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对日本中世诗学“幽玄”思想进行中国化阐释,使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所用,对其进行必要的话语转换。
本书从诗学原理上重新梳理与阐释“幽玄”概念的生成与流变,重构其诗学体系,并对此前的某些观点进行修正与补充,强调了中国化阐释的学术立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日本幽玄体系论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李东军 |
出版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本书旨在对日本中世诗学“幽玄”思想进行中国化阐释,使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为我所用,对其进行必要的话语转换。 本书从诗学原理上重新梳理与阐释“幽玄”概念的生成与流变,重构其诗学体系,并对此前的某些观点进行修正与补充,强调了中国化阐释的学术立场。 作者简介 李东军,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日比较文学。出版专著《幽玄研究:中国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世文学》(2008),参编《世界文学史教程》(2014)、《比较文学简编》(2014)、《世界比较诗学史》(2007)等高校教材,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四十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4)、教育部规划项目(2012)等纵向与横向科研项目。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经世致用:中世和歌诗人的政治生态 第一节 “国风高扬”时代的和歌创作 第二节 “院政时期”的和歌文学 第三节 “经世致用”与“脱政治性” 第二章 幽深玄妙:“幽玄”的词义渊源与流变 第一节 中国道教典籍中的“幽玄” 第二节 佛教及一般典籍中的“幽玄” 第三节 古代日本人对“幽玄”的移植 第四节 平安文学时期批评意识的萌芽 第三章 余情幽玄:神韵美学的崛起 第一节 藤原俊成的“余情幽玄” 第二节 鸭长明的“幽玄”思想 第三节 和歌形象论之“景气” 第四节 藤原定家的继承与创新 第五节 “幽玄”之境与王昌龄的“三境说” 第四章 浓丽细婉:“幽玄”美学的多重风格 第一节 “幽玄”与“有心” 第二节 “幽玄”与“三体和歌” 第三节 “幽玄”美学中的“艳”要素 第四节 复古通变的“以悲为美” 第五章 琴瑟相鸣:宫廷文学的“幽玄”绝响 第一节 藤原定家与后鸟羽院 第二节 “三夕歌”的“幽玄”之境 第三节 “幽玄”与“神韵”“妙悟” 第六章 雅俗之变:“妖艳美”向“平淡美”的审美转向 第一节 二条歌派与“古今传授” 第二节 “行云回雪体”与“妖艳美” 第三节 王朝挽歌——《正彻物语》 第四节 标举“冷寂寒瘦”的心敬美学 第七章 无中万般有:“幽玄”遗响与“空寂”美学 第一节 连歌论中的“幽玄” 第二节 能乐论中的“幽玄” 第三节 松尾芭蕉的“侘寂”美学 第八章 西学东渐:近代理性之光与“幽玄”式微 第一节 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 第二节 西方美学与东方美学的融汇转换 第三节 日本象征主义诗歌与“幽玄”思想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庚子年,在世界共同 在家中度过的幽闭岁月里 ,东军的新著《日本幽玄 体系论》飘然来到我的书 案上,墨香清雅,宛如“ 清泉石上流”,沁人心脾 ,令我惊喜不已。 东军这部新著与其博 士论文《幽玄研究:中国 古代诗学视域下的日本中 世文学》同样以日本文论 中著名的“幽玄论”为研究 对象,但本书是一部全新 的学术专著,与其博士论 文完全不同。从中可以看 出,自博士论文出版后, 他仍孜孜不倦地研究所选 定的方向,日益深入,进 入学术研究的一个新境界 、一个新阶段。学术研究 渐臻佳境,这是最可祝贺 的。学术界有经验之谈: 最优研究方案是长期甚至 终生研究一个方向、一个 专题,就地打出一眼深井 来。例如1941年前后, 当时的教育部曾经提出在 全国范围评定“部聘教授” ,最终有两位入选,其中 一位就是终生研究古文字 学的杨树达教授,另一位 是从哈佛归来的“学衡派” 吴宓教授。西方学者也是 “所见略同”。近年来饮誉 国际学界的哈佛比较文学 专业戴维·达姆罗什 (David Damrosch)教 授在接受访谈时表示,在 一个世纪的四分之一时间 段里“尝试一些新鲜事物 是个不错的想法”。他本 人从1980年起就在哥伦 比亚大学任教,直到 2009年调入哈佛大学教 授比较文学。其所说的四 分之一世纪就是近三十年 的研究目标的集中,这也 是值得玩味的。 从世界诗学研究方向 而论,东军的书有几点重 要创新,值得一论: 其一是理论体系建构 。诗学本质上是文学理论 批评与哲学、美学或文明 理论的结合。以亚里士多 德《诗学》为肇始,因为 亚里士多德本人是哲学家 ,而《诗学》是以史诗与 戏剧为主要对象,所以诗 学实质上是一种哲学家视 域下的文学研究。在中国 ,同为诗学巨著的《文心 雕龙》也是如此。刘勰能 从魏晋文论中另辟蹊径, 原因之一就是他用佛经体 系来建构文论。佛经是中 国古代社会最大的理论体 系,也因此《文心雕龙》 素称“体大精深”。当然这 里也必须说到黑格尔,恩 格斯曾经高度评价“黑格 尔体系”,认为在其令人 感到烦琐的“脚手架”之下 ,其实是其缜密的理论体 系建构。黑格尔《美学》 是黑格尔唯一一部谈论史 诗戏剧的专著,同样以理 论体系见长,继承了亚里 士多德的传统,以哲学家 身份谈诗。 “世界诗学体系”概念 是在拙编《世界比较诗学 史》(西北大学出版社, 2007年)中首次提出的 。这一体系并不是文学与 哲学或美学的结合,而是 以季羡林先生的东西方四 大文化学说为基础结合建 立的。这是因为20世纪以 来,文化体系以及之后的 文明体系是一种全球化的 新体系论的基石。从斯宾 格勒《西方的没落》起, 经汤因比《历史研究》、 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 》到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全 球化中的世界体系是以文 化文明为核心建构而成的 。 东军从世界诗学体系 来研究“日本幽玄论”这一 范畴,从中认识日本诗学 的历史进化与民族美学, 这是本书的重点。特别是 日本诗学中处处可见的佛 教影响,这成为本书的一 个重要理论来源。从诗学 范畴体系到世界诗学大体 系,都具有体系特性,即 跨文明与跨文学与佛学, 这样才能构成体系,体系 的本义是结构的普适性, 以及认识论与实践论之间 的互文性。这两者都可以 从东军的论述中清楚地看 到。 其二则是本书所采用 的诗学范畴论研究方法。 幽玄、真言、物哀等,都 是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的 范畴。日本的“幽玄”范畴 起于镰仓、室町时代。唐 骆宾王《萤火赋》“委性 命兮幽玄,任物理兮推迁 ”可能是这个范畴最早的 表现。其来源应当是《易 经》中的“幽”,易“困”有“ 幽,不明也”,此外也有“ 隐”的色彩,《荀子·正论 》中说“上幽险,则下渐 诈矣”。然而,如其他许 多从中国传到日本的范畴 一样,“幽玄”范畴在日本 民族心理中经过再塑形, 完全成了另一种范畴。日 本高僧最澄在《一心金刚 戒体诀》中说:“得诸法 幽玄之妙,证金刚不坏之 戒。”日本天台宗是遣唐 使最澄(767—822年) 于平安初期入唐求法返日 后创建的。805年,最澄 融合禅宗、戒律与密教三 者创立了日本天台宗,与 空海创立的密宗同为日本 佛教主流。《宋史·日本 传》日:“景德元年,其 国僧寂照等八人来朝,寂 照不晓华言,而识文字, 缮写甚妙,凡问答并以笔 札。诏号圆通大师,赐紫 方袍。”寂照则应是于景 德元年(1004年)从日 本九州筑紫出发,到汴京 后,受宋真宗赐见,授圆 通大师号与紫衣束帛。与 其他日本学问僧一样,他 向真宗介绍了日本的天皇 近况与宗教典章制度等。 他的师父源信(942— 1017年)是日本净土宗 名僧,也是主要理论家。 他以佛经撰述闻名,其《 往生要素》是日本净土宗 的经典文本,所以从思想 源流而言,源信是天台宗 最澄宗师的学生,而寂照 又师从源信,也是禅宗思 想传承。从这种传承中可 以窥得寂照入宋后入普门 禅院,当然是选“教门”而 入,进行禅宗行践。当然 ,禅宗最终在日本佛教中 形成势力却是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