主上下学 4.3 城市配套设施 15分钟生活圈 参考文献 序言 1992年联合国儿童基金 会纽约会议上首次提出“儿 童友好”的概念,旨在创造 让儿童有权利享有健康的、 被保护的、受到关心的、得 到教育的、令人鼓舞的、没 有歧视的、有文化氛围的社 会环境,并主张把少年儿童 的需求和权利放到城市规划 政策的核心地位。 环境的影响是无形的, 就像在图书馆人们会不自觉 地低声细语,而在广场上又 可以尽情歌唱奔跑。孩子对 环境的变化更加敏感,且更 善于模仿。无论是追逐过的 风筝、和影子的呢喃细语, 还是窗帘后的光影斑驳、琴 键上跳动的音符,儿时一些 难忘的瞬间可能会对孩子今 后的成长产生巨大的响。这 也是为什么建筑和城市环境 对于孩子来说是难以割裂的 存在,这些环境无时无刻不 影响着孩子们的行为模式, 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性格 和思想。 本书尝试将教育理念和 空间联系起来,让空间成为 父母育儿护儿的“好帮手”。 从儿童的居住空间,到社区 环境,再到城市空间,由点 到面地阐述如何做好各个方 面的“儿童友好设计”。希望 能给家有儿童的父母、对儿 童友好空间和城市感兴趣的 设计师、规划师、教育工作 者和其他相关人士一些启发 。 享受住进来和学会走出 去 实际上,城市、社区、 住房这三个维度的儿童友好 设计是相辅相成且缺一不可 的。即便人们通常关注的是 儿童友好型住房设计,但儿 童友好设计的核心要点不仅 是怎么让孩子“享受在家的 每刻”,更是应该鼓励孩子“ 学会独立地走出去”。儿童 的潜力和未来是无限的,偏 安一隅不如星辰大海。 享受住进来意味着住房 需要提供良好的物理环境, 并且让空间和家具尺度更适 应儿童的成长,在功能的设 置上更符合儿童的生活习惯 和日常需求,从而为其成长 提供更加合理、健康、安全 的生活环境。 当然,还应该注重家庭 教育和空间的关联性。一个 儿童友好的住房空间,可以 将家庭理念通过有形的空间 传递给孩子,而这种潜移默 化的被动式教育方式也更能 为孩子所接受。 对成人来说,卧室是睡 眠休息的空间,客厅是待客 和休闲的空间。而对于儿童 来说,“家”是他们整个生活 的核心。他们大部分的睡眠 、学习、探索、运动和社交 等都在这里进行。因此,“ 儿童友好”的户型设计,需 要更专业的设计考量,以提 升家庭教育的参与性和丰富 建筑空间的多样性。 学会走出去意味着鼓励 儿童学会独立、冒险、探索 以及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韧 性。设计再完美的阳台,都 不如户外公共空间对儿童成 长更为有利——儿童在公共 空间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社交 、运动、与自然亲近的机会 。一个家庭的力量是有局限 性的,而社会的参与才能使 儿童的成长更为全面。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落 实儿童友好设计,具体实现 的方法可以是提供大型玩具 收纳的空间,提供充足的洗 衣设施或者泥巴房,让儿童 尽情玩耍后回家可以立刻变 得整洁干净;提供可以看到 小区儿童玩耍空间的窗户, 提供明亮的楼梯间和小区夜 间照明,让儿童更愿意在小 区做游戏或安全地独立耍; 提供更加安全的城市道路和 完善的生活配套,让孩子可 以真正地融入社会,探索新 的空间。 儿童成长的重要品质 写书期间,我与来自相 关决策单位、公共机构、教 育组织和托育协会等工作人 员进行了很多交流,感受到 了来自各方的观点和所做的 努力。 一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方面,家庭、学校、社 会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都有 影响。特别是家庭教育,在 培养儿童习惯、责任心和同 理心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影 响。另一方面,许多家长对 于孩子常有过多的保护和指 令,缺乏“边界感”,导致孩 子容易形成依赖、胆小、紧 张、优柔寡断等性格。相反 ,那些被不断鼓励和学会独 立成长的儿童往往更有自信 心和想象力,这些品质让他 们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受益 匪浅。 二是孩子的尺度,这导 致他们看到的世界常与成人 有所不同。同时,儿童的成 长速度较快,不同年龄阶段 的孩子具有不同的特征,适 应他们的功能空间也应该有 所不同。 三是孩子既需要有“活泼 好动”的时候,也要有“静心 ”的时候,能够专注地做一 件事对孩子的成长有积极的 意义。因此应对孩子的成长 “分区”,多元化的室内和城 市空间有利于儿童各项品质 的全面发展。 四是儿童发声的重要性 。儿童作为空间的使用者却 常常是被支配的状态,难以 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 给孩子一个参与社会议题的 机会,加深他们和物理空间 的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 并让他们参与到改变空间的 过程中来。 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 说,空间是儿童生活的载体 ,应该为儿童复合型发展提 供更好的条件。 例如,要培养儿童“独立 ”这一项技能,就应该为孩 子的生活空间适当地“留白” ,这种留白是鼓励其走出舒 适圈,学会思考和应对挑战 。再如,想要提升“家庭教 育”的参与性,可以设计一 些“启蒙空间”,如可以一起 烹饪的厨房或可供家庭交流 、活动的起居室, 这都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