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胡适未刊日记辑注(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是对胡适未刊日记的整理和注释类书籍。胡适未刊日记包括“《胡适留学日记》未刊日记”和“胡适晚年未刊日记”两部分。前一部分依据近年披露的胡适手稿,辑录、注释《胡适留学日记》未刊行的胡适早年日记;后一部分依据台北胡适纪念馆藏胡适手稿,系首次披露、注释胡适晚年未刊日记,其内容多为胡适每日行程安排,弥补了已有的胡适日记、年谱、传记对有关史实记录的不足,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作者还对已出版的胡适日记的版本进行了分析和考察。 目录 一 胡适澄衷学堂日记 (一)丙午年学界用自治日记 (二)丙午年学界用自治日记补遗 二 胡适早年未刊日记 (一)留学时期零散日记 1911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二)第十六册札记 (三)北京杂记 1917年 (四)归娶记 1917年 1918年 三 胡适零散遗漏日记 1922年 1961年 四 胡适晚年未刊行事历日记 1956年 1957年 1959年 1960年 附录 “学在民间”:《胡适晚年未刊行事历日记》校订、注释感言 后记 序言 胡适(1891年12月17日 -1962年2月24日),汉族 ,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糜, 学名洪骅,字希疆,后改名 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 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 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 学家。1910年,赴美国康 奈尔大学留学,师从哲学家 约翰·杜威。1917年,回国 后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因 积极提倡文学革命、“整理 国故”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领袖之一,对中国现代史产 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胡适 曾担任中国公学校长、中华 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董事、 中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 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 人类科学文化史编辑委员会 委员、台北“中央研究院”院 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 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 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 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 入的研究。 胡适终生服膺格拉汉姆· 沃拉斯(GrahamWallas) 的一句名言:“人的思想是 流动的,你如果不当时用文 字把它记下,过时不见,再 寻它不得。所以一支笔和一 片纸,要常常带在身边。” 因此,他一生坚持写日记。 现在能够见到的胡适日记, 从早年在上海澄衷学堂后期 开始,到晚年在台北“中央 研究院”逝世止,其间虽有 中断,但总体上是完整的。 迄今为止,已经出版的 胡适日记主要有以下10种: 1.《胡适留学日记》, 初名《藏晖室札记》,所载 从1911年1月30日胡适在美 国康奈尔大学留学起,至 1917年7月10日留学归国回 到上海止,全书分17卷。《 胡适留学日记》在胡适生前 出版过三个版本:第一个版 本是1939年4月上海亚东图 书馆出版的《藏晖室札记》 ;第二个版本是1947年11 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胡适留学日记》,再版用的 是原亚东版,新增《重印自 序》,胡适认为原书名“是 牵就旧习惯的举动”,故更 名为《胡适留学日记》;第 三个版本是1959年台北商 务印书馆出版的《胡适留学 日记》,增加《(胡适留学 日记)台北版自记》。此后 出版的胡适日记,要么依循 这三个版本当中的一种,要 么汇集其中两个或三个版本 。 从20世纪90年代起,《 胡适留学日记》在中国大陆 先后出版多个版本,约略如 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 ()年)、海南出版社 (1994年)、安徽教育出 版社(1999年)、岳麓书 社(2000年)、同心出版 社(2012年)、上海科技 出版社(2014年)、上海 三联书店(2014年)等, 都是依据台北商务印书馆版 的再版。 201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 社影印出版《胡适留学日记 (手稿本)》,共18册(第 1—18册为胡适日记影印本 ,另有一册“出版说明”)。 此次出版的手稿影印本,依 据收藏家梁勤峰发现的原件 复制影印,完整地展现了日 记的原貌。胡适在日记手稿 中随文黏贴了400多张中英 文剪报及照片,并有文字说 明或即兴感想。此手稿本将 这些照片、剪报反面的注释 都一并影印。其中,胡适 1917年归国后半年中所写 的《北京杂记》和《归娶记 》为首次披露。《北京杂记 》记录的是1917年9月至11 月,胡适留美回国后初到北 京的交往杂记和读书笔记; 《归娶记》则写下1917年 12月到1918年2月2日,胡 适在安徽老家娶亲的经过, 二者尤为珍贵。这套书印刷 质量很好,堪称高仿真。 2.《胡适北大日记选》 ,台北远景出版事业公司 1984年出版。该书收录胡 适写于1921—1922年间未 发表过的日记。 3.《胡适的日记》,北 京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 分上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 究室根据胡适遗留在北京的 日记手稿整理而得此书。包 括胡适早年在上海的《藏晖 室札记》己酉第五册和庚戌 第一册,1921年日记五册 ,1922年日记六册,1937 年1月1日至6月21日、7月 20日至8月2日、9月7日至 10月19日日记三册,1944 年1月3日至12月31日之间 37天的记事。 4.《胡适的日记》手稿 本,台北远流出版公司 199C)年出版。为纪念胡 适百年诞辰,经台北胡适纪 念馆授权并征得胡适长子胡 祖望的同意,远流出版公司 于1989年5月4日至199() 年12月17日,陆续将胡适 1921年4月至1962年2月21 日之间的日记影印出版,共 18册。 5.《胡适遗稿及秘藏书 信》,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 史研究所耿云志先生主编, 安徽黄山书社1997年影印 出版,共42卷,第14—17卷 是胡适日记。 …… 2.日记手稿均无断句, 编者按照现行习惯予以断句 和标点。 3.日记手稿文字属繁体 的,一律改为相应的简体字 。 4.日记手稿中的异体字 ,不作改动。 5.日记手稿中凡加圈以 示着重的文字,按照现行习 惯,以相应文字下加黑点予 以替代。 6.日记手稿中凡原有括 号的,予以保留。 7.日记手稿中的英文, 或随文附注中译(置于“[ ]”内),或见于脚注。 8.日记手稿中凡疑属于 笔误的字,在注释中标注现 行通用的字。 9.日记手稿中凡疑属于 赘字的,在注释中予以指出 。 10.日记手稿中凡疑有 漏字的,在注释中添加相应 的字。 11.日记手稿中涉及的 对胡适 导语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和领袖之一,胡适留下了大量日记。胡适的日记既是其重要的人生拼图,也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缩影。而目前通行的《胡适全集》未刊的胡适日记颇多,很有必要予以搜集、整合,此即本书编注的缘由。 本书以海峡两岸所藏胡适日记(大部分公开出版,小部分未刊)为基础选辑和加注,由于胡适日记量大,而且其中一些为影印出版,价格昂贵、识读困难,个别未刊,查阅不易,其中首次在中国大陆公开发表的《胡适晚年未刊行事历日记》是首次公开出版,部分日记史料原貌保留,因此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 后记 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出 版一本胡适的书,但是我对 胡适的关注由来已久。我的 博士论文《新月派考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年版)最后一节《(胡适全 集)佚文、佚诗、佚信》搜 集学界披露的一百余则胡适 散佚作品并予编目。此后, 对胡适辑佚的兴趣倍增,甚 至陆续发表几篇辑佚文章, 例如:《胡适致沈宗瀚佚信 两封释读》(载《社会科学 论坛》2021年第2期)、《 胡适的一篇佚文及其文本再 生策略》(载《中文学刊》 2021年第1期)、《胡适致 胡近仁、刘大白佚信及相关 史实梳考》(载《社会科学 论坛》2022年第5期)等。 但是本书的出版,初衷还是 为了实现程巢父先生遗愿, 以便不负所托(详见本书附 录《“学在民间”:(胡适晚 年未刊行事历日记)校订、 注释感言》)。 本书得以编成并出版, 首先要感谢程巢父当年所托 ,没有他对我的信任和托付 ,则我很可能不会编一本这 样的书。其次,要感谢林建 刚、席云舒两位胡适研究的 青年才俊,他们不但提供若 干胡适未刊日记线索,事后 还为书稿指出几处注释错误 。时任台北胡适纪念馆主任 的潘光哲先生,也热情提供 帮助并提出修改意见。而本 书校对,多依赖于台北胡适 纪念馆所藏胡适档案。著名 胡适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历 史系欧阳哲生教授审读了全 书,鉴定意见为:“付祥喜 编著的《胡适未刊日记辑注 》从整理胡适文献的角度看 ,是一件有意义且有价值的 事,因此本人认为值得出版 。”他还提出了一些宝贵的 修改意见。广东人民出版社 的古海阳先生精心编辑,向 继东先生为本书出版“牵桥 搭线”,也都是我要致谢的 。 总之,本书虽以我为编 者,其实集合了众人心血, 是一本集体之作。出版一本 这样的图书,尽管在出版业 市场化背景下,于己无利可 图,于学界却有所裨益。故 而,我将后续推出近年来整 理的胡适散佚作品集,为学 界新编《胡适全集》做点前 期工作。 付祥喜 2023年2月16日于广州大 学榕轩教师公寓 书评(媒体评论) 《胡适全集》未刊的胡 适日记颇多,很有必要予以 搜集、整合。此即编者编注 这一本《胡适未刊日记辑注 》的缘由。其中,《胡适晚 年未刊行事历日记》以程巢 父先生整理的《胡适未刊行 事历》为基础,校勘台北胡 适纪念馆所藏胡适日记档案 ,系首次刊印发表;《胡适 零散遗漏日记》系检阅各种 胡适日记而得的“漏网之鱼” ,也属于首次披露;《北京 杂记》《归娶记》《第十六 册礼记》,目前仅见《胡适 留学日记手稿本》以影印方 式出版。 ——编者 精彩页 1961年 7月 五十,七,二十(TH.) 古稀新郎一往情深 姚凤磐 蒋梦老赢得芳心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这是宋人顾夷填的一首相思词《诉衷情》里最后的几句。也是蒋梦麟博士和徐贤乐女士定情时的关键。据徐贤乐的一位堂妹说,徐女士开始经人介绍和蒋博士见面以后,本来有点嫌他年纪稍大,不愿意为他放弃自己廿年来“心如止水”的安静独身生活,可是蒋博士对她一往情深。经过几次交游后,与她小别就为之食不安、寝不宁;才用一张日本绘画的金边皱纹水色纸(横幅约一尺),上面用毛笔精心端写了三十几个字——宋词《诉衷情》的全文寄给徐女士,并在纸的后面写了一行:“敬献给梦中的你。” 徐女士感蒋博士款款深情,并陶醉于他的灵毓才气。由于徐女士本身的中英文根底都好,她一直希望再结合的对象,是一个中英文都佳的绅士,蒋博士的才思和多情,终于撼动了她的心。 红娘受托日夕用心 记者昨天曾分访居浩然夫人和郑曼青夫妇,以及一位不愿透露自己姓名的太太——是这件亲事真正的红娘。 那位真正的红娘,是一位四十多岁的太太。她是蒋氏亡妻陶曾谷女士的表亲,陶女士缠绵床榻时,她常常去照应病人。陶女士曾经对她说:“梦麟的身体很好,而且太重情感了,我死了以后,他一定会受不住的;而且,我不忍心他受长时期的寂寞;所以,我希望你能够帮他找一个合适的对象,陪伴他。” 那位太太回忆说:“当时陶女士的眼中含着泪水,她并且凝视着我,一再地说这件事你要暗中替他进行!我现在就谢谢你!” 由于陶女士临终前的嘱咐,使蒋博士的续弦问题变成了那位太太无时或忘的“责任”! 从陶女士逝世约一年以后,蒋博士悼念旧爱的心情尚未淡减时,她就开始跟他提亲说媒。蒋氏本身因为陶女士生前夫妇感情弥笃,所以丧偶后,益觉孤独寂寥,常常参加一些亲友举行的宴会。她也就常乘这种机会,替他带一些“对象”来相亲。可是,有好几个都因没有缘份,不是女方嫌蒋博士年纪太大,就是蒋氏觉得对方未若理想。所以,起初她的热心常常被相亲双方的不和谐而浇了一盆冷水。 据说被说过媒的女士很多,但都没有使蒋氏动心,直到蒋博士在圆山饭店一次宴会中,透过媒人的介绍,认识了徐贤乐女士,情形就不一样了。 经人介绍一见钟情 蒋博士第二天上午就打电话向那位热心替他说媒的太太说:“那位徐小姐太好了,脾气温柔,尤其是风度真好,太好了,太好了……”蒋博士一连串的“太好了”,使做媒的人不禁松了一口气,而且当她向蒋博士开玩笑说还要替他介绍别人的时候,蒋氏却笑着说:“徐小姐就很理想了,我今天晚上请她吃饭怎么样?” 就这样,蒋氏和徐女士就开始做了朋友,那是四十九年农历年过后不久的事。以后,俩人情感日渐上升,而织成一段曲折缠绵的历史。 徐贤乐女士今年四十九岁,说得上是系出名门,是江苏无锡的大族。她在台湾的亲戚多达一百余人;徐女士的堂妹徐芳,就是“国防大学”校长徐培根将军的夫人,徐芳的妹妹则是党国元老居正的哲嗣居浩然的夫人。徐女士的表妹是郑曼青夫人。 徐女士的曾祖父徐寿老先生,是逊清的文学家,留学德国,翻译过许多外国科学书籍,同时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创办造船工业的人。她的祖父徐建寅先生,继承父业,并且创办了汉阳兵工厂,曾在研究室中炸断了右腿。徐培根和居浩然的太太,则是和徐贤乐女士同一个祖父。徐女士的父亲徐献庭先生曾参加革命,与党国元老许世英订交甚深,所以廿多年前,她和杨杰结婚时,即由许老先生证婚。 据居浩然的夫人说,徐贤乐女士是一个非常贤惠而且内向,完全是典型的家庭主妇。她和杨杰离婚后,就过着职业妇女的生活,可是她一直想成家,无奈碰不到合适的人。徐女士曾于抗战初期,在外交部和重庆复兴公司做过事情;后来孔祥熙介绍她到中央信托局任专员,迄今已有十八年了。她原先是在购料处服务,现在则在医务室。 蒋梦麟对徐女士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徐觉得蒋年纪太大而且恐怕性格不合;但蒋托由媒人向她致意,表达自己的意思:他觉得徐女士的家庭身世很好,而且品貌双全,一切太理想了。蒋博士在写给徐女士的第一封情书里面就有:“在我见过的一些女士中,你是最使我心动的人。” P125-12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